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与浙江树人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探究

2020-10-21 23:38赵佳
大东方 2020年2期
关键词:发展方向英语教学高校

摘 要:ESP在我国大学外语教学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在到底采用ESP教学法还是EGP教学法上出现了分歧。为促进浙江树人大学大学英语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我国各大高校开始积极地突破传统教育模式,通过不断尝试各种创造性的教学模式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进而促进浙江树人大学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显然要在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定位、学情特点以及人才培养方向的坐标系上寻找最佳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英语是非常重要的世界性通用语言,其教学发展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对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同时,对我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强烈,另外,市场对高层次英语人才需求也越来越紧迫,因此,培养更多复合型英语人才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ESP(专门用途英语)模式旨在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因此,将“ESP”模式融入高校英语教学是符合市场需求的。在积极实行英语教学的落实过程中,我国各大高校以ESP 为依据,严格按照这种教学模式中的相关要求,深入分析现在的教学模式并进行大力改革。本文基于高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ESP 与浙江树人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的关系进行了探究。ESP教育能够立足专业特色,结合职场需求和学生需要,符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与人才培养目标。该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教学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当前国際市场的人才需求并结合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ESP教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ESP;高校;英语教学;发展方向

一、ESP概述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简称ESP),泛指商务英语、科技英语一类的英语教学。它作为全球化的产物,是在二战后各国各领域交流的需求下逐渐产生和发展的。谢建平(2008)对ESP进行了分析与总结,认为ESP作为新兴分支学科,是一种教学途径和教学理念,也是一种特定的语言范围。这意味着,ESP可以在英语教学上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也表明ESP教学中的语言有其特点。

ESP在国内应用已久。很多高校对英语教育进行分方向(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的教学,其实就是ESP的一种模式。ESP的研究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语域分析阶段、修辞或篇章分析阶段、目标情境分析阶段、技能分析阶段、以学习为中心阶段,很多学者的理念和很多国家的大学英语模式,认为在中国,ESP才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

在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EGP 和ESP 有着明显的差异。ESP 是相对于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即一般用途英语教学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的全称是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指的是“专门用途英语”或者是“特殊用途英语”。ESP 意思为和某一类特定工作或者学科存在关联的英语。ESP 英语课程基于学习者特定的目的和特定的需求开设。ESP 的内容包含商务英语、科技英语、旅游英语、工程英语等。EGP 主要是针对英语语言知识展开教学,强调对学生的英语基础技能即语言能力的培养;而ESP 的则主要是针对特定的学科或职业所涉及的词汇、句法、语篇分析和专业知识展开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在特定专业环境下的英语交际能力,强调将英语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交际中。ESP在浙江树人大学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在ESP 英语教学实践中,各高校英语教学部门应当注重紧密贴合特定的职业与不同行业的实际需求来开设相关的英语课程。校方与老师应该积极从学生角度出发,倾听学生的内心期望,然后基于这些诉求与教学目的去做好英语课程的开设及教学工作,并且以此来充分地发挥专门用途英英语课程和专门用途英语语言本身的价值和作用。二十一世纪以来,专门用途英语开始崭露头角并且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它也在推动文化交往经济发展以及科技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60 年前后,学者们在前期分析专门用途英语的基础上已经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很多著名的学者提出ESP 不仅能够满足特定学习者的实际需求,还可以不断建立和强化职业与特定专业之间的联系。同时,ESP 能够积极地将语言高效运用于在特定职业和特定专业相关的各类活动之中,将英语学习与英语实践相结合。不难看出,ESP 可以真正地达成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远超传统的英语学习。学术研究界关于ESP 的研究发现直接影响了浙江树人大学大学在英语课程上的设立与安排。70 年代至80 年代,以普通英语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在浙江树人大学大学英语中非常普遍。当今我国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很多高校开始积极地开设专门用途英语来适应时代发展的真实需求,并根据专业用途英语来设定目标进行人才培养。目前,我们国家高校英语教学已经开设了国际金融英语、外贸英语、电子商务英语以及新闻英语等课程。同时,在阅读文献、写作论文、学术英语、科技英语、旅游英语以及营销英语中ESP 的身影也多次出现。不可否认当今形势下,ESP 在浙江树人大学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能够具体地分析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保障课程设计的针对性以及合理性,十分符合素质教育实践要求的。

二、ESP在浙江树人大学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侧重点

1.注重基础英语教学的拓展

应试教育产生的后果就是只强调基础性英语教学大纲与课程的完成,而忽视了英语教学范围外的延伸拓展。最后导致的后果是,学生仅仅能理解消化基础的知识点,无法有效灵活地把所学知识条目应用到实践里来促进自己的表达、倾听以及交流能力的提升。专门用途英语可以给高校英语教学设计的落实指明方向。高校能在专用英语的指导下,科学有效地安排教学内容,大力拓展以及延伸基础英语之外的教学活动,实现有价值的将社会对人才的能力标准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有机结合,体现其正确性以及科学性。在ESP 的具体落实过程中,教师应该强调和重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和基础英语教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科学有效的

教学课程安排。例如,在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基础的知识的情况下,学校必须要以基础英语的学习作为主要学习部分,保障这部分学生通过反复的操练取得提升。然后在此基础上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积极地开展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与学习。校方在大纲安排时,应该明确好基础英语教学的合理课时比重:设置基础英语教学为必修课;专门用途英语为选修课。这一方式可以使得部分英语基础能力较好的同学以及非英语专业的英语爱好者在英语学习上更容易实现较大的破。

