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科学无神论思想践行路径浅探

2020-10-27 05:45刘嫣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4期
关键词:新时期

摘 要:科学无神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同各种有神论思想斗争中形成了科学无神论思想體系。近年来,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和复杂,各种有神论思想沉渣泛起,动摇着部分党员的理想信念。建立各类学习阵地,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与平台,广泛开展科学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和研究,依法加强对有神论的综合治理,是当下坚守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主导地位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新时期;科学无神论;践行路径

科学无神论是在历史上无神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它批评继承并总结了以往无神论的优秀成果,是无神论思想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它当前的主要表现形式。科学无神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神论,揭示各种有神论思想的虚幻性、唯心性、欺骗性与非科学性。践行科学无神论,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为指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反对各种有神论的宣传、教育和研究。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中,我党从中国国情出发,结合中国传统无神论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应用于中国的实际,形成了科学的无神论思想体系。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无神论思想集中体现在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相关文件中。在革命时代和建设时期,它是指导人们同各种有神论思想做斗争、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强力思想武器。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到社会转型期之后,社会矛盾、社会利益和收入分配的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不同形式的“有神论”思想趁虚而入,纷至沓来,侵占着社会的精神领域,潜移默化地对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至深影响。当下社会里出现一种“有神论有人讲,无神论无人讲”的怪异现象。受各种有神论思想的感染,有些党员和领导干部忘记自己的身份,丢掉自己的初心,背弃自己的信念,不信马列信鬼神。要巩固党的执政之基,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永远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必须始终如一地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主流话语权。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地位,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必须加强科学无神论的宣传和教育。近年来无神论思想弱化和边缘化的局面亟待改变。科学无神论宣传教育与研究中暴露出如:缺少对青少年无神论思想的正面教育、缺乏对宗教事务的监督和依法管理、媒体宣传不够、群众基础不牢、研究氛围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尝试拟就科学无神论的践行路径做一粗浅探讨。

一、建立高校学习阵地,增强对大学生科学无神论思想的宣传与教育

从认识论上讲,有神论从原始社会而起自然而发地形成,是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和唯心主义世界观的产物。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经验而形成的,必须经过科学而严格的教育才能最终确立。“一切唯心主义者,无论是哲学上还是宗教上的,不论是旧的还是新的,都想念灵感、启示、救世主、奇迹创造者,至于这些信仰是采取粗野的、宗教的形式还是文明的哲学的形式,这仅仅取决于他们的教育程度……”[1]因此,只有长期、有效地进行科学无神论的宣传教育,才能清除长期形成的唯心论、形而上学和有神论的影响,才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树立唯物论、无神论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是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人群。高等学校一直被视为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领地,但大学校园里宗教文化思想蔓延的现状让人担忧。大学生的思想与观念状况直接影响社会的主流思想文化的发展方向。只有用科学无神论思想来引领大学校园的科学世界观, 才能有效地引领整体社会意识的方向。

我国历来重视大学生的科学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工作,一贯主张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教育宣传与普及科学知识、宣扬先进文化结合起来,与引导人们养成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2016 年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要加强对青少年科学世界观的宣传与教育,“要求抵御宗教等有神论对青少年的思想渗透和精神诱惑,争取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来引导和培养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2]党的十九大报告则提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3]各类高等院校承担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之重任,是目前进行科学无神论宣传与教育的主阵地。坚持宗教和国民教育相分离的原则,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基本特征,针对性地开展科学无神论的宣传与教育,把科学无神论的宣传和教育列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中,并融合进入到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中,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将课程思政内容落在实处,入学生的头脑与心灵,进而培养德智体美劳等“五育并举”和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科学无神论宣传与教育应以正面灌输为主,要用时代感强的鲜活例子,深入浅出地教育人、引导人、感染人和塑造人,道理讲透,以理服人,绝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流于形式,老生常谈,多贴近生活实际,用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和新的手段,富有成效地进行科学无神论思想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坚定信仰科学无神论。

