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

2020-10-23 16:17河南省叶县人民医院467200陈林杰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骨瓣颅脑血肿

河南省叶县人民医院(467200)陈林杰

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TBI)是一种神经系统常见的危重症,具有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预后差、死亡率高等特点,其治疗关节在于及时降低颅内压,以缓解血肿、水肿压迫引发的神经功能损伤[1]。外科手术在TBI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而随着外科学的快速发展,临床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案种类也在不断增加[2],此次研究以在我院就诊的92例TBI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使用随机双盲法将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92例TBI患者分为A、B两组(A=46,B=46)。A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43.75±3.59)岁。B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43.59±3.63)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A组行常规单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气管插管全麻后常规消毒、铺巾,手术切口自颧弓上耳屏前1cm处,骨窗大小为12cm×12cm,游离骨瓣,咬除蝶骨嵴,于血肿中心剪开硬脑膜,且清除血肿。B组行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手术操作流程与A组基本一致,首先在脑疝侧或血肿量较多侧先行去骨瓣减压,然后再对对侧行去骨瓣减压,术中注意保持两侧骨瓣大致平衡。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d时的颅内压;使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恢复情况,评分为1~5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预后越好;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处理数据,定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颅内压水平比较 B组术后3d时的颅内压水平低于A组(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颅内压水平比较(±s,mmHg)

附表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颅内压水平比较(±s,mmHg)

?

2.2 两组术后3个月时的GOS评分比较 B组术后3个月时的GOS评分[(4.28±0.33)分]高于A组[(3.91±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12,P=0.000)。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5%)低于A组(1 7.3 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闭合性颅脑损伤是颅脑外伤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患者硬脑膜仍保持完整,但占位效应会导致颅内水肿、脑肿胀和颅内压升高,进而影响静脉回流,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甚至死亡。及时清除血肿、水肿,缓解颅内压水平过高是目前临床治疗TBI的关健,而去骨瓣减压术在TBI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可有效扩大颅腔容积,降低颅内压,从而促进颅内静脉回流[3]。

此次研究对比了传统单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B组术后3d时的颅内压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B组术后3个月时的GOS评分较高。这表明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可快速降低TBI患者颅内压水平,改善患者预后。这与张海泉等人[4]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可能与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避免填塞效应,且能有效保持两侧压力平衡有关。

综上所述,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TBI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骨瓣颅脑血肿
为什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建议做有创颅内压监测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