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想,敢变,故事才够奇妙

2020-10-28 01:38王林波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哪吒意图变形

王林波

【情境任务】

花有花的世界,虫有虫的命运,哪怕是一粒石子,也会有它的奇妙经历,的确,每一种事物都有自己的视角,都有自己的經历,也都有自己的感受。如果我不再是我,而会变,那该多有意思啊!

本单元的《花之歌》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作品,作者以花的自述行文,想象奇特,充满了趣味性。这篇课文能够带给我们不少启示,如果我们也变了,变成了花,变成了草,变成了蚂蚁,或者是石子,那我们又会经历哪些奇妙的事情呢,是惊险,还是好玩,我们的世界将会是怎样的呢?

面对这样一个极为有趣的话题,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充满期待,一定会大胆地展开想象,去设想自己“变形”后的经历,那就让我们选择其中最有趣的经历作为重点,详细地写下来吧。写好后还可以跟同学们进行分享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把自己的习作修改得更加满意。

【教学目标】

1.能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象。

2.能够有条理地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3.根据别人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流程】

活动一:打开思路,变化不同的角色

1.同学们,在我国的神话故事中有这样一个角色,他护送师傅取经,一路上斩妖除魔,让妖怪们闻风丧胆,知道是谁吗?(出示孙悟空的图片)还记得《西游记》中孙悟空都变过什么吗?

【设计意图:孙悟空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角色,从大家都熟悉的角色谈起,能够让每个人都有话可说,轻松的谈话中,能够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当学生放松时,他们的想象力才能真正放飞。】

2.每当作业多的时候,估计你就特别想拥有他的一样本领——七十二变,说说看,你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3.除了孙悟空变的那些,你还可以变成他变不了的——新生的事物。交流,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你想变成什么?

【设计意图:《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都是有缘由的,今天学生们要变形,自然也是有缘由的,这样就为后面动笔写变形,打下了基础。只有当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变出多种事物时,才有更大的选择空间,选出最有意思的一个变形来写,因此这里让学生写出多种可能的变形是为了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我们可以设计思维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变形”。】

活动二:明确要求,设计奇妙的经历

1.出示习作内容,浏览。想一想我们应当重点看看哪段话?

2.出示重点部分内容:

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一些。写完后,和同学交换习作,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是不是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3.读了这次习作的要求,你一定会抓住几个重点词,说说看。(想象、经历、重点详细、交换、修改。)

【设计意图:要想写出优秀的作文,就必须准确审题,把握住要点,这里引导学生逐渐聚焦,抽取重点段落、重点词语,就是要帮助学生层层推进,把握本次习作的要点,同时,也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审题能力。】

4.会想象,敢于想象是写好这次习作的关键。谁觉得自己的想象力还是比较丰富的,请举手!我们现场考验一下大家的想象力,怎么样?

注意了,说过了就不能再说了,你变成了蚂蚁后,还会有哪些经历呢?

我的变形 我的经历

蚂蚁 在笔杆上散步

在书桌上探险

结交了几位蚂蚁朋友

跟着哪只小昆虫去探索一个全新的世界

5.刚刚说到的哪种经历你觉得最有意思,如果给这段经历取一个名字,你会取什么名字?

【设计意图:本次习作要写的是变形后的经历,因此,选择好所经历的事情,确定要写的事件就显得极为重要。为了提高选择的有效性,我们首先要打开思路,让学生想出多个事件,这样选择的余地才大。】

6.同学们为小蚂蚁设想了十分丰富的经历,很有意思,看得出来,大家的想象力还是很丰富的,不过,为会动的事物设想一段经历其实不算难,如果你变成了一根电线杆,不会动,你又会想象出它怎样的经历呢?

我的变形 我的经历

电线杆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写不会动的事物,我们可以借助周围会动的事物来写。比如,我们可以写一写在电线杆上安家的某种小动物,或者写一写工人维修电线,有人在电线杆上贴小广告等事情,借助人或者动物来写出他们与不会动的电线杆之间的故事,也可以通过拟人的方法,让电线杆观察周围的变迁,写一写它所看到的身边发生的事情。

7.从刚刚说到的经历中选择一个,你觉得哪个最有意思,如果取一个名字,会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里设计了两次训练,这两次训练一点儿都不重复,而是层层推进的。第一次训练给出了范例,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开拓思维;因为有了第一次训练奠基,第二次训练直接让学生来说。第一次训练中的变形是蚂蚁,会行动的蚂蚁,容易有“经历”,而第二次的变形是电线杆,面对不会动的事物,该怎样写出它的经历呢?这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不过有了前面的铺垫,到这里学生也会迎刃而解。】

8.刚刚同学们变成了18种事物,现在,请你从中选择一种,设想出三种经历来,并以优先选择为序,排出顺序来。

我的变形 我的经历 排序

9.分享。你选择哪一种经历,为什么?

