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工作对高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路径研究

2020-10-21 03:57原嘉清
青年生活 2020年24期
关键词:青年工作青年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原嘉清

摘要:本文基于新时代青年工作,分析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逻辑。高校作为青年大学生重要的育人场所,抓住青年大学生的特点,搭建“三全育人”平臺,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实践活动,帮助青年大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年大学生;青年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围绕青年地位、时代使命、青年工作等内容的探讨为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引领指导。高校应牢牢把握新时代发展脉搏,科学准确掌握新时代青年特点,在对新时代青年工作规律的认识和实践的基础上,为高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供多维度路径选择。

一、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高校育人主体是新时代青年大学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以此体现当代青年重要的历史地位,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化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开拓者,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见证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践行者。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概括青年:“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2]这充分肯定了中国青年在历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也表明在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关键期,有为青年是祖国最需要的生力军,是即将创造历史的活力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和给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回信中,对青年大学生寄予厚望,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勉励他们奋斗逐梦,从自身做起,创造不平凡。高校教育的主体即是青年大学生,高校的党团和思政工作更是服务于青年大学生。因此,高校担负起为党和国家培养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青年大学生的重任,切实以学生为中心,用理想感召青年大学生的抱负,用文化启迪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用道德净化青年大学生的心灵。

(二)新时代青年工作要求青年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要加强对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政治修养两方面的提升。一是培养青年大学生德行上的修为,注重青年的品德教育,引导他们勤学、修德、明辨、务实,帮助他们迈好人生关键的步子,夯实青年大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基础。中华传统文化向来注重“德”,“德者,才之率也”(司马光《资治通鉴》),要求青年做事之前先学会做人,成为一个品行符合社会基本道德标准的人。比如关于仁者爱人、尊师重道、诚实守信、谨言慎行、自强不息等思想,都从规范青年人言行举止的角度培育青年高尚的道德品行。二是强化青年大学生政治修养的提升,强调培养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中华传统文化中始终倡导家国至上情怀,青年远大理想志向要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同向同行。在当下,青年要立志成才,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自己的“青春梦”,树立起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付出青春智慧和汗水,“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3]

二、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

(一)抓住青年特点,引导青年担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易包容接纳新鲜事物且侧重关注自身感兴趣的事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与时俱进,既体现传统文化内涵深意,又有符合新时代所需的精神价值,结合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和诉求,挖掘开发优秀传统文化新内涵,丰富拓展文化新形式,完成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高校引导青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

高校首先应当指导青年大学生客观认清自身角色定位和历史使命。依托高校宣传阵地,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课外实践、团支部、党支部等载体,由支部书记、团委书记、思政课老师、辅导员等共同开展以围绕理想信念、中国梦和文化自信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报道、交流互动、征文演讲等,激发青年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引导青年大学生担负起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青年大学生一旦建立起文化自信和担当意识,便会自觉了解、积极宣传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激活青年大学生的创造活力,以年轻人的视角深入挖掘和提炼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赋予传统文化新时代的内涵。另一方面,大学生根据自身偏好和共同文化圈,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表述让文化成果被更多的年轻受众接纳。

(二)依托“三全育人”,为青年大学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搭建平台

“三全育人”教育理念通过搭建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平台体系,能有效调动育人主体的积极性,促进高校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要依据《关于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意见》等相关意见,高校党政班子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制度,围绕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着力构建“三全育人”联动机制,在设计文化传承的方案中注意文化的连续性和丰富性,以文育人。

一是建立高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位一体育人机制,形成教育合力。高校作为育人主阵地,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育人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加强高校育人队伍,凝聚各部门力量,协调配合,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支持学生之间传递交流传统文化,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表现突出的学生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特别是在学生群体中积极倡导,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的学生进行表彰。充分调动家长和社会的力量,家长将学校育人政策融入家庭教育中,配合学校制定培养计划和方案,邀请社会正能量榜样人物和传统文化进校园。二是准确把握学生成长规律,针对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各阶段需求,以教育指导的方式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育人工作贯穿青年大学生的大学四年,使得育人工作更具连续性和针对性。有计划的育人政策有利于规范青年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塑造他们优良的品性,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三是利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以及志愿服务,全方位、立体化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增进青年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像在历史博物馆做义务讲解员,可以透过历史文化的解读传递我国文化,这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文化的再创造。志愿服务能很好地促进青年大学生了解历史文化,提升文化鉴赏力和社会责任感。人的社会属性使得青年大学生在社会服务中通过情感交流实现自我价值,在奉献中获得快乐,这种获得感和满足感有助于丰富青年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形成乐观豁达的积极心态。

(三)全面创新方式,结合青年大学生喜好创新文化推广方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信息成为日常学习习惯,这客观上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多了一条便捷途径。高校应紧跟时代步伐,把握良好契机,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互动性和亲和力吸引青年受众群体,覆盖微信公众号、抖音、今日校园等新媒体,搭建完善的网络学习平台潜移默化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线上平台除了推广的功能,还能为线下教育提供数据分析和传递信息,掌握青年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对中华传统文化关注的焦点。高校可有的放矢的优化育人策略,更精准地“投其所好”,抓住学生关注的热点,紧扣学生知识的盲点,发挥思政课老师、辅导员、高校宣传部和校园内宣传设施的作用,在润物细无声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除此之外,将传统文化中道德是非观融入到评奖评优、心理健康、资助工作等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教育青年大学生遵循德才兼备、诚信守诺、感恩知恩等传承千年的价值理念,促进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高校在拓宽线上线下方式的同时,应主动出击,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节日为契机,依托高校共青团委和党支部多角度多层次地策划相关主题活动,让青年大学生直观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更深领悟到形式中所蕴含的文化要义,理解文化背后的故事,以此激发青年大学生民族向心力。

(四)拓展实践活动,帮助青年大学生切实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4]社会实践是青年大学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使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加快推动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高校在引导青年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要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和形式,除了课上传递传统文化知识外,也应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创新工作方法,在体验式教學中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

首先,创新活动形式,提升青年大学生的参与度。围绕不同题材的传统文化,结合青年大学生喜爱的文化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文化实践活动和公益志愿服务等,打造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品牌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文化的内涵,领悟传统文化的真谛。如反映汉风汉俗的汉服展示show、古诗词大赛、成语故事话剧比赛、经典诵读会等主题鲜明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营造出人人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校园氛围。

其次,鼓励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高校与当地文化部门携手,推荐学生参与到研究和保护地方历史文化中去,鼓励学生将社会实践类比赛项目的主题与当地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结合起来,通过观摩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访名人古迹、参观文物古迹等,普及历史文化知识,挖掘当地文化价值,使青年大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切身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

高校的教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为导向,赋予青年大学生时代之托,利用“三全育人”载体和线上线下硬件资源,拓宽教育内容,拓展教学形式,在向青年大学生输出文化知识的同时赋予他们文化的底气,培育青年大学生当担作为的时代气节,使得青年大学生有信心保护民族文化,有自信传承传统文化,为高校多角度多途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02).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3.

[4]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2).

猜你喜欢
青年工作青年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的探讨及其对经济工作推动作用的研究
论青年大学生群体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
做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析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网络民主观调查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鲁南地区青年大学生信仰现状及信仰教育对策研究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青年工作研究概况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青年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