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完善新闻发布的程序化研究

2020-10-20 02:24陈鹏飞
广告大观 2020年10期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陈鹏飞

摘要:现如今,我国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新闻媒体行业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间举办的各级各类新闻发布会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多的。新闻发布会是事实真相的披露会,履行职责的督察会,政府与社会、媒体和公众沟通的交流会。将程序理论引入到新闻发布的运动过程中,将有助于给媒体和公众提供新的视角和知识。要提高领导干部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善于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

关键词: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程序化建设

引言

在移动传播和社交媒体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环境下,国家治理与地方实践需直面舆论场的全新变局、多元力量的话语权博弈、线上线下的价值导向与人心争夺。一旦处于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语境,舆论处置与治理能力更需要接受全方位检阅。提高公共危机事件的研判、发布与处置能力,有效引导以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是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文尝试聚焦舆论之变与实践层面的系统性不足,揭示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应急传播的规律,探索建构新闻舆论工作的长效机制,围绕“善治”目标优化新闻发布与舆论引导效能,探究其中的理念、效果与经验模式。

1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现状

当前,我国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视程度较高,从2003年非典时期开始,国家逐渐认清并提高了对社会舆论的重视程度。非典时期,为减少造谣现象,我国政府积极重视社会舆论,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提高了政府工作信息的透明度,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对科学信息进行了宣传,实施了《突发事件应对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舆论的重视程度。官方新闻发布会、记者会等,都使社会舆论朝着良好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等,新媒体的出现同样为社会舆论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种新媒体手段,提高了政府信息的透明化程度,增強了政府的公信力,也提高了公民对社会事件的关注程度,对政府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保障了自身的切身权益。但是,主流媒体以及新媒体的出现,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各种不良言论、谣言的出现,对社会舆论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影响社会舆论的走向。

2加强和完善新闻发布的程序化建设

2.1新闻发言人的语言把握

坦诚面对,动之以情,是新闻发言人应当具备的第一要素。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认为,能够真诚地讲出自己的观点,是有良知和职业精神的表现。新闻发言人的发言必须把真诚放在首位。为达此目的,发言人的内心一定要与人为善和乐于沟通,善于动之以情的语言表达。诚恳是待人的一种态度,包括对人的问候、关怀、同情、理解等,在表达这些诚恳的情感时要有谦辞、敬语和对别人表示尊重和信任的语句。这样才能收到稳定人心、纾解民众情绪的良好效果。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发言人王松苗结合自己长期工作体验,认为新闻发言人要有评论思维。他在回顾近年来相关案例后指出,纯粹因为事实发布而引发的争议并不多,而无视公众感受的轻率评论,无视事实真相的贸然推论导致“栽跟头”的情形则屡见不鲜。事实表明,一旦评论失当,不仅修复不易,还直接损害相关信息发布的真实性和部门公信力。描述是一种事实记录,评论则是一种理性认识和定论,主要是解释和判断事实。新闻发言人把评论用得恰到好处,就可以像灯塔一样驱离黑暗,照亮四方,引领社会舆论,通达社情民意,实现期待的最佳传播效果。大数据时代,数据、事实的熟练和精确运用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原副局长(现任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多次参加中央和地方的新闻发布会和接受记者采访。面对发布会上的各种问题,她往往脱稿回答,应对自如,诸多数据或事实能脱口而出,准确无误,表达清晰流畅,显现出专业、敬业、干练、利落的气质,而且温文尔雅,仪态大方,没有官腔,受到众多网友和受众的好评。《人民日报》以她为例发表评论,指出疫情防控需要这样的好干部。上述几位新闻发言人的经历和感受,对于当下帮助新闻发言人把话讲好大有裨益。新闻发言人是靠嘴巴讲话来完成任务的,而这是一件复杂且精细的工作,只有做到掌握实情、胸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从容自若。而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在新闻发布会上紧张、出错,习惯于念稿子,甚至还多次念错数据,答非所问,除了没有受到必要的培训,心理素质不强以外,还往往是工作不够扎实、掌握实情不够、应对能力不强的表现。《人民日报》曾评论将新闻发言人的现场表现提到“好干部”的高度,足以说明新闻发言人现场表现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突发事件中,在瞬息万变的信息传播中,稍有不慎,因发言人失误的负面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新闻发言人在台上的表现与他们平时工作中的学习和积累是分不开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但还是存在有的发言人不会说、不敢说、不愿说的现象。有的不掌握情况,或者回避,使发布效果、新闻发言人形象受到影响;有的在新闻发布会上讲成绩过多,报喜不报忧,回应社会关切不够,回应公众信息需求不及时;还有党政“一把手”与媒体记者面对面互动交流仍然较少等问题,希望能引起注意,加以改进。

2.2运用好互联网思维

互联互通的5G时代,人人都是“低头一族”,大众的阅读习惯和信息渠道有了质的改变,一机在手,信息全有,“睡前刷屏,晨起看屏”成了人们的生活常态,APP、微信群、朋友圈成为主要的信息来源渠道。重大突发权威信息如何精准传播,需要媒体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树立互联网思维,牢牢把握平台优势和舆论阵地,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江西新余市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召开网上新闻发布会,就是很好地运用了互联网思维,利用了互联网传播与互动的优势,回应了群众关切。

2.3为应急传播嵌入“前台+后台”的长效体系

公共危机事件应急处置的新闻发布“前台”搭建,应遵循“早研判、全系防范”的原则。首先,要将舆情研判工作前置,其目的是与舆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进行有效的新闻发布,做足功课,避免舆论误读与“次生危机”;其次,借助媒体发力,借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全要素发布,抢占网络舆论话语权;再次,应健全完善相关的应急预案,备足应对突发情景的举措。应急新闻发布的前端展现和应急体系的后台支撑密不可分。建立涵括两种平台的长效协作机制是应急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只有两者相互配合才能有效解决公共危机事件。长效的沟通策略不仅要体现在突发公共事件面前调动各方资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注重信息系统的建设、资源系统的整合,为应急传播与危机管理提供“后台体系支撑”。应急传播要把功夫下在日常,这样才不会在突发公共事件来临时而显得被动。长效的沟通机制能够加强公众、政府、媒体之间的有效联系,同时加强了党政机构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提升职能部门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效力。

结语

2020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既有经验,也有教训。要立足当下,放眼长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加快补齐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缺陷、治理能力不足的短板和弱项,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筑牢坚实的制度防线。这其中就包括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善于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等内容。

参考文献:

[1] 赵振宇.程序的监督与监督的程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 赵振宇.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程序化[N].人民日报,2018-03-06.

(作者单位:武汉车都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从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微生物和免疫学教改的思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访问题研究
基层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实践
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制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议题呈现异同
佳木斯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议题呈现异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的新思考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方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