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源多油辣木在西双版纳的生长表现

2020-10-23 12:51赵春攀张祖兵李海泉龙继明
热带农业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辣木冠幅种源

赵春攀,张祖兵,段 波,李海泉,龙继明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云南景洪666100)

辣木是辣木科(Moringaceae)辣木属(Moringa)植物,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被誉为“神奇之树”[1]。我国关于辣木引种和试种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的台湾地区,云南省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引种。由于当时我国未充分认识到辣木的食用及药用价值,导致相当长的时间内发展缓慢。直到2011年我国政府做出加快推进中国和古巴两国辣木合作研究等相关工作的批示,才提升了辣木在我国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并迅速在国内掀起研究热潮[2]。2012年12月,辣木叶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3],辣木产业化获得了国家通行证。但一直以来,大面积种植的辣木品种比较单一,育种工作相对滞后,至今我国还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严重制约了辣木种植业的发展。2015年以来,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陆续从多个国家引进多油辣木,对这些资源开展试种观测。本文就引进种源的生长表现开展调查,了解辣木的引种种植生长情况和差异性,为培育适合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利用方向(果用、叶用)的辣木新品种提供依据,及为辣木的引种、繁育和推广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收集到的来自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坦桑尼亚、菲律宾、苏丹、印度、罗马尼亚、肯尼亚、安哥拉、古巴等10个国家的多油辣木种子。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地设在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古辣木太空育种基地,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E 100°47′~100°48′,N 22°00′~22°01′,海拔548 m,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终年温暖,年均温在18~22℃,年降水量1 209.3~1 675.5 mm,干湿季分明,5-10月的雨季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

1.3 试验设计

将不同国家来源的多油辣木种子在相同的苗床育苗,水肥管理条件一致。待苗长至5 cm移栽到营养袋练苗,在苗高20~30 cm时,每份选取长势一致的苗30株移至大田种植。将不同来源的30株辣木按顺序编号,设3个重复,1-10号为重复一,11-20号为重复二,21-30号为重复三。2017年4月3日播种,5月14日移栽定植,株行距为2.0 m×2.5 m。

1.4 调查和统计方法

种植2个月后即7月中旬,待植株成活,长势基本稳定,开始测量生长情况(株高、冠幅、地径),每月测量1次,连续测量6个月。第二年辣木开始开花结荚,待6月果荚陆续成熟,测量果荚情况(果荚直径、果荚长度、每个果荚种子数、千粒重、果荚感病率);连续采收3个月,剥壳、晾干测定种子产量,按栽培规格折算出单位面积的种子产量(9月以后,果荚感病严重,没有种子产量)。同时,将种子送至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检测种子脂肪酸含量。

数据录入Excel中,求平均值,对生长情况作趋势分析,对地径、株高、冠幅、果荚情况采用SPSS 23.0进行方差分析,显著性分析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检验法(DMRT),并用Excel作图,分析脂肪酸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情况

综合2017年7-12月的生长数据,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的辣木种源在定植后生长早期,无论地径、冠幅、株高生长都呈良好的线性回归关系(R²>0.91),生长系数(k)越大说明生长速度就越快,反之则慢(表1)。

表1 不同种源辣木生长趋势情况

由图1看出,不同来源的辣木在初期差异不明显,随着植株生长,差异逐渐显现。经过6个月的生长,对地径、冠幅、株高采用邓肯检验(Duncan)法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地径茎粗可分为6组,第1组为印度的种源,茎粗为74.65 mm,第2组包括古巴、苏丹、安哥拉的种源,茎粗为69.09~70.77 mm,第3组包括肯尼亚、坦桑尼亚、菲律宾,茎粗为65.62~67.09 mm,第4组包括分别尼日利亚,茎粗为63.21 mm,第5组为罗马尼亚,茎粗为53.63 mm,第6组最小的是埃塞俄比亚,为47.62 mm。组内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

同样,冠幅和株高也可以区分为不同组别,冠幅最大的是古巴种源,为323.99 cm,最小的是埃塞俄比亚和安哥拉种源,分别是161.77 cm和166.25 cm(图3)。株高最高的是古巴种源,为485.24 cm,最矮的是埃塞俄比亚种源,为329.71 cm(图2)。

