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强化农科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

2020-10-26 06:56牛旭旭黄婉珺胡建斌
河南教育·高教 2020年9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

牛旭旭 黄婉珺 胡建斌

摘 要:农科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有别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前者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较后者更为严格,因此,各高校在传授二者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本研究从共建校外实践基地的角度出发,在校企合作、双边联合培养、人才分类培养、创新创业、服务“三农”等方面进行探索分析,以期对强化农科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实践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并将新时代劳动教育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这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培养要求具有共通点。以河南农业大学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为例,该校在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对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突出实践教学。因此,在学校校内科教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加强实践教学,是完善学生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加强实践教学,从国家、学校和学生角度,均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成效检验、成果转化和推广,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走进社会、开展农业生产服务意义重大。

一、校企合作规范化,纵深贯穿培养全过程

校企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应注重合作的规范化,避免在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过程中重心偏移。一是规范校企合作制度,做到整体有把握、细节有体现,保证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完整性和合理性;二是重视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对研究生实践学习培养思路的沟通联动,以学生个性特点为圆心,以实践能力要素为半径,以社会需求为刻线,有针对性地设计培养方案,确保培养过程统一、完整;三是紧抓企业本质,突出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培养,鼓励其参与企业各类项目实践,开展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课题研究,在为企业科技转化和市场开拓谋得发展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四是以企业为平台,充分利用资源,如国内外专家团、行业年会等,帮助研究生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河南农业大学扶沟蔬菜研究院参考该校本科生“卓越园艺师”培养计划,打破研究生借用研究院基地纯粹种植试验材料的现状,加强校企合作,从平衡共赢的发展角度出发,在企业用人结构反馈的基础上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学习统筹规划。

二、双边联合培养,共享优质资源,缩短同类型单位间的实力差距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发表《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讲话,提出携手合作、科学治理的发展理念。各农科类高校在校务管理、本科生教育方面交流较多,但在关于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问题上交流并不普遍,资源两极化现象较为突出。因此,各高校对不同学科的专业学位硕士进行培养时,要正视该学科在全国相同领域的水平档次及资源不足等现实问题,充分利用农业类高层次学术会议、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等契机,集中产业力量,敢于剖析弱势项目,做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河南农业大学的园艺学科在全国相同领域中,整体水平排位并不靠前,笔者认为学校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要从专业方向把控、导师指导、校外实践基地共建等方面,寻求与同领域内高层次院校或科研单位合作发展,积极与国内外名校名师达成合作,集中最优秀资源,谋求突出精尖、平衡中流,共享共建,学科行业协同发展,以消除地域分布不均、办学质量不高等现象,从而整体提高农科类专业硕士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实现农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三、探索人才分类培养,夯实学科生源储备

各高校要发挥自主培养优势,打破生源限制。大多数高校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生源主要来自本校或周边高校,其学科背景、研究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结合校外实践基地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各高校要避免“一刀切”,应设计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因材施教。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注重提升研究生内动力,优化本科生“卓越园艺师”培养计划,深入挖掘学科特色,结合劳动教育,积极推进实践教育。在培养过程中,对于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侧重加强创新创业培养;对于本科阶段有意深造的学生内部定向、跟踪培养,参照本—硕—博连读模式,或是向国内同类型培养单位学习,制定培养目标和方案,有计划、有方向地对本科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展开培养,提高学院自身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同时,学院重视宣传,吸引名校名师目光,积极学习九校联盟模式,加强交换生培养力度,推动高校教学与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彼此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借助名校名师资源,优化生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奠定创新创业基础,重视研究生能力培养

各高校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精神,奠定创新创业基础,重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培养。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基地作用,重视老中青传承帮带,以学科研究课题为主线,细化课题内容,建立实践小组。实践小组以研究生为主导、本科生为辅助,在专利发明、论文发表、项目课题申请等方面,由团队教师提供专业指导,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权限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以学校总体发展为契机,依托专业特色,培养多元化创新创业团队,鼓励研究生以校外实践基地为营地参加各类大赛;重视政策解读和培训,帮助研究生了解创新创业精神,为有创新创业想法的研究生提供专业指导,避免其在创业路上盲目发展。高校要注重打造具备传承性的创新创业团队,重视团队指导教师后备人才的培养,防止断层,为培养更多素质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研究生打下坚实基础。有学者提出,创新创业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创新创业领域的具体呈现,创新创业行为和认识应该是基于个人需求和国家、社会需要,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因此,培养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还要重视其价值观的养成,从而为农业、园艺产业发展积累正能量。此外,高校要注重培养研究生解决重大产业问题的能力和“大国工匠”精神,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獻精神。2019年年底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国农业发展敲了警钟。在农业生产管理产业链中,对于突发自然灾害、设施设备故障、人员技能不高、产品销路不畅等问题,有必要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业融合,以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由此可以看出,培养研究生解决重大产业问题的能力也是创新创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各高校学科今后的重要课题。

五、定位服务“三农”,促进乡村振兴,协同推进学科发展

目前,传统农民在技术上寻求专业指导、集约型个性化后厨园区的建立、中原地区产业的本土特色化定位发展、专属技术管家等需求,与当前产业体系不完整、技术跟不上、人才缺失、资金不充足、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限制存在矛盾,地方农业高校在服务区域“三农”建设的程度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度上成为关键。培养能够服务“三农”、振兴农村发展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各高校要做好顶层设计,继续推进青年教师科技服务团建设,打破教师“从高校到高校”缺乏实践指导的现状,支持鼓励青年教师深入农村、了解农村、服务农村;以青年教师社会服务为依托,培养研究生后备力量,壮大服务团队,在校外实践基地的小舞台上磨炼服务团队能力;加强研究生后续追踪培养工作,对于毕业后从事农业产业的研究生,要帮助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技术指导、新品推送、产品销路等问题。对于毕业后从事服务“三农”的研究生,如毕业后参加“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的学生,要加强对其的鼓励帮扶。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有别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前者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灵活的实践应用能力,更要秉持爱农、弘农的热情和激情,为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贡献力量。因此,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在高校探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世英,苏荣存,鄭芳,等.地方本科院校园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2).

[2]张瑜,刘楠.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探索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49).

[3]罗俊琦,钱威,潘爱婷.广西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现状与对策[J].文教资料,2018,(28).

[4]刘进军,吴梦秋.九校联盟本科交换生合作培养的评价[J].中国大学教学,2011,(1).

[5]王占仁,孔洁琣.中国高校创新创业价值观教育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10).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6).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7]刘国兵.地方农业高校提升服务社会发展能力的路径解析[J].河南教育(高教),2017,(12).

责编:初 心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
工农结合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探究式教学在创新实践课程中的应用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