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手指柠檬主要病虫害初报

2020-10-23 12:51肖贝文张琪昕王俊龙刘俊良李建华
热带农业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凤蝶溃疡病柑橘

肖贝文,张琪昕,王俊龙,冯 俊,刘俊良,李建华

(海南省农垦科学院,海口570311)

手指柠檬(Citrus australasica)又称为指来檬、指橙、澳洲指橙、柠檬鱼子酱,为芸香科(Rutaceae)柑橘属(Citrus)一种小型灌木至小乔木果树[1],原产于澳大利亚东部和新几内亚的东南部等热带雨林地区,性喜温暖气候,不耐寒。手指柠檬因果肉风味独特,且富含糖、维生素C和黄酮类等多种人体新陈代谢所需的物质,在国际上被誉为“鱼子酱”。其果实除了能鲜食外,还可加工成酱汁和果酱等调料,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开发价值[2]。1977年我国赴美考察团首次从美国引进手指柠檬在广西引种栽培成功,开始以零星种植为主,云南、广东、海南、湖北等我国南方地区有少数栽培种植研究[3]。目前有关手指柠檬的研究集中在营养成分和栽培等方面,对其病虫害的研究极少见报道。本文以海南省农垦科学院果树试验基地手指柠檬为研究对象,调查手指柠檬园内主要病虫害及危害特征,提出病虫害初步防治策略,以期为在今后发展手指柠檬种植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观测区在海南省农垦科学院科技城果树试验基地(A区)和桂林洋国家公园引种试验基地(B区),分别位于海口市龙华区和美兰区,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年均温23.8℃,平均最低温18.8℃,平均最高温34℃,年均日照2 225.2 h,年均降雨量1 691.1 mm,平均相对湿度85%,终年无霜雪,主要土壤类型为粘红土,土质偏酸,pH值为4.67~6.26[4]。

试验基地主要负责引进种植20多种国外珍稀果树,其中包括榴莲、嘉宝果、蛇皮果、木奶果、妈咪果和手指柠檬等。2017年12月,从广东的科研单位引入4年生以下,冠幅15~75 cm,树高15~60 cm的手指柠檬小苗种植,共500多株,以株行距2.5 m×3.0 m带状栽培。后期基本处于不修剪、少施肥、少打药的粗放管理状态。至2020年7月,手指柠檬生长良好,冠幅已达3~130 cm,树高30~140 cm,其中约有200多株能收获果实,少数果树年产量达1.5~3 kg。

1.2 调查方法

2020年2-7月,根据分级标准[5](Ⅰ级轻微危害,树干和枝梢20%以下被害;Ⅱ级中度危害,树干和枝梢在21%~50%被害;Ⅲ级严重危害,树干和枝梢51%以上被害)对试验基地种植的手指柠檬逐株进行病虫害调查,每隔5 d调查1次,记录病虫害的种类、数量、危害情况等,并将采集到的蛾类幼虫带回室内饲养,通过拍照后查询文献及咨询专家确定物种。病害调查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后进行显微镜镜检,送去测样鉴定病原菌。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虫害的主要种类

通过调查发现,危害手指柠檬的病虫害种类较少,但部分病虫害为害较为严重,对手指柠檬的正常生长和早结丰产影响较大。这次调查了海口市引种区域内两个不同地域的种植点,经初步鉴定,虫害分属3个目,10个科,12个种,病害有4种,其中为害较为严重的是柑橘潜叶蛾、凤蝶幼虫和柑橘溃疡病(表1)。一些病虫害发病症状及危害特征见图1。

表1 手指柠檬病虫害调查名录

2.2 发生较严重的病虫害种类

2.2.1 柑橘潜叶蛾

柑橘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Stainton)又名画图虫、鬼画符,属鳞翅目(Lepidoptera)叶潜蛾科(Phyllocnistidae),在我国各地区均有分布,几乎在所有的果树上都有发生,是危害柑橘类的重要害虫之一[6]。幼虫黄绿色,体扁平,似纺锤形;成虫体和前翅均为白色,体形小,体长仅有2 mm,翅展约5 mm,前翅及后翅均为尖叶形,其中前翅基本有明显的两条黑色纵纹,中间有“Y”字形黑纹,且翅末端缘毛有一黑色圆斑;后翅的特点是缘毛极长[7]。

柑橘潜叶蛾主要以幼虫为害,其幼虫蛀入手指柠檬的新梢嫩叶和新嫩枝干,潜入嫩叶和嫩皮下取食叶肉,蛀成不规则的银白色弯曲的虫道,虫道内留有虫粪,在中央形成一条黑线,由于虫道蜿蜒曲折,导致叶片卷缩变形(图2),柑橘潜叶蛾为害严重时,会导致叶片硬化和脱落,甚至引发溃疡病。

防治方法:①物理防治,剪除被害树梢,将果园中受害严重的嫩枝或叶片摘除并销毁。②药剂防治,可采用阿维菌素、三氟氯氰菊酯、高氯·甲维盐微乳剂和吡虫啉等杀虫剂[8-9],且施 药 时期应控制在夏梢、秋梢和晚秋梢期间,或者用肥皂水或虫油喷洒在叶片上,可阻止成虫产卵。③生物防治,释放寄生性天敌或其他生防因子,可有效控制柑橘潜叶蛾为害[10]。

2.2.2 凤蝶类

凤蝶属鳞翅目(Lepidoptera)凤 蝶 科(Papilionidae)。在2020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期间,我们观察到玉带凤蝶和达摩凤蝶的一些幼虫栖于手指柠檬的新鲜叶片上取食(图3)。该虫在低龄阶段对植株损害很小,但随着毛毛虫的生长,其食欲逐渐增加,不仅取食新的嫩叶,而且会

