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2020-10-23 07:46邓柱安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佛山528244
北方药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格瑞洛内皮阿司匹林

邓柱安(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 佛山 528244)

急性心肌梗死为危重疾病之一,发展较为迅速,如错失治疗时机会产生死亡。此病主要患病人群为中老年,伴随临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深入研究,通常掌握疗法,临床首要治疗方法为抗凝治疗,主要药物为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药物作用表现为对血小板进行抑制,从而抑制血栓的产生[1]。此次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52.3±4.7)岁;前壁梗死15例,右室梗死12例,下壁梗死7例,前间壁梗死9例。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4.9±4.9)岁;前壁梗死 14例,右室梗死 13例,下壁梗死8例,前间壁梗死8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医务人员需要监测生命体征,包含血压和心率,尔后予以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治疗,药物初始服用剂量为300 mg,每日服用1次,尔后调整药物剂量为100 mg,每日服用1次。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77)治疗,阿司匹林用法用量同对照组,替格瑞洛初始服用剂量为180 mg,每日服用2次,尔后调整药物剂量为90 mg,每日服用2次。

1.3 评估指标[2]: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包含药物疹、牙龈出血、腹泻和鼻黏膜出血;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即ET-1(血管内皮功能选择血浆内皮素-1)、FMD(肱动脉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NO(一氧化氮),ET-1测定选择酶联免疫吸收法,FMD测定选择超声评判,NO测定选择微电极法。

1.4 统计学方法:首先采用EXCEL软件构建数据库,然后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数据统计及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 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LVEF和LVEDd: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LVEF和LVEDd并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LVEF和LVEDd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LVEF和LVEDd(±s)

表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LVEF和LVEDd(±s)

组别 例数 LVEF LVEDd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43 43 tP 50.4±7.6 50.6±7.2 0.125>0.05 70.2±7.0 60.3±6.6 6.747<0.05 48.2±5.1 48.6±5.2 0.360>0.05 40.1±3.3 46.6±3.2 9.272<0.05

2.2 不良反应:治疗后,观察组2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对照组8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对比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n(%)]

2.3 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ET-1、FMD和NO并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ET-1、FMD和NO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s)

表3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s)

指标 时间 观察组 对照组 t P ET-1 FMD NO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44.1±8.6 90.3±7.4 5.3±0.6 8.3±0.9 38.6±4.3 80.5±5.0 145.2±8.9 118.2±7.6 5.2±0.5 7.0±0.7 38.8±4.6 52.5±5.3 0.582 17.247 0.839 7.476 0.208 25.199>0.05<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为心血管疾病之一,病情发展较快,未有效治疗会产生不良表现,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3]。临床需要予以重视,患病早期需要加强诊断和治疗,及时采用抗凝,协助缓解心肌缺血表现,将梗死面积缩小,保证生命安全。

临床通常采用手术治疗方法,然而在手术前应将血液黏稠度改善,降低血栓发生率[4]。阿司匹林为临床治疗经典药物,属于水杨酸衍生物,在给药之后,和机体内的环氧化酶活性位点丝氨酸存在共价位点,对环氧化酶活性起到抑制效果,将前列腺素环内过氧化物水平降低,将血栓素A2水平降低,血小板无较强的活性,以免产生血栓[5]。替格瑞洛属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并且存在选择性P2Y12受体抑制剂,给药后代谢并不通过肝脏,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给药2 h后可对血小板进行抑制,用药后可选取ADP受体,对P2Y12受体来说,存在可逆表现,并且能够起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因为其过程存在可逆性,对于血小板功能无严重影响,长时间用药不会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安全性。此次研究抽取我院收治的86例患者分组研究,通过对比可知,联合用药的观察组LVEF、LVEDd、ET-1、FMD和NO水平改善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降低,表明联合用药效果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可对受损血管进行修复,NO可对内皮细胞起到保护作用,指标上升表示修复了受到损伤的内皮细胞,进而改善血小板黏附[6,7]。服用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后可修复血管内皮细胞,激活ET-1和NO等功能,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以免增加心肌梗死面积。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可获取显著效果,有助于心功能改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说明联合用药在临床具有可行性。

猜你喜欢
格瑞洛内皮阿司匹林
内皮祖细胞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心内科冠心病住院患者中替格瑞洛应用情况分析*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575例老年与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的回顾分析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