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用理解的方式构建友善的师生沟通环境

2020-10-26 02:31毛聪慧
教师·上 2020年8期
关键词:沟通交流理解师生关系

毛聪慧

摘 要:友善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友善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努力。师生间关系不融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定位不明确;②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对孩子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③在教学中,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根据以上原因,文章作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期望能对建立友善的师生关系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师生关系;理解;沟通交流;师生平等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04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2-0003-02

一、引言

友善是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之一,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可是,在教育领域乃至更小的校园环境里,友善的人际关系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便是校园环境承载下的两大主体(即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完全形成友善的沟通关系。

二、师生沟通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师生沟通的现状不容乐观:有因为师生沟通不畅而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有因为师生沟通出现问题而导致家长与教师出现矛盾的情形;也有因为教师言语不当而导致学生离家出走甚至走向极端的状况。

三、师生关系不融洽的原因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师生关系不融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并且没有随着学生成长节奏的变化规律而改变自己的管理策略,从而使师生间的沟通出现矛盾甚至因为自己的“尽职尽责”而激化师生矛盾。

(2)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当。这种不当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家长不能配合教师教育孩子,出于对孩子的溺爱,事事听从、顺从孩子,更有甚者,有些家长会在孩子面前对教师的行为妄加评论,导致孩子对教师的认知片面并与教师针锋相对。第二种,家长视教师为神圣,不管教师说什么绝对服从,然后逼迫孩子也要绝对服从,结果导致孩子更加逆反,不愿与教师进行任何沟通。在教育孩子方面,多数家长没有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家长,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后,发现教育失败了,才无奈向教师求助,这在无形中就把家长与学生的矛盾推给了教师。

(3)学生自身的特点没有被及时关注。随着社会信息量的增加、传播方式的改变,小学生在某一方面掌握的知识量或已超过了家长甚至部分教师,且已经拥有一定的“文化反哺”能力,因此他们有时开始“挑战”教师、家长的权威。 而且随着年纪的增长,他们的身心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自我意识逐步完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在认知上,他们不再视父母、教师为权威,开始试图改变被管理、被束缚的状况。而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关注到这一点。

四、建立友善师生关系的措施

(一)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及时转变管理方式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与老师亲近,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崇拜老师,听老师的话,因而与老师的关系亲密。中年级的学生对老师的看法更具批判性,开始客观地评价老师的行为。高年级学生需要老师的尊重,渴望与老师平等相处。”

教师如果了解了学生以上的成长规律,在教育学生时,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学生犯错时,笔者会把学生领进办公室,并对学生说:“上完一节课还真有些累了,能帮忙接杯水吗?”学生因为感觉自己犯了错会欣然同意帮教师接水,而教师则希望通过这种征求的口吻让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这个过程不仅缓和了师生之间可能出现的剑拔弩张的局面,还可让学生自己说清楚原因,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做法一般都会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

(二)理解家长,打通师生沟通的关键环节

教育是一项需要家校合作才能做到完美的工作,但家长的文化素质存在一定差距。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学习,但不能强求家长按自己的意愿去辅导学生。无论如何,家长、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孩子好。出现问题只是因为教师与家长所站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式方法不同罢了。教师无论是面对什么样的家长,只需要与家长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并给予他必要的方法指导,坚持做下去,相信家长都会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

1.敲山震虎,用耐心改变家长

比如,面对一心维护孩子,在孩子面前对教师行为进行不当评判的家长时,可通过实例让家长意识到这样处理问题将导致的不良后果,并告诉家长面对这种情况的具体做法,相信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一定会有所改变。同时,家长的改变过程也是师生关系改变的过程。

2.明确家校分工

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老师,你狠狠地批评他,他就听老师的。”家长的这种说法是不当的。家长这样讲无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家长想推卸责任,不想承担家庭教育应有的责任;另一种是家长没有掌握教育方法,只好向教师寻求帮助。

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家长明白,家长与教师在教育孩子时的职能范围及角度是不同的,教师可以提供具体教育孩子的建议但替代不了家庭教育。

