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2020-10-26 01:32彭济红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双师双一流师资队伍

彭济红,文 贤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岳阳414000)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中提到,到2020 年,全国要建成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2015年底,国务院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2015年教育部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各省市政府在建设卓越或优质高职院校的同时纷纷实施“建设一流高职院校和一流专业群”的发展战略,并聚焦“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职教育作为一种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建设一流高职院校和一流专业,对标“双一流”,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双一流”高职院校的建设内涵同“骨干型”、“示范型”高职院校建设相比更加丰富,意义更加深远,标准必然更高。

一、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双一流”高职院校的必然要求

(一)“双一流”高职院校的内涵

“双一流”高职院校有更高的内涵要求,有学者基于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的逻辑,运用比较研究和案例分析方法,提出“双一流”高职院校应具备十大要素:一流的结构功能设计、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技术研发与应用、一流的专业、一流的教学资源库、一流的校企合作、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学生、一流的大学文化,反映在社会声誉方面,就是一流的社会声誉。同时,“一流”高职院校应该凭借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形成强大竞争力,带动和引领本土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二)“双一流”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的能力与素质标准

高职教育“双一流”建设强调“前瞻性、技术性、示范性、高端性、服务性、便捷性、鲜明性”七个特性,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是“双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关键指标之一。前瞻性要求职业教育教师培养要在开放、交流、对话中紧跟国际职业教育的前沿与职业技能发展趋势。技术性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具有较高技术水平,体现在教师拥有较高的创新实践能力,融合学生的教学过程和自身的科研水平,打造高标准、高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示范性要求职业教育教师培养要激励“标杆”教师的成长充分发挥它们的“示范”作用。高端性一方面体现在加强高职院校在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深化教育的水平和理念,另一方面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加强国际间师资队伍交流。服务性的需求在于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于社会服务,并且要强化社会服务的整体水平。便捷性指的是高职教育对各类资源的利用率,包括:学校资源、企业资源、政策资源,在此之上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实现跨学科、跨地区的交流。鲜明性强调个性,即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具体实际情况,优化资源的配置,构建有特点、合理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最终形成独特的本土化“双一流”道路,发挥最大的竞争实力。在此之上,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团队,除了应当保持一定的国际化背景,还应配置一些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是区域的专业领军人物,在某一方向的专业研究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能在教学、科研领域取得创造性成果,在国家乃至国际学术层面享有声望的人;在职业技术应用方面具有精湛的专业操作技能,具备将世界前沿技术、创新工艺新流程向实践转化的实践能力,成为国内外公认的技术大师、工艺大师或行业专家。一流师资队伍既要有优秀的教育教学能力,又要有良好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做到教学科研相长,专业水平高且在行业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保障高质量的教学水准,支撑一流专业建设,满足“双一流”高职院校的需求。

(三)“双一流”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标准

本研究认为,高职院校教育师资队伍应积极向“双一流”标准靠拢,应符合五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比例不能低于30%;二是具有硕士学历的教师比例不能低于60%,硕博教师的比例合计不能低于90%;三是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不低于70%;四是行业专家、技能大师专兼职教师的比例不能低于10%,且能承担实质性的高水平教学和技能培训指导工作,每年的教学和实践指导时间不低于一定课时,如可设定为每年60 课时;五是切实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技能水平,通过各种方式将教师培养成行业专家、技能大师,才能较好地完成高水平一流高职院校的建设目标。

二、“双一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困境剖析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现状

黎军、宋亚峰从政府层面、高校层面和教师层面对西北地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探究。谭见君、严勇通过对湖南省部分高职院校专业群教师队伍建设的数量与结构、培养与培训等关键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发现教师准入制度不完善、师资结构不合理、培养培训机制不健全等仍然是师资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程雅菊提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采取三个措施建设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完善人事制度、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推动教师队伍国际化发展。李佩弦认为按照“双一流”的标准,我国现行的师资队伍建设仍然存在师资队伍结构分布不合理、国际化程度较低、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可从开展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引育新平台、探索教师岗位分类评价等方法推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以此保障“双一流”高职院校的建设,促进高职教育踏上新台阶、迈上新征程。

(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本研究选取2018-2019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前50位为样本,采用个案研究与抽样统计分析相结合,以政府各项数据、学校官方数据为来源,对其中10所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状况进行研究,涵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以工业、农业、经济金融、医学等学科为主的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表1列举了排名前50位的10所高职院校中具有博士学历的专任教师数、硕士学历/学位的专任教师数、高级职称教师数和双师型专任教师数,与我国最具实力的高职院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同类数据进行对比,据此判断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