10.给选择的故事取个名字吧。

【设计意图:如果说前面是发散,这里就是聚焦。发散,就是要打开思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设想自己会变成哪些事物,让习作有更广阔的可能性。聚焦,就是要从众多的设想中选择“第一眼”就会看到的变形,而这些首先进入视线的变形,就可能是自己印象非常深刻的、有话可写的。】

活动三:学习写法,写出变形后的经历

1.你写的变形后的故事能否吸引人,一方面在于你选择的经历,另一方面还在于你设计的情节是不是有意思?你的表达是不是有重点,重点部分是否写得详细。

2.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动画片段,看看哪个情节吸引了你?

(播放动画片《哪吒》片段,学生欣赏。)

分享交流,最有趣的情节是什么?编剧怎样写的?给你什么启示?

预设:

有出乎意料的情节:哪吒咬了一大口肉,结果变成了树枝;太乙真人通过人工呼吸救溺水后的哪吒,后来发现是只癞蛤蟆。

有详有略的描写:哪吒变的前几种事物都是简单的呈现,而后面的哪吒变成母亲的部分很详细。

3.引导学生小结,明白方法。

要点一:大胆想象,设计出乎意料的情节;

要点二:紧扣重点,描写要做到详略得当。

4.学生动笔开始写,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热播的动画电影《哪吒》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看的,这部电影中还蕴藏着值得学生学习的写作方法呢。课堂上请学生观看哪吒变母亲,蛤蟆变哪吒,师父救哪吒的片段,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学到写作的方法:原来,我们可以选择最有趣的地方来写,而且要重点来写,写详细才行。】

活动四:交流分享,优化变形的经历

1.上节课同学们学到了写作方法,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想象出了自己变形后的故事,并且写了下来,下面我们进行交流,请同学们来分享自己写好的习作,大家注意听听,看看下面的要求是否达到了?(教师注意兼顾不同类型的变形文章,请几位学生进行分享。)

2.分享倾听后的意见。教师可以紧扣以下几点,请各小组的代表谈谈自己的意见。

(1)是不是做到了所选择的变形后的经历是比较有趣的?

(2)是否有重点地写了一两个内容,写得详细吗?

(3)你有什么好的意见,请告诉这位同学。

【设计意图: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这里安排几位变形对象不同的学生分享,全班学生倾听,从三个方面对初次习作进行建议,实际上是在做示范,让学生明白,习作写好后一定要好好修改,本次习作要考虑所选择的经历是否有趣,是否抓住了重点详细地来写了。这里做出示范后,其他学生就可以以此为例,自主修改了。】

3.重点指导:如何才能写详细。

(1)再次观看动画电影《哪吒》的片段,关注重点情节,思考问题:

(2)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引导小结,领会方法。

【设计意图:这次播放的依然是那段动画视频,但是关注点聚焦了,因此,学生就能发现具体的写法了。自己发现的写法,运用起来自然会更得心应手,修改效果一定会更好。】

活动五:运用方法,进一步修改习作

1.认真阅读自己的习作,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1)结合下面的习作修改要点,读一读自己的习作,评定等级,看看自己做得怎么样?

变形计习作修改要点

思考要点 等级评定

1.我选择的经历有趣吗? ☆☆☆

2.我现在抓住难点来写了吗? ☆☆☆

3.重点部分详细吗?角色动了吗?说话了吗? ☆☆☆

(2)紧扣做得不好的方面进行修改,运用上面学到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2.四人小组相互交换习作,认真阅读,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习作。

(1)相互交换习作,认真阅读,按照下面的清单要求,提出修改意见。

《变形记》小组修改清单

修改要点 组员的意见及签名

还有一些地方可以想象得更有意思些:

有一些地方可以写得更加詳细一些:

我们(喜欢 很喜欢)这篇童话,因为:

我们的建议:

(2)面对面交流修改意见。

(3)整合组员的修改意见,再一次修改习作,优化内容。

3.请小组代表上台,分享自己修改后的习作。

【设计意图:从自主修改,到小组修改,层层递进,能够保证修改的实效性,也能真正落实人人参与、人人思考的学生主体作用。】

4.教师小结:同学们,好文章就是这样修改出来的。我们小组成员相互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打开了我们的思路,整合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让我们的文章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相信我们每个人的收获都非常大。课后请同学们进一步完善习作,认真誊写在作文本上。

猜你喜欢
哪吒意图变形
哪吒VPro
The Analysis of Color Narration of Animated Film Ne Zha
变形记
自然教育《小蚂蚁的生日会》教案
不会变形的云
会变形的饼
不打自招
不打自招
be going to与will
未来C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