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

2020-10-20 11:26张春艳
青年生活 2020年25期
关键词:有效路径高校

摘要:亲和力的提升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始终坚持的价值诉求。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以及时代的发展都表明提升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有其深刻的现实必要。为此,教师提升自身亲和力、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方法亲和力、在学校氛围中增强教学环境亲和力,以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现实必要;有效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与和期待”。[1]思想政治教育要想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需要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充分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德树人教育价值发挥出来,从而为大学生提升道德素养提供科学化的教育支撑。

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现实必要

(一)应对学生主体意识增强的需要

改革开放带来的另一大变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青年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空前增强。他们更加认识到自我的存在,更加注意保持和张扬自己的个性,更加注重保护自己的自由、权利、利益、尊严,更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传统德育体制下师尊生卑的师生关系逐渐被师生平等的师生关系所取代,单向的威权式的灌输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学时代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知识体系的基本搭建、劳动能力的初步养成、社会关系的初步建立、性格个性尤其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形成,主要是在这一阶段培养塑造的。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生命关切,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需要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2]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的重要表现。如何有效解决这一矛盾,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与规律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首要条件是要求教育具备亲和力,从而符合师生互动的规律和相互控制规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只有教师通过情感培养和感化,与学生搭建起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使学生对思政教师的教学内容产生认同感,从而实现互动的辩证统一。提升教育者的亲和力,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提升亲和力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而是达成目的的重要手段。”[3]

(三)顺应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代经济的发展和全球文化的碰撞交融使我国国民的主体性意识增强,尤其是当代年轻大学生,他们更加注重自我需求,适应于新奇、新颖的大众化表达方式,对于传统教师以权威自居式的传统理论说教,教条式和模式化的讲课方式,过时老旧的授课载体和方法,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思政课教材内容,他们不屑一顾,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代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流于形式,成为空谈,其实际效能也无法发挥。因而,大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是应对当前时代发展变化的迫切需要。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有效路径

(一)创新以情感人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师亲和力

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者,教师素质高低影响到学生品质的形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思想政治教师的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具备亲和力的保障。面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如何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素质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感召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高效的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首先,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素质,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同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主要出发点,从学生需求与社会需要出发,对学生更加了解,关心学生的实际利益,并通过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方式进行相关的教学工作。这样,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与学生成长相联系,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而且可以将国家与党的方针体现出来。

(二)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方法亲和力

“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教育方法以极大冲击,以往传统说教式和面对面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4]面对这一情况带来的风险与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适时调整教育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信息化媒体技术完美对接,化风险为机遇,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信息化媒体技术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所用的内容非常多,但也非常复杂。因此,需要教师在进行一定的筛选之后,再应用到相关的教育之中,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促进作用。现阶段在利用网络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一是需要重视虚拟实践与现实实践的结合。二是需要重视已有载体与新兴载体之间的融合,使其更好地发挥亲和力。

(三)在学校氛围中增强教学环境亲和力

高校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学校氛围,那么对营造优质的校园环境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想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必须抓紧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俗话说,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因此,教师的领导和物质设施的支持是缔造环境亲和力的重要机制。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保持课堂的高度和谐,使学生乐在其中。同时,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那么物质设施作为经济基础成分,对学校氛围这一上层建筑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学校的领导层要积极向上级申请,做好校园绿化、教室设施、食堂卫生、宿舍环境等工作,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方便的学习、生活环境。学生在舒心的状态下生活学习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对学校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爱校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20 .

[2]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43.

[3] 张正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有效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5):139.

[4] 张立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亲和力的提升策略研究[J].智库时代,2019(30)102-103.

作者簡介:张春艳(1998-),女,湖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有效路径高校
历史深度学习的六个着力点
试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有效路径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