表12019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名前50位部分院校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到,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比例最高的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达29.53%,具有硕士学历比例最高的是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达75.56%,硕博比例最高的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达91.9%。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最高的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达73.1%;双师型专任教师比例最高的是淄博职业学院,达93.67%。这些数据基本代表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师资的最高水平。从双一流的内涵要求来看,双一流高职院校应拥有一定数量的行业专家、技能大师和能工巧匠,担任高职院校的专兼职教师,如意大利一所珠宝设计学院中,包含着高水平技术的设计大师与手工制作专家,能够有效的、实地指导学生。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是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真正的大师不多,即使学校聘请了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不少都流于形式,热衷于挂牌,能够用较多课时实地指导学生的情况比较少见。其次,还有双师型教师的问题,从数据上来看,数字都很高,实质上存在较大水分,大多数双师型教师还是原来没出过校门、没进过企业的教师通过考试取得了行业资格证书后获得了双师型教师资格,其操作技能并没有实质性提高。从高等教育的层次来说,双一流高职院校的建设,不仅仅在本土具备较高的水平,更应该在全国甚至全球的整体大环境中体现自己强大的竞争力,这样才能形成引领、示范的带头性作用。一流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当在提高教育水平的同时,深化自己的科研技术能力;在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方式,以技术带动教学,深入培养,形成教学育人的新环境。

(三)“双一流”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剖析

双一流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境,主要表现在:一是数量不足。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高职院校的扩招,高职院校的教师数量明显不足,生师比偏高,这种偏高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二是学历偏低。专任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不高,且大多不具备高职称。三是结构不合理。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性别结构不科学,学缘结构不适当。普遍存在专任教师年龄偏大,女教师比例偏高,教师来源单一的现象。四是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投入较少、办法不多、措施不实,还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五是教师队伍机制体制不健全,落实制度上打折扣,务虚高于务实。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当前高职院校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路径

(一)做好顶层设计,海纳百川集聚人才

拓宽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通过引进、合作等多种方式将具有较高水平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创新创业等人才引进学校,促进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制订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在高层次人才申请的政府科技项目、产业发展项目上给予配套资金支持,以事业发展前景吸引高层次人才。依托地方政府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补贴、子女教育、家属安置等福利待遇,增加高职院校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通过建立教学名师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引进学术型大师和技能型的“大国工匠”,为创建“双一流”高职院校提供人才保障。

引进高学历人才。严格学历等资格要求,提高引进教师的学历门槛,不能低于硕士学历,优先招聘具有博士学历的人才,为高学历人才建立科研工作平台,发挥高学历人才的科研潜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引进高技能人才。“双一流”建设高职院校引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行业领域领军人才、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以专兼职的形式,实质承担教学和技能培训工作,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养水平,培养大批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能工巧匠”,实现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建立大师工作室。以大师工作室为平台汇聚行业、企业、学校三方专家、首席技师、技术骨干、专业带头人、企业高层管理者等,形成双一流高职院校的“大师资源库”。大师们承担三项任务,一是理论教学,二是将企业文化、规章制度、行业知识等渗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三是承担本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大师工作室将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大师工作室通过对教学理念的变革、课程体系的重组、教学团队结构的优化、多元评价体系的完善等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协同发展,保证“双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顺利达成。

建立院士工作站。高职院校利用自身具有明显优势和创新能力强的专业,在以主要为解决重大技术难题或开展重大攻关项目为目的时,可以柔性引进院士,成立院士工作站,以院士为核心,集中高职院校和企业技术骨干力量成立研究团队,指导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和联合攻关,提升高职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技能水平。虽然技术难度较大,项目研发周期较长,但一旦合作成功对高职院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有显著的提升,也能推动提升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如2017年,湖南省高职院校首家院士工作站——“李德毅院士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工作站”签约成立,该工作站主要研究人工智能和无人驾驶技术方面的技术问题。该校技术骨干教师到北京参与院士团队的研究工作,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就自主研制出无人驾驶观光车辆。实践表明,院士工作站能够帮助高职院校提升科技水平,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引领区域产业的发展。

(二)提高教师队伍自主建设水平,构建教师发展环境

立足校企合作,提升双师素质。出台“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办法,结合国家政策和学院实际,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初、中、高级的认定考核,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和质量。推动教师校企”双向“流动,推进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和公共基础课教师社会调研工作,为教师创造机会和平台,切实做实下企业锻炼和参与社会工作,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年暑假必须到企业一线进行锻炼,四年不得少于三个月时间,并将教师“下企业”锻炼作为绩效评价和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站的作用,定期选派教师进站工作,建立校外企业教师库的建设,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实现学院与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互聘交流。

