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的疗效对比研究

2020-10-21 06:05牛占学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急性阑尾炎

牛占学

【摘 要】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方法:对我院于2018年1月-12月施行阑尾切除术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相对于开腹阑尾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普及。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急性阑尾炎;开腹阑尾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4-0002-01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为7%-8%[1],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近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兴起及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相对于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否存在明确的优势,现就对我科于2018年1月-12月所收治的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此来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及开腹阑尾切除术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科于2018年1月-12月所进行的阑尾切除术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诊断明确,且不存在腹腔镜中转开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开腹阑尾切除术为对照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为观察组。对照组为30例,其中男性为11例,女性为19例,年龄为:7-81岁,平均(35.6±18.9),术后病理分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8例,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19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3例。观察组为30例,其中男性为12例,女性为18例,年龄为:9-72岁,平均(36.8±15.7),术后病理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9例,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19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对照组为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患者仰卧位,取右下腹麦氏切口或右侧经腹直肌切口,切开腹壁各层入腹,沿升结肠结肠带向回盲部寻找阑尾,结扎、切断阑尾系膜,于阑尾根部结扎阑尾,距阑尾根部0.5cm切断阑尾,残端包埋,吸尽腹腔积液,关腹。观察组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仰卧位,脐部定位观察孔,并经脐部建立气腹,主操作孔取耻骨联合上,副操作孔取反麦氏点处,沿升结肠结肠带向回盲部寻找阑尾,ham-lock夹夹闭阑尾系膜,并用电刀离断,于阑尾根部用ham-lock夹闭,于根部上约0.5cm处离断阑尾,取出阑尾,吸尽腹腔积液,关闭腹部切口。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研究,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切口感染、术后腹腔脓肿形成、术后肠瘘、术后腹腔出血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及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照组手术时间和观察组手术时间的统计分析

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现两组T检验的P=0.001<0.05,表示对照组及观察组手术时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对照组手术时间和观察组手术时间不同且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

2.2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的统计分析

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现两组T检验的P=0.000<0.05,表示對照组及观察组术中出血量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不同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2.3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的统计分析

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现两组T检验的P=0.133>0.05,表示对照组及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还不能认为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不同。

2.4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的统计分析

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现两组T检验的P=0.000<0.05,表示对照组及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不同且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

2.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和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统计分析

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切口感染、术后腹腔脓肿形成、术后肠瘘、术后腹腔内出血。本研究中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4例,术后腹腔脓肿形成2例,术后肠瘘0例,术后腹腔内出血0例;观察组术后未出现并发症。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现两组卡方检验的P=0.024<0.05,表示对照组及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2.6对照组住院时间和观察组住院时间的统计分析

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现两组T检验的P=0.006<0.05,表示对照组及观察组住院时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对照组住院时间和观察组住院时间不同且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

3 讨论

目前,急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术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以往临床上常常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可是此法切口大,耗时长,且影响美观,临床满意度较差 [2] 。近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兴起,由于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其逐渐代替传统开腹方式成为急性阑尾炎首选[3].且腹腔镜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阑尾炎易误诊、漏诊,通过腹腔镜对腹腔内脏器的观察,从而降低阑尾炎的误诊和漏诊。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到,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可以认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较开腹阑尾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本次研究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腹腔出血、肠漏等严重并发症,其中腹腔镜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而开腹手术术后有6例发生并发症,其中4例为术后切口感染,2例为术后腹腔脓肿形成;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腹腔镜手术使用标本袋取出阑尾,避免了阑尾和切口的直接接触,且腹腔镜手术视野较广,可以充分观察腹腔病变,可以冲洗并充分吸净腹腔内的脓液,从而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以及腹腔脓肿的形成,可以避免因盲目操作引起的副损伤。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相对于开腹阑尾切除术,具有腹壁切口小、术后疤痕小、 进腹迅速、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这和黄善波[4]的研究相一致,所以在臨床实践中逐渐得到患者及医生的认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李鹏,张玉毅.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成人急性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9,38( 2) : 148-150.

杜元明.腹腔镜切除术与传统开腹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伤残医学,2013,20(9):141-142.

王宇,吕谦,赵英.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31-32.

黄善波.开腹阑尾切除术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7):51-52.

猜你喜欢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急性阑尾炎
147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免气腹与传统气腹腹腔镜在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130例的临床效果体会
糖尿病患儿急性阑尾炎术后实施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超声对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的分析探讨
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的急救治疗方式及效果评定
28例经脐单切口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研究
腹腔镜及小切口开腹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