二、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网络辐射平台,扩大科学无神论思想宣传力度

当下社会是数字经济时代,各种信息知识平台的纵深发展,深刻改变着舆论生态和传播方式,为人们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提供便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面对互联网的挑战和机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主流舆论格局,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思想。媒体承担的舆论引导和意识形态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要件;媒体作为社会结构有机连接和能量交换平台,发挥着社会参与、社会沟通、社会疏导、社会监督作用[6]。信息技术时代,大众媒体在引领社会共识预期、推动社会依法治理、形成社会治理机制等方面作用越来越大,大众传媒成为科学无神论的宣传和教育的主要途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各有优势,其不同受众的特点也各不相同。这些大众传媒直接面向受众,具有覆盖面广、传播信息速度快、社会影响力大等特点,办好自已的科教专栏和理论栏目,形成具有本身特点的专题栏目,从而能够更快、更有效、更有影响力地开展科学无神论的宣传与教育。互联网如今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战场,它方便快捷,具有自由、开放、交互和个性化等特点,要充分发挥网络的舆论引导力和思想引领力,就要创新网络宣传的理念、内容、方式、方法和手段,设立道德专页和专题栏目,加强内容建设,做强正面宣传,增加科学无神论的有关内容,管理、规范和引导网上言论,建成有影响力、能引起高度关注的重点网站,把互联网建设成为科学无神论思想宣传与教育的主阵地。同时,要综合运用大众传媒平台,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多元方式,开拓性地使用电子书、影视、戏曲等多种渠道,积极宣传科学无神论,依法严厉查处各种宣传封建迷信和有神论思想的非法出版物。

当前,无神论的一些现象如虚化、弱化和污名化等还很严重,无神论在当前的学科体系中还属于濒危学科。因此,大众传媒包括网络平台应公开、理直气壮地而不能似是而非或遮遮掩掩地传播无神论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主张并坚持科学无神论,倡导发展和普及科学无神论。大众传媒理应力争为无神论者立身正名,力证其作为无神论者的正当性、合法性、真理性和科学性,宣传党组织理应是无神论的家园。党的领导干部要敢于并善于利用大众传媒亮明其作为无神论者的身份。社会各行各业中的无神论者们都要敢于发声、敢于作为并有所作为,要把最广大的群众争取过来,并促使他们成为真正的无神论者。只有确立科学无神论在人们思想中的主导地位,才能确保其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因此,科学无神论的宣传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中国共产党内,更要理直气壮地面向全社会的广大群众,我们必须要利用大众传媒面向社会有理、有据、有效、有力地开展科学无神论的宣传与教育。

三、开展理论与教学研究,加强科学无神论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有神论思想是一种有社会影响力的意识形态,其中迷信、伪科学及邪教目前对社会已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需要通过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来消解其影响力。科学无神论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对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尚无有关科学无神论的专门研究与宣传教育机构,也暂无此方面的专业机构和研究人员,因此这项工作也一直没得到有效开展和具体实施。无神论的宣传与教育虽一直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但历来多体现在党的宗教工作文件中,而宣传和教育部门历来不够重视有关宗教工作方面的文件,也无专门机构去研究有神论对社会的渗透和影响,更谈不上有针对性地去组织科学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因此,要尽早设置科学无神论的专业研究机构与宣传教育部门,切切实实地把科学无神论的教育研究事业开展起来。立足当下复杂的社会环境,结合当下领导干部、广大党员、人民群众及其他社会力量的思想实际,开展针对性的研究,重点放在科学无神论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上,将相关专业和研究机构建立和发展起来,推出一批有理论深度、有学术价值、有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和壮大一支无神论理论与思想素质过硬的研究与工作队伍。

加强高等学校和相关研究机构中的科学无神论学科建设,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科学理性地分析研究有神论现象,对有神论现象给以科学的解释,把坚定的原则和完备的政策紧紧结合起来,说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而主动地坚持科学无神论思想。要开展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宗教学教师的党性修养以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与培训,坚定其理想与信念,使其真正把握好党的宣传教育方针及有关宗教政策,准确而及时地把握好国际与国内的宗教形势,积极做好相应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科学无神论思想的教育与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科研人员要认真研究和深入学習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深化对宗教思想、历史及现状的相关调查与研究。宣传教育机构须加强对高等学校及社会科学院中有关宗教研究的组织和机构及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引导他们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大旗,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政治立场、政治原则和学术方向。要加强对从事宗教学教育教学和研究等人员的政治纪律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育,积极引导其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严防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侵入,从而保证他们的教学研究工作能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马克思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M],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630页。

[2]黄艳红: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的中国化实践与发展[J].世界宗教文化,2019年第3期,第6页。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3页。

作者简介:

刘嫣 ( 1978—) ,女,河南信阳人,三江学院艺术学院讲师,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金项目: 本文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无神论思想及其实践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编号: 2016SJD710007) 。

猜你喜欢
新时期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新时期高职院校班主任管理工作探讨
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新时期国产武侠传记片的发展之惑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