强化培训培育,畅通成长通道。完善教师标准体系建设和成长发展标准,推动“新进教师,青年骨干教师、课程负责人、专业带头人、名师大师”的教师五步成长法,畅通教师成长通道。.新进教师“以老带新”指导。严格选拔新教师的指导老师,每年举办一次“拜师”仪式,中期进行跟踪考核,年底进行验收。通过以老带新活动,帮助新进教师快速成长。青年骨干教师鼓励提升学历。“双一流”建设高职院校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中青年教师多途径提高学历水平,同时提升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比如,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提升专任教师博士研究生学历,专门出台《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和引进办法》,与韩国世翰大学签订共同培养博士协议,定期选派优秀教师提升学历。专业带头人境外培训。与境外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定期选派专业带头人,以项目任务研究到境外深造,开拓视野,提升综合水平。

推动示范引领,突出团队建设。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工业优势新兴产业链和民生领域紧缺专业,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择优遴选、培育建设、考核认定”的总体思路,遴选建设一批专业教学团队,将教师个体成长和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示范引领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构建人才培养新方案。通过高水平教学团队示范,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增强技术创新服务能力,辐射带动全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名师引领、骨干支撑、专兼结合、德技双馨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完善机制体制,强化政策保障。一是优化职称评审。落实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自主权,完善职称评审办法,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实行分类评价,适当提高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的门槛,增加职称评审的公开透明度。二是优化绩效考核分配。绩效考核将从量的考核到质的考核转变,绩效分配既与教学工作量完成情况,又要充分体现年度教学质量考核情况、诊改平台(智慧课堂)完成情况。加大对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取得重大成绩的奖励力度。三是完善专项考核。将加大对名师大师工作室、教授博士、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研室主任履职情况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力度,按考核情况发放相应绩效。

(三)构筑教师发展平台,打造一流教师团队,实现自生式发展

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建设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提供教学方法、学生培养、课程安排、教学咨询、心理咨询、职业规划等各方面的帮助。通过对老师的调查与研究,合理满足教师生活和工作的部分需求,激发其内在动力,加大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学能力;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与研究,寻找教学过程的薄弱点,针对性的加强某方面的教学环节,因材施教,把握学生的学习过程;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形成积极向上的教学理念,推动教学改革在“双一流”高职院校中稳步前行。

推动校企合作,建设双师教师培养基地。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的“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高等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和职教师资培养院校应当保持“四位一体”协同创新机制。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建设,构建科学的培养方案,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开展人才合作交流,促进企业与院校人才的双向流通,为企业变革转型和高校发展提供资源。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力度,推进产教融合各项政策的实施,在构建“双师型”教师的同时提高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为高职院校提供精准的师资供给。高校本身也应该提高对教师的培养要求,在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也要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建设校内科研基地,提高专业教师科研能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科研工作能力,通过建设校内科研基地,实现创新型师资队伍的集群化培养。以一体化教学的方式,强调科研与教学并重,在科研探索过程中,深化专业理解,更好把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提高育人水平。通过科研基地,吸引高水平人才,带动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推动学科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和区域产业的发展需要,提高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增强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方面要强调教学的主体目的,另一方面也要兼顾生产,提供设备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功能。以实训基地为依托,可以面向社会成立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同企业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达到优化资源的目的。鼓励高职院校教师在企业兼职,承担企业实际工作,或指导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在企业实际生产活动中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工作技能。高职院校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允许教师在职创办企业,在完成教学任务、不影响教学质量的情况下,通过创业活动拓展知识视野,提高实践能力。

开展社会服务,服务区域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高职院校立足于学校资源,同本土产业深化交流与合作,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带动地区产业的升级与发展。一方面,高校开放教育资源,为企业人才培训,提供理论学习,为企业带来高技能和新技术。院校深化产教融合,通过定期派遣教师深入企业一线的形式,提高教师实践能力,获取行业生产的实际资料,针对性地为学生教学培养提供建议,为企业变革发展提供意见。采用联合培养的方式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采取联合招聘、共建人才库等形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校培训指导教师等。

四、结语

“双一流”建设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培养除了以上三个路径之外,还应在制度上加强建设,促进师资队伍发展。如建立“双一流”教师职业能力评价标准,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四个方面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客观指标,深化对院校教师的各项要求,从各种维度综合评价教师水平,积极引导教师的成长,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积极探索教师岗位分类设岗考核,将教师分为教学主体型、科研主体型、教学建设综合型、实践教学型四类,不同类型的教师承担不同比例的教育教学工作、技能培训工作、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工作,促使教师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和兴趣选择职业通道,构建人尽其才的职业成长环境。

猜你喜欢
双师双一流师资队伍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河南省本科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研究
高职机械类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