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实践探究

2020-10-22 13:15杨兴隆
锦绣·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实践分析课程整合初中数学

杨兴隆

摘 要:进行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整合实践,是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做好的重要工作,必须激发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耐心指导他们思考问题、大胆想象等,设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将培育出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数学教育特色尽显,长远规划进程的加快指日可待。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让初中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他们实现了学科成绩的进步和抽象思维的活跃,可在个性化发展的道路上走得一帆风顺。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实践分析

引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数学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数学教师坚持以生为本、寓教于乐的原则,帮助初中学生理解记忆数学知识,不断提升认知水平,得以形成和谐的互动关系,数学课堂精彩纷呈,再进行不同学生内在潜能的深入挖掘,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越来越大。下面,笔者凭借多年实践经验,特意从几个方面出发,关于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整合实践进行了有效策略的总结分析,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1、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弥补传统教学短板

传统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始终选择灌输指导的方式,要求学生学习知识、思考问题,忽视了他们的课堂主体地位,未给初中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综合实践提供相应的机会,直接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师生互动形式化,学生们学科成绩的进步空间因此变得十分有限。而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作用,及时弥补传统教学的短板,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轻松拓宽初中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发现数学课程的魅力所在,主动加入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学生探究积极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数学思维非常活跃,更容易达到有效学习、学以致用的目的[1]。如学习《几何图形初步》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教授给学生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运用数字视频展示台将学生未来会接触到的几何图形展示给学生,因为《几何图形初步》是初中一年级要学习的,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给学生做一个几何图形的初步介绍,让学生对自己所要学习的几何图形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利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承担沉重的教学任务,在选材上要准确,而且要确保内容浅显易懂,可操作性强,再者选择的内容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条件看起来很容易但是叠加起来就给教师的教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降低了工作效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自由,让教学变得更加轻松,这样既节约了教师的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趣味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多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创造有趣的教学环境,将枯燥的知识内容转化成有趣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其学习效率[2]。如《全等三角形》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且找到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这个知识点虽然不难,但是由于内容枯燥,学生对其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创建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展示两幅相同的图片,并问学生:“这两张图片完全一致吗?”让学生观察后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验证,将两幅图片重合,发现两者是不能完全重合的,因此答案是不同的。最后,教师通过解释原因引出教材中的知识点“什么是全等”“全等三角形是什么意思”,这样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3、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快速突破教学难点

中学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而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深奥性,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大瓶颈就在于难以突破数学的抽象性与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障碍,难以深刻地理解这些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是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教学情境,将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点寓于直观的事物与具体的场景之中,让学生入情入境,引导学生从直观的情境中获取直接而丰富的感性材料,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展开由浅入深的思考与思维,進而达到对事物本质属生的认知[3]。如关于《二次函数图像》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功能“几何画板”教学软件来让学生直观而动态地演示将的图像向整体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移到后的图像从而让学生从直观的演示中发现上下左右移动并没有改变图像的开口方向、形状,上下移动横坐标不变,纵坐标改变;左右移动纵坐标不变,横坐标改变。接着再引导学生针对上下左右移动来展开深入地分析,进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这样学生对此知识点的认识就不再是肤浅的机械记忆,而是能够深入本质的真正理解,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与运用能力。这样学生就可以灵活运用,成功解决此类问题,进而有效地突破这一难点。在函数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较多的通过图像分析函数解析式、通过解析式分析函数图像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函数图像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函数的思想方法。应用函数图像顺利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理解一个抽象数学知识点。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學中的合理运用,使终身学习不再是口号,使学习者实现了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同时,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有效应用,妥善解决了数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众多难题,也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教学手段更加现代化,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信息技术能够拓宽教学途径,可以优化教学手段,并且丰富教学资源,我们要发挥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努力打造全面高效的数学与课堂,继续推进整合实践,从而进一步提高初中生数学知识的学习质量,促进他们个性化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海洋,刘梅.分析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8(05)334-335.

[2]高天琪.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31)71-72.

[3]王月清.信息技术支持下初中数学课程整合实践的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02)188-189.

猜你喜欢
实践分析课程整合初中数学
探究小学生自主学习音乐能力的提高
对应急状态下的医学护理实践的分析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