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

2020-10-27 09:55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0年39期
关键词:内心世界悬崖生动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凸显文章的中心,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就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它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些小困难一一解决,就等于解决了一个大困难。

作者之所以能把自己获得的人生经验传达给读者,还要得益于本文成功的心理描写。

片段导入

例1:不知何时,我回头向下看了一眼,然后吓坏了:悬崖底下的地面看起来非常遥远;只要滑一下,我就会掉下去,撞上崖壁,然后摔到岩石上,摔个粉碎。

例2: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無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例1运用内心独白法,写出了“我”紧张焦虑的心理活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因极度恐惧和绝望而失去了判断力,导致意志崩溃的情形。

例2则通过幻觉描写,呈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在“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这句话中,本来悬崖上只有“我”一个人,是不可能有别人的,但“我”偏偏听到了其他人的声音,这恰恰反映了“我”因为独自留在悬崖上而感到孤独、害怕的心理活动。

技法讲解

进行心理描写时,同学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恰当的心理描写形式。人物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决定着心理描写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内心独白。一般使用第一人称,犹如电影中人物思考时的画外音,是倾吐衷肠、透露“心曲”的一个重要手段。

(2)动作暗示。在行动中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

(3)景物烘托。作品中出现的景物往往是“人化的自然”,渗透着人物特定的心境。

(4)心理概述。又称心理剖析,是作者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描述,一般使用第三人称行文。

2.把握合适的描写时机。什么时候需要进行心理描写呢?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往往需要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比如,当人物遇到困惑的时候,面对多种情况需要作出决定的时候,情绪高涨或低落的时候,对未来有所期待的时候……这些都是进行心理描写的最佳时机。

文题设计

欧阳修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句中的“在乎”是“在于”的意思;现在所说的“在乎”则更多是指“在意,介意”的意思。

请以“在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点拨:“在乎”是“在意,放在心上”的意思,它与“珍惜”“看重”等词的意思有重合,但又不完全相同。“在乎”是一种心理感受,写作时,既要有具体真实且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也要把因为“在乎”这种心态而外化的行为过程叙述清楚。立意要积极向上,即便是从反面选材,你的认识也应该是正面的。结尾需要升华,显示一定的思想高度。

猜你喜欢
内心世界悬崖生动
王志惠:用拼布“画”出丰富的内心世界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悬崖采割夏至蜜
悬崖
问解民族舞 让孩子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悬崖边的树
打开女强人的内心世界
走进人物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