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在诊断胰腺囊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比较

2020-10-21 04:05常静静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诊断准确率核磁共振多层螺旋CT

常静静

【摘 要】目的:对胰腺囊性病变诊断中核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抽取本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胰腺囊性病变患者82例,通过抽签将所选患者分为甲组及乙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均为41人。在实验过程中,对甲组患者实施核磁共振诊断,对乙组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诊断,统计和记录两组患者诊断时间及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相比甲组患者,乙组患者诊断时间较短,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为突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胰腺囊性病变诊断中核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均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而且多层螺旋CT诊断时间较短。

【关键词】胰腺囊性病变;核磁共振;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

【中图分类号】R6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7-0032-02

前言:胰腺囊性病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较大的威胁,如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现阶段,临床上多是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对胰腺囊性病变进行处理,这种情况下,胰腺囊性病变诊断工作便受到了较高的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核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在胰腺囊性病变诊断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些成绩。本次实验抽取本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胰腺囊性病变患者82例,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核磁共振诊断及多层螺旋CT诊断,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抽取本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胰腺囊性病变患者82例,通过抽签将所选患者分为甲组及乙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均为41人。甲组4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人数比为23:18,患者年龄最小为23岁,年龄最大为75岁,年龄均值为(51.62±6.17)岁,乙组4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人数比为24:17,患者年龄最小为22岁,年龄最大为76岁,年龄均值为(51.63±6.18)岁,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小(p>0.05)。纳入标准:所选患者均充分知情本次实验的内容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患者意识清醒,能够配合实验的顺利开展;患者均签署自愿协议书。排除标准:患者患有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

疾病[1]。

1.2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对甲组患者实施核磁共振诊断,对乙组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诊断。在甲组患者诊断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要求患者在接受检查前8小时禁止饮食,在实际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将重建间隔、重建层厚及层厚分别控制在4毫米、4毫米及1.25毫米,管电流及管电压以160mAs及120千伏为宜,医护人员应将螺距控制在1.25。将碘海醇(300克/升)注射速率控制在2.8毫升/秒,剂量控制在1.8毫升/千克。在检查结束后,应组织两名以上专业人员对检查结果进行研究。在乙组患者诊断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也应控制患者饮食,对LAVA序列、脂肪抑制FSE序列及MRCP,2D厚层SSFSE序列进行适当的控制,并将视野控制在34厘米×35厘米。将钆喷酸葡胺按照2.0毫升/秒的注射速率注入患者体内,并将剂量控制在0.1mmol/kg[2]。在检查结束后,应组织两名以上专业人员对检查结果进行研究。

1.3判断标准

统计和记录两组患者诊断时间及诊断准确率。

1.4统计学处理

在SPSS20.0统计学软件下,(x±s)为计量资料,检验使用t进行,计数资料为(n),检验使用x2进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诊断时间

研究结果显示,相比甲组患者,乙组患者诊断时间较短,两组患者之間差异较为突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内容见表1。

2.2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甲组患者漏诊及误诊人数为2人,乙组患者漏诊及误诊人数为3人,甲乙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12%及92.68%,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胰腺囊性病变诊断工作开展情况对后续治疗工作开展的进度及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高质量的诊断工作能够为医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是医护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现阶段,核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在胰腺囊性病变诊断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得到了医护人员及患者的一致认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护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及针对性,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加快了患者的康复。本次实验抽取本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胰腺囊性病变患者82例,意在对胰腺囊性病变诊断中核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医护人员开展后续工作提供些许参考[4]。实验过程中,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核磁共振检查及多层螺旋CT检查,研究结果显示,相比甲组患者,乙组患者诊断时间较短,甲乙两组患者诊断时间分别为(26.84±6.23)分钟及(17.96±3.11)分钟,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为突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甲组患者漏诊及误诊人数为2人,乙组患者漏诊及误诊人数为3人,甲乙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12%及92.68%,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得出,在胰腺囊性病变诊断中核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均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

本次研究表明,相比核磁共振,多层螺旋CT在胰腺囊性病变诊断中所需时间较短,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对诊断方式进行选择,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参考文献

[1] 于福全,马哲,史克. 多层螺旋CT、MRI检查对股骨头坏死诊断价值研究[J]. 中国民康医学,2019(22):104-106.

[2] 张海燕. 超声造影在胰腺癌和肿块型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8.

[3] 高珊. 86例胰腺囊性病变:MRI和MSCT的影像学表现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8.

[4] 王琪,李素梅,郝丽,付海杰,李广霞. 胰腺囊腺肿瘤的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07):45-46.

猜你喜欢
诊断准确率核磁共振多层螺旋CT
消化道早癌行消化内镜技术诊断的临床分析
DSP在磁共振数据接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断裂膝关节退变影像学研究
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多层螺旋CT对胃癌及肿瘤血供应用价值研究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探讨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