3.理性面对求救,用理解感化家长

在教过的班级里出现过这样一个情况,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对孩子的要求却很严格,实际上他们提出的“严格”要求很大一部分是没有意义的,而且这极易使家长与孩子出现剑拔弩张的局面。家长在每周的家校联系簿上面都会写希望教师严格教育孩子的话。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贯彻家校合作的理念,和家长一致“对付”学生,无形中便把家长与孩子的矛盾转化成了教师和学生间的矛盾。所以,每次面对家长的“求救”,教师应理性面对,首先问清事情原委。通过交流,笔者发现孩子与家长的矛盾根源就是家长过分苛求孩子,造成升入高段的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家长的留言是这样的:“老师,他那天的愤怒如潮水般,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我真的接受不了了……拜托一定好好教育、教训他。”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不应像家长想象的那样跟学生争执,而应与学生聊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让家长知道教师理解他的心情,然后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和她聊当时的感受;接着,理性地帮家长分析孩子所处的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和家长探讨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行为是欠妥的,建议家长学会放手让孩子做一些事情,看看孩子的变化。过一段时间后,家长发现孩子确实有了一些变化,后来家长满怀感激地说孩子现在变化特别大。

其实,家长作为成人也会有一些错误的做法,不同的是家长、教师都是成人,更善于反思自己的行为。当家长向教师求救时,教师应理性地面对,并且试图理解家长的做法,给家长一些具体的指导,让家长感觉到教师既和他的目标一致又有更好的应对方法,家长慢慢地会听进教师的建议。

虽然教师通过每一次改变来打动家长是一个艰难且漫长的过程,但是教師必须攻克家长这一关。因为只有家长和学校、教师站在同一个角度,家庭教育才会对孩子形成积极的正面的影响,才会为师生沟通添一分助力。当家庭教育发挥了它应有的积极作用时,才更利于师生间建立起友善的沟通环境。

(三)学生的理解是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

前面提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试图挑战师长,这时候教师就不能采取高压的措施。师生间的沟通是双方面的,如果教师想与学生交流,但学生不愿敞开心扉,那么这样的沟通是无效的。尤其是高段的学生对教师的认识是具有批判性的,如果他们不愿意与教师交流,可以选择用漠视的处理方式,这样教师是没有任何办法的。假如学生不让教师走进他们的心里,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走进教师的心里。

让学生理解教师,其实就是平等地与学生对视的另一种表现。只有教师先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值得尊重的朋友,才能走进他们的世界。只有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理解,才会积极地做出回应,而那时师生之间就能构建亦师亦友的关系。

(四)友善之花开满校园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面对素质不一的家长、个性张扬的学生时,教师要学会用理解这一法宝,这样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首先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学会平心静气、将心比心地处理所碰到的每一个教育事例。

其次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用自己作为成人的宽容来理解学生的行为。

再次,教师要理解家长。理解家长最好的方法就是耐心加指导,即基于共同目标——为了孩子好,指导家长具体的教育方法,然后耐心等待,这样一次次的循环,终究会获得家长的理解。

五、结语

在师生生活的校园环境里,教师应始终持有一颗宽容慈爱的心去理解与教育学生,让学生因感恩信任而理解教师,信任教师是友善师生关系建立的关键。家长与教师和谐沟通、交流的关系有助于友善师生关系的稳固。相信通过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努力,在校园中形成友善的师生关系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边玉芳.读懂孩子:心理学家实用教于宝典(6~12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夏艳丽.浅谈师生沟通的技巧[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4):24.

[3]张生军.理解与尊重——师生的心灵沟通之桥[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4):29.

[4]谷木荣,明庆华.师生冲突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现实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3(22):36-39.

[5]霍  庆.师生有效沟通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9(9):12-13.

[6]肖宏才,何润伟.建构师生互动的物理课堂教学新环境[J].物理教师,2007,28(2):1-3.

[7]蔡洁舲.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J].开心,2016(22):60-60.

猜你喜欢
沟通交流理解师生关系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加强沟通交流 强化互动联动
“她”架起人大工作沟通交流的桥梁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通知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