危害老叶,导致叶片脱落,影响植株生长。(1)玉带凤蝶(Papilio polytesLinnaeus)玉带凤蝶幼虫头黄褐色,体为绿色至深绿色,后胸前缘有1齿形黑色横纹,中间有4个灰紫色斑点,两侧有黑色眼,似湿鸟粪。成虫体长25~28 mm,翅展77~95 mm,体翅均黑色,头较大,复眼黑褐色,触角棒状,胸部背有10小白点,成2纵列;前翅外缘和后翅中部分别有7个白小斑和7个黄白斑,臀角有1个红色或橙色半圆环,雌虫颜色较淡,后翅正反面沿外缘均有红色的新月形斑。卵为黄白色的圆球形[11]。

(2)达摩凤蝶(Papilio demoleusLinnaeus)

达摩凤蝶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蝴蝶之一。达摩凤蝶幼虫幼时为橄榄棕色,带有白色马鞍状痕迹,非常类似于干鸟粪。老龄幼虫为绿色,后胸前缘及第1腹节后缘各有1条黄褐色的横带,臭角基部橙黄色,末端橙红色。成虫翅膀背面黑色,有大的黄色斑纹和一层细小的黄色鳞片,后翅臀角附近有半月形的橙红色斑点。卵为黄色的球形[12]。

防治方法:①人工捕杀,结合冬春季节修剪和清园:剪除病虫枝叶、摘除手指柠檬树上越冬虫蛹、捕杀幼虫和网捕成虫。②化学防治,可采用苏云金杆菌、1%阿维菌素4 000倍液、30%杀灭菊脂3 000倍液等稀释喷雾防治[13-14]。

2.2.3 柑橘溃疡病

柑橘溃疡病的病原菌是Xanthomonas campestrisPV.,已经遍及全球,扩散到温暖、潮湿的柑橘类生长的沿海等地区[15]。本次调查发现,柑橘潜叶蛾对手指柠檬嫩叶、嫩枝和果实为害是造成柑橘溃疡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症状:从3月上旬至11月下旬均可发生,4月上旬为春梢的发病高峰。由于柑橘潜叶蛾幼虫严重危害手指柠檬的嫩叶和嫩枝,导致病原体从伤口侵入,促进溃疡病细菌的传播,造成叶片和树枝局部溃烂。叶片受害时,首先在叶缘及叶尖等部位出现黄褐色病斑,然后再发展到全叶和枝梢上,导致叶片沿叶表中轴向里卷缩,向上直立(图4A);果实受害时,症状开始是黄色的油渍状斑点,病部表皮破裂,微微隆起,木质化,病部中间凹陷,最后形成大而深的裂口(图4B)。

该病主要发生在高温高湿的夏季,虽不会引起植株死亡,但影响手指柠檬生长,严重时导致枝干大面积皮层溃烂而枯梢。对于管理粗放的果园,幼树和树势较差的手指柠檬易受到伤害。

防治方法:控制虫伤是关键,其次可用抗真菌剂如代森锌或波尔多液等喷洒枝条伤口,控制该病害的发生和危害[16]。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对海南引种手指柠檬的病虫害调查,发现虫害有12种,主要是柑橘潜叶蛾、玉带凤蝶、达摩凤蝶、油桐尺蠖等;主要病害有4种,分别是柑橘溃疡病、炭疽病和柑橘黑斑病、黄龙病。目前仅有柑橘潜叶蛾、凤蝶幼虫对手指柠檬为害较为严重。国内尚无有关手指柠檬病虫害的研究报道,在国外报道中,危害手指柠檬的病虫害主要有:美凤蝶(Papilo aegeus)、Papilio anactus、Papilio anchisades、Papilio erithonioides、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昆士兰果蝇(Bactrocera tryoni)、柑橘黄龙病(Candidatus Liberibacterspp.)、柑橘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等[17-19],但并未出现对手指柠檬有较大经济影响的病虫为害。本次调查结果与国外调查的病虫害种类部分相同,亦有部分不同,这与不同的种植地域和栽培管理技术等有关。有关手指柠檬病虫害发生原因及规律还未有相关报道,目前海南手指柠檬处于小面积试验阶段,本文仅着重阐述了手指柠檬病虫害发生种类和危害情况等方面问题,对其具体的病虫害发生规律则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防治措施等还需要系统的试验研究支持,引种手指柠檬的适应性发展工作还需要更多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总结。

手指柠檬原产地是澳大利亚,适应于阳光充足的环境下生长,不能承受-5℃以下低温[1]。海南属亚热带海洋气候,阳光充足,最低温度不低于5℃,有种植手指柠檬良好的生长环境。为了保证手指柠檬果树的健壮生长,宜采取少用、不用农药,慎用农药,不污染植物和环境的病虫害综合管理。为防止病虫害传播扩散,今后无论在引进或输出手指柠檬树苗时一定要严格检疫,及时剪除虫卵、虫梢和病叶烧毁;扦插繁殖时,要从健康的手指柠檬树上选取无柑橘潜叶蛾、凤蝶幼虫、溃疡病等病虫害的枝条。对病虫害发生严重且无法恢复的植株,应迅速彻底挖除烧毁,以杜绝侵染来源。

猜你喜欢
凤蝶溃疡病柑橘
澳大利亚:拟利用狗检测柑桔溃疡病
四川认定两个抗溃疡病猕猴桃新品种
红星花凤蝶
气象因子对秭归柑橘潜叶蛾及溃疡病发生的影响分析
柑橘家族
燕凤蝶
绿凤蝶
柑橘的秘密
黑凤蝶
夏季嫁接猕猴桃注意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