2.注重培养师资队伍与相互配合

专门用途英语和基础英语课程进行比较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二者存在着不少差异。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形式与方法上,ESP 均表现得相对复杂。所以,学校在ESP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当努力做到:第一,重视基础师资队伍的构建,强化老师的岗前培训工作以及持续性学习机制,确保教师有充足的思想及心理准备,度过前期适应期。同时,还要让教师能够深刻意识到基础英语教学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间的联系与差异,努力挣脱传统的教学思维的束缚,发挥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重要价值。第二,保证老师能够掌握专业的英语知识以及英语技巧方法。倡导具有相当学历水平层次的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开展继续教育与学历学位继续深造的工作。第三,重视双语课程老师与专业课老师间的联系,使教师们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定期的沟通交流,构建起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桥梁,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3.注重教材内容上的革新

双语教材和专用英语课本内容上具有不少的共同点,但是专用英语教材的专业性相对较弱。ESP 教材需要确保存在较好的代表性案例,基于各类专业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状况,将之与其相关的表达形式、句法结构和词汇融会贯通。双语教材和专门用途英语教材之间的重要区别是学生不仅需要积极地学习来掌握相应的英语专业知识,也要进行英汉翻译、摘要写作等方面的练习,由此才能够提高英语的编写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学校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通过深入分析专门用途英语教材来有效的革新现有的教材内容,在不同课程之间进行有效的过渡。

4.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

学生是ESP 中最为关键的主体。缺乏学生为主体基础的ESP 是无法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的。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是指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意见,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放任学生自由发展,也更不是让学生指导教师。因为相较于教师而言,学生对于ESP 尺度的把握并不敏感,稍有疏忽,很有可能导致反面效果。教师在学生背后进行知识的引导和教育的支撑,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才能够使学生发挥其最大的潜力。英语模式,认为在中国,ESP才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

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的问题。ESP教学虽然属于大学英语教学,但又与常规的通识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较大的不同。部分大学英语教师虽然具备着教授传统通识大学英语学科的能力,但却不一定能够胜任ESP教学。就当前情况来看,在许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当中,能胜任ESP教学的英语教师数量不多,主要是因為相关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于ESP教学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不够,在我国高等院校当中,这样的问题较为普遍,ESP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教材选择问题。鉴于ESP教学内容的特点,在进行ESP教材的选用时需要与通识的英语教材区别开来。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各高校的ESP专用教材针对性不强,而且与通识英语的区别不明显。很多院校在开展ESP教学时,所运用的教材也普遍为自行编写的,部分内容未经过严格的筛选,还有一部分内容直接来源于网络,这不仅与当前专业实际情况差异较大,而且其难度和专业化程度也与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内容存在着较大偏差。使用这类教材进行教学,不仅使学生对于ESP课程教学的兴趣难以得到提升,而且也很难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3.课程定位问题。本科院校当中,ESP教学的开展仍然缺乏精准的课程定位。对于不同专业的人才而言,他们在外语学习方面的需求也是有所差异的,想要切实发挥ESP教学的实质作用,就必须做到有所区分、有所侧重。但仍然有许多高校未能认识到这一点,未能对ESP大学英语课程做出精准定位,这样的ESP教学不仅针对性较差,而且随机性较强,与人才培养的实质要求之间仍然存有较大差距。

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以學生学习动机为依托转变教育理念。有了学习动机的转变,才能探讨学习效率。教师应从根本上重新解读自己所在的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理念,仔细研究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ESP教学重应用和实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符合。大学英语教师如果能够在理解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结合ESP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改革,符合学生学习动机,也就迈出英语教学改革的第一步。以改变学习环境为目标革新教学方法。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正确解读,可以帮助教师转变教学方法。ESP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都强调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创设环境,语言学习要求语境的创设。ESP教学以专业知识为依托,这就要求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在向ESP教学转变的时候,要学会储备非专业知识,不断更新知识模块,并在教学方法上有所钻研。只要教师适当运用专业背景知识,合理选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方法,必能创设语境,达到ESP教学的转变。以课程设置为起点重设大学英语课堂。课程设置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高校教师要摒弃以往ESP课程设置中积累的教学经验,以课程设置为出发点对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进行改革。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认真学习ESP的教学理念和相关教学方法,从自己所在院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基本条件等)出发,形成教学团队,重新编写教学大纲,编撰合适的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重新设置大学英语课堂。综上所述,ESP教学的顺利和有效地开展对于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ESP教学也是适应未来人才市场需求、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人才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张莉,方悦娴.ESP 与高校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J].黑龙江教育,2012(4):16-1

[2] 黄娟.解析ESP 与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9):132-133.

[3] 钟燕.如何充分地发挥ESP 的作用以及价值[D].西北师范高校,2008.

[4] 余丽,李春郁,冯丽君等.高校英语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自主性研究:课程创生的视角[D].上海外国语高校,2013.

[5]傅春燕.应用型本科院校ESP教学问题的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33(11)

[6]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存在的依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28-30.

[7]张健.试论应用型本科院校ESP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J].考试周刊,2014(39)

作者简介:

赵佳;性别:女;出生年月:198305;籍贯:杭州 民族:汉;最高学历:硕士;目前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作者单位:浙江树人大学)

猜你喜欢
发展方向英语教学高校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