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舒适化护理干预在麻醉恢复室中的应用效果

2020-10-21 04:05李天才苏琦王发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效果分析

李天才 苏琦 王发

【摘 要】目的:探讨舒适化护理干预应用于麻醉恢复室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9年4月至2019年9月期间接收的行全麻处理后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舒适化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基础干预,记录两组T1、T2时点心率、血压变化、麻醉护理满意度、恢复室停留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T2时点心率、舒张压和收缩压和T1时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恢复室停留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化护理模式应用于麻醉恢复室中,有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升,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关键词】舒适化护理;麻醉恢复室;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7-0241-02

前 言

舒适主要是人体处于一种十分轻松、安全、自由的狀态,无约束、无焦虑感。舒适护理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1],整体性、个性化、科学性、创造性护理体制,是让患者无论在生理状态下、亦或是心理状态下均无不舒服反应。患者实施麻醉手术后,将送往麻醉恢复室,手术以及麻醉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理恐惧和紧张,严重导致患者不舒适[2]。因此文章以上述为目的,评定舒适化护理干预应用于麻醉恢复室中的价值。

1 数据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纳入本院于2019年4月至2019年9月期间接收的行全麻处理后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

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1.33±15.20)岁。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41.32±15.00)岁。两组基线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基础干预,麻醉测定等常规环节。

观察组行舒适护理模式,具体流程为:①心理干预,麻醉诱导插管前5-10分钟给患者讲解插气管导管关键性,讲述在手术完成后,苏醒过程中会有一根导管经口鼻插入,在整个手术进行中帮助呼吸,保持和平时一样的呼吸,等待麻醉药物逐渐代谢完成,肌力恢复,意识清醒,呼吸正常。②吸痰时间的选择,尽可能在患者入室自主呼吸未恢复状态时,患者气管内部、口腔里痰液和分泌物吸入干净,降低清醒后吸痰给患者带来不适感,按需吸痰。③术后舒适护理,术前访视过程中为患者实施心里干预,讲解术后切口对神经的机械性损伤变化。④术后镇痛泵应用,疼痛作为舒适护理最为迫切问题,临床被认作是术后影响舒适的关键因素。如果术前预约镇痛泵患者,则依据疼痛程度评定对患者进行剂量调整。⑤体位干预:患者手术后如果没有禁忌症反应,则可以将患者床头抬升30-45°,以此提升患者舒适度。患者早期可采取半卧位形式,让膈肌下降胸腔容积增大,达到呼吸功能恢复的价值。⑥低温寒战干预,麻醉恢复室的温度需要保持在25-27摄氏度状态下;⑦穿好衣服,盖好被子,降低患者身体的暴露,如果出现寒战患者采用升温设备复温处理,患者在5-10分钟内将体温上升同时维持温度。⑧因术前处于长时间的禁食状态,同时术中身体的暴露,导致患者水分丢失,因此患者苏醒后口干反应普遍存在,因此需要准备5.00%~10.00%葡萄糖水或者灭菌注射用水10-15毫升,为患者湿润口唇。

1.3 观察标准

记录T1、T2时点心率、血压变化以及护理满意度、恢复室停留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100例数据应用SPSS21.0软件记录,两组T1、T2时点心率、血压变化、恢复室停留时间对比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两组满意度对比用率(%)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2组T1、T2时点心率、血压变化

观察组患者T2时点心率、舒张压和收缩压和T1时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2组麻醉护理满意度、恢复室停留时间对比

表2结果分析,2组恢复室停留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舒适护理模式是维护舒适状态的需求,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大众对护理需求的要求有所提升[3],护理内容不再是一种被动、机械性的遵照医嘱,而是通过解决患者的具体要求为宗旨[4]。舒适护理是患者得到的最为科学的照料。通过本文分析证实,观察组患者T2时点心率、舒张压和收缩压和T1时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恢复室停留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数据说明,在麻醉恢复室中,通过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降低了患者苏醒阶段的焦躁感,为患者围术期安全恢复提供基本保障[5]。

综上所述,对处于麻醉恢复室的患者行舒适化护理模式,有助于患者血流的稳定,满意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祁海鸥,叶志弘.浙江省三级医院麻醉恢复室护理设置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7,33(7):531-534.

[2] 高兰,李雅兰.快速康复理念下的经口腔前庭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的临床护理[J].广东医学,2016,37(18):2718-2720.

[3] 王慧,杨文曲,韩冲芳, 等.前馈控制在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病人躁动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9,33(11):1995-1997.

[4] 廖礼平,王曙红.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6,31(2):61-63.

[5] 陆婷婷,金洁.分析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8,12(8):62-63.

猜你喜欢
效果分析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出血效果分析
分析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对比
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我国理工农医类高等学校科研财政投入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