综合来看,印度和古巴等国家的辣木资源在早期长势良好,埃塞俄比亚和尼日利亚等国辣木种源长势较慢。

2.2 果荚及种子产量

辣木嫩果荚也可食用,南亚很多国家将其作为蔬菜直接在市场销售。表2是不同的种源在西双版纳结果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从果荚粗度来看,古巴、苏丹、印度3个国家的辣木果荚较粗,直径为19.93~20.78 mm,其次是坦桑尼亚、肯尼亚和罗马尼亚(18.47~18.49 mm),安哥拉、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菲律宾等4个国家的较细(16.21~17.67 mm);从果荚长度来说,苏丹的较长(37.64 cm),肯尼亚次之(31.28 cm),其他国家在24.35~29.84 cm,差异不显著(P≥0.05);每个果荚结种子数量以肯尼亚的最多,埃塞俄比亚的最少;千粒重以苏丹的最重。果荚感病率低的是坦桑尼亚,古巴、印度、罗马尼亚、菲律宾的种源,差异不显著(P≥0.05),而安哥拉、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等国的种源易感果腐病。

表2 不同种源辣木的果荚和种子生长情况

种子产量以坦桑尼亚的种源最高,折合达234 kg/hm2,近似的还有苏丹和肯尼亚的,之间无显著差异,产量最低的是埃塞俄比亚的,仅有93.6 kg/hm2(图3)。

2.3 种子脂肪酸含量

种子中的脂肪酸含量是辣木育种重要指标,辣木种子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能保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降低血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微循环,提高脑细胞的活性,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4]。项目组与中科院遗传所合作,对不同来源的辣木种子的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从表3可以看出,辣木种子中的脂肪酸含量都比较高,古巴、印度、菲律宾、肯尼亚等4个国家的辣木种源种子含油量均超过了45%,其中菲律宾的最高,达49.32%。脂肪酸含量中大部分是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80%以上;其中油酸含量最高,占75%以上。

3 结论与讨论

辣木的不同种源在不同栽培环境下存在显著差异[5-7],生长速率各不相同,其株高、冠幅、地径、分支数等生长指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7]。本试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地径、株高、冠幅、果粗、果长、每个果荚种子数、千粒重、感病率、种子产量等因素综合考量,欲从中挑选出生长快、种子产量高、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分析表明,古巴的种源地径、株高、冠幅都是最大的,植株长势较好。因此,笔者认为如需要以茶栽式、蔬栽式、饲用式[8]为主的栽培模式,可以选择古巴的种源进一步研究;从表2中和图3,我们很难看出有完全符合种子产量高、果荚粗且种子大、抗病性强的种源,经过综合考量,肯尼亚、坦桑尼亚、苏丹3个国家的种源果势良好,符合当地气候栽培,如以产籽式的栽培模式,可以选择这3个国家的种源进一步研究;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的种源生长缓慢,需要更长时间的观测。

本试验结果与罗会英等[9]不同种源辣木生长差异性分析的试验结果有差异,即古巴种源的辣木株高、冠幅、地径和分支数表现相对较差,而本试验古巴种源的辣木株高、冠幅、地径都表现良好。笔者认为,造成的原因是古巴为热带雨林气候,与西双版纳气候相似,而罗会英等不同种源辣木生长差异性分析的试验是在楚雄元谋开展的,属干热河谷;其次每个国家的辣木种质资源比较丰富,来源不同,表现有差异也是正常的;此外,试验样本量有限,不排除存在统计偏差。

表3 不同种源种子脂肪酸含量 %

本文通过对不同种源的多油辣木进行观测分析,初步筛选出部分较好的种质,但是要想明确资源的优劣,还需结合栽培技术进一步研究,方能确定适合当地环境栽培的辣木品种。

猜你喜欢
辣木冠幅种源
不同施肥种类对屏边县秃杉种子园林木生长的影响
豫南地区青钱柳生长节律研究
峨眉含笑
刍议香合欢形状特性及生长差异
不同种源花榈木种子性状和苗期生长特性比较
遮光对辣木幼苗生长及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3个辣木品种耐寒性评价
不同品种辣木地径与产量研究
不同品种辣木地径与产量研究
18年生火炬松不同种源生长变化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