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范畴视角下“rise"一词多义现象探析

2020-10-21 10:42单庆玲吕田
中外企业家·上旬刊 2020年1期

单庆玲 吕田

摘要:一词多又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越常用的词,其词义越多,多义词的教学就越复杂。本文拟从原型范畴的理论分析rise的多义性,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释多义性,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新的思路,、通过本文的探究,rise的各项意义与其引申过程便清晰的展现出来,有望成为多义词rise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关键词:rise;原型范畴理论;一词多义

1前言

词义的获取需要丰富的语境,每个词的意义需要在不同的语境中学习。一同多义在词汇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该着重对待,不容忽视。

2研究意义

对中国学习者来说动词的一词多义是很难掌握的,即使高水平的学习者也存在理解困难以及理解不准确的情况。在这方面,在英语词汇教学的教学过程中,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可以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意义,建立一个完整的语义网络。认知语言学认为一个多义词的核心意义是最早出现的,其引申义多是从隐喻、转喻的方法派生而来。Lakoff总结了多义词引申义的三种结构:链锁式、辐射式,以及链锁与辐射相结合的方式。本文首先从rise的核心义项出发,运用转喻、隐喻等认知机制分别探讨其根据链锁式和辐射式结构引申出的其它义项,使学生较为全面的掌握多义词rise的各种用法,為学习者提供捷径。

3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一些学者如MacArthur研究发现,即使是生活在目标语国家的高级外语学习者也会更多使用词语原型义,而回避使用其引申义。国内学者也发现类似的问题。曹巧珍发现,在中国英语词汇的教学中,教师在处理多义同时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遇到一个讲一个。另一种是一次性向学生教授一个单词的所有词项杂乱无章,学生学起来毫无头绪。张绍全指出,中国较为普遍的多义词教学方法,要么要求学习者死记硬背各个义项,要么要求他们根据语境去推测义项。本文采用认知语言学框架来分析多义词rise义项延伸的路径,避免了以上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4理论基础

根据Rosch的原型范畴理论,多义词就是由该词的各个意义组成的范畴。在这一范畴中,成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该类别的成员以辐射形式存在其原型成员周围。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那个义项被称作“核心意义”,其他意义均是通过某种认知机制由核心意义派生而来的“引申意义”。Taylor认为,其典型义项往往是人们首先获得的,也是语符最原始、最基本的义项,语义范畴就是围绕这个典型义项不断扩展而逐步形成的。

根据Dirven和Verspoor,确定核心意义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经验法,如说到某词时,人们首先会想到的那个意义。(2)统计法,多义词中某含义使用频率较高。(3)扩展法,可成为扩展出其他意义的基础的那个意义。

5 rise的一词多义现象

动词rise有以下主要义项:(l)上升、升起;(2)(声音)变亮、提高;(3)(社会或取业的)地位升高;(4)起身、站起;(5)起床;(6)休会、散会、休庭;(7)复活、被教活;(8)起义、反抗、反叛;(9)(人)怒斥、怒对、对…进行争辩;(10)奋起应付(难局)、能应付(难局);(II)(土地)隆起、高起;(12)(房屋、山或建筑物)矗立、高起;(13)(毛发)坚起;( 14)(建筑物)被建起;(15)(肿块、水疤在皮肤上)出现、长出;(16)(胃)感到恶心;(17)(数目、尺寸、数量)增加、增长、上涨;(质量)提高、改善;(18)(情绪)变得更愉快;(19)(尤指由于尴尬、脸色)发红、涨红。

nse的核心义项可以根据统计法进行确定,即第一项“上升、升起”是最常用的义项,因此可以判断为rise的核心义项。义项2、3具有“上升”的含义,与第一义项具有相似性,所以是从第一义项隐喻而来的。义项4“起身、站起”意味着指从躺着、坐着或跪着的位置爬起,与第一义项的上升运动具有一些相似之处,也是从第一义项隐喻而来。义项5“起床”与人“起身、站起”有相似之处,是由义项4隐喻而来的。义项6“休会、散会、休庭”,可以理解为当会议结束时,人们会起身离开。由此也是由义项4通过隐喻获得的。义项7“复活、被救活”可以解释为当一个人死而复生,他就会重新站起来,与义项4有相似之处。同时,从义项4义隐喻出义项8、9、10。由于rise的典型义项具有“从低往上”的语义特征,于是人们就用nse来指“隆起、高起”,于是引申义项12、13、14、15。人们对事物感到恶心时,会想吐,感觉到胃内的东西上升,因此义项16也可理解为是从义项l隐喻而来的。义项17“(数量等)增加、增长、上涨”可以理解为数量的上升、上涨,因此也是从义项l隐喻而来的。同时,人们还用rise来表示“(情绪)变得更愉快”,即义项18。当一个人的脸色变红时,可以人为是颜色量的增加,因此获得义项19。

以上我们分析了riSfl 一词的各项意义并分析了各项意义是如何扩展而来的,将rlse 一词的完整语义呈现了出来,一目了然,降低了该词的学习难度。

6结束语

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并不能解决多义词教学中的一切问题,因为该理论本身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一些多义词的词义之间并不存在着明显的理据联系。第二点需要强调的是,多义词的新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都是极大的挑战,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还要考虑其他多种因素。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权衡,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认知语言学与二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

[2]薛霞.认知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J].教育时空,2014.

[3]懵红艳.淡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

作者简介:单庆玲(1998,03-),女,汉族,黑龙江大庆人,硕士,现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吕田(1994,08-),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现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