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分析中学生对体育教育促进心理健康作用的认识

2020-10-20 11:26张余杰
青年生活 2020年25期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张余杰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新的健康观深入人心。本文通过对在校初中生的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生对体育教育促进心理健康作用的认识程度,从而进行分析。并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地作出调整,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前言

许多课题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方式,体育活动也理所当然地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1、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正确认识,学生对体育教育促进心理健康的认知程度。以此来改进体育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更好地发挥中学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探索一条运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柳市学区在校初中生

2.2  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对柳市学区各初中的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按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初一100人,初二98人,初三102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5份,回收率95%。

2.2.2个别谈话法: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访谈。

3、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对“健康概念”的认识程度

“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最早定义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而且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安宁状态”。最新定义是“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学生只有对健康的正确认识才能很好的为开展学校体育活动做铺垫。统计中,152个女生有59%的学生、133个男生中有62%的学生认为身体没疾病或四肢健全就是真正的健康。说明学生对健康概念的认识程度还不够。

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个体增强自信心,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体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根据锻炼的内容、难度、形式的不同,会不自觉地与其他参加锻炼的个体相比较,暗自较劲,取长补短,并对自己的行为、形象能力等进行自我评价,为自己的每一点进步而兴奋不已。

3.2  中学生对体育教育培养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认知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男女生对体育教育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方面认知差异不显著。其中72%的女生和74%的男生都一致认为在体育活动中可以交到好朋友,28%的女生和26%的男生认为有可能在体育活动中交到好朋友。而几乎没人认为体育活动中交不到朋友。这说明体育教学活动是一个促进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和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也就是一种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教学以班集体形式进行,人际交往呈群体多向性,体育教学内容也离不开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帮助。这种多向的人际交往与互动,能够满足交往与归属的心理需要,对学生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塑造,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体育教育过程中经常采用集体性的游戏,竞赛等教法,诱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进行正常而友好的交往,有利于学生增加集体责任感,增加集体凝聚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3.3  中学生对体育教育能否促进自我调控情绪的认知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男女生对于体育教育在调节情绪、自我调控方面的认识差异不显著。分析有39%的女生和44%的男生认为体育活动可以使人放松情绪而忘记烦恼,38%的女生和32%男生认为有可能在参加体育活动时忘记烦恼。由此说明体育教育在调节中学生的情感情绪过程中起到了一种调节和改善的功效,通过体育活动来改善恶劣的心境以达到人们所需要的积极、稳定的心境。

参加体育运动可以给引起人体各种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提供一个“排泄口”,使遭受挫折而产生的冲动得到升华,使胜利后过度兴奋和紧张的情绪获得缓解。运动医学和运动生理学研究发现,运动过程中人脑会释放一些引起精神愉快的物质——内啡肽,内啡肽分泌越多,人愉快、兴奋地感觉越强烈。所以,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松弛人体的紧张感,消除失望、沮丧情绪,改善人的本体感觉,从而使人心情开朗、解除戒心,增进心理健康。

3.4  中学生对体育教育健全人格的认知分析

中学生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他们要适应未来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是势在必行的。人格的形成及发展与人的行为密不可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并拥有一个较为广阔的空间领域,思维活动与集体活动紧密结合,有利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为学生人格向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体育的教育过程,具有模拟社会,应付挑战,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过程,培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团结互助的集体精神。

4、结论与建议

4.1   大部分学生对“健康”的概念不是很明确.学校可以对此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关系的认知讲座等,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4.2   调查发现有48.08%的学生认为采用体育活动来调节自己的意志品质是有积极作用的。这个数字的显示是远远不够的。体育教学中育心和育体应同等重要,互为服务,互为基础。要提高学生对体育功能的进一步认识,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标准与体育学科特点有机结合并具体化,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清楚,更加理解。

4.3  39%的女生和44%的男生认为体育活动可以使人放松情绪而忘记烦恼,由此可见,体育教育在调节中学生的情绪情感过程中起到了一种调节和改善的功效,通过体育活动可以改善恶劣的心境以达到人们所需要的积极、稳定的状态。

4.4  调查表明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在个体人格健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充分体现了体育教学的实施对个体身心内外和谐统一的形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4.5  要使体育教学更好地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关键,一是教师的心理健康;二是教师的心理卫生知识和相关理论知识。体育教师没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卫生知识是很难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体育教学要体现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就应在课的设计中,组织教学与教法等方面体现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完成各項教学任务。

4.6  学校和家长应支持学生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中学生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