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六轻卡车型线束管路布置规范及开发流程

2020-10-28 01:36李文颖
汽车实用技术 2020年18期
关键词:线束管路

李文颖

摘 要:当代轻卡配置日趋丰富 随着国六排放的实施 线束及管路数量越来越多 在原有的车架及发动机周边如何布置繁杂的线束和管路是棘手的难题 如果布置不当 轻则造成汽车部分功能失效、重则造成着火等安全事故。如何合理地进行布置设计 我们一起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六;轻卡;线束;管路;布置规范;开发流程

中图分类号:U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20)18-68-02

Abstract: Humanized design, make the configuration of light truck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bundant. With the implemen -tation of China VI vehicle emission standards, the number of harnesses and pipelines is increasing. How to arrange it around the frame and engine is a challenge, if not appropriate, it will cause the car's function failure, maybe fire or other safety accidents seriously. Welcome to discuss the reasonable design together.

Keywords: China VI; Light truck; Wiring harness; Pipeline; Layout specific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CLC NO.: U463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20)18-68-02

前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 2019年1~12月份 货车总销量385万辆 其中轻卡188.3万辆 轻卡占据了货车总量的半壁江山。从整车结构上讲 轻卡、中卡、重卡零部件数量相当 但轻卡车架纵梁高度小导致内侧空间小 不利于线束管路的布置。随着国六排放实施 传感器等电器元件增多 尤其是汽油机车型纵梁高度偏小 空间布置更显局促。制定一种规范化设计原则 使线束管路尽可能合理布置 充分利用现有空间 并保证整车性能 显得十分迫切。

1 线束管路的分离布置原则

(1)针对车架腹面位置 所有线束和管路应该分离 各走各的道;其中线束应该布置在腹面最上方50毫米范围空间内 管路布置在线束下方。所有车型应该按照此规范执行 这是基本原则。如图1所示:

(2)当因车架腹面内侧的板簧支架、减震器支架等占据腹面空间 导致线束和管路挤到一起时 线束仍然要在管路上方 同时采用橡胶垫隔离 并用双头扎带固定 保持分离。如图2所示:

(3)当确实由于车架局部结构限制 线束只能在管路下方时 要合理选择这个交叉点位置 线束尤其不能在燃油管路下方 更不能从燃油管路接头下方经过。

(4)线束管路与周边零部件最小静态间隙不小于15毫米 如果因结构缺陷不能保证时要增加保护套等装置。与锋利的锐边、焊点等间隙应保证在25毫米以上。

2 线束管路躲避热源的策略

因发动机燃烧 所以机体表面温度较高 尤其是排气歧管位置 极限工况可达800°C以上。国六汽油机车型增加GPF装置 GPF再生时温度亦较高。一般要求在排气歧管及GPF位置都要增加保护罩装置。附近线束应增加隔热保护层 详细策略如下:

(1)整车线束距离排气系统距离在100毫米以上;如图3所示:

(2)整车管路距离排气系统距离在50毫米以上;

(3)当上述间距不能保证时 应对管线进行隔热包裹或隔热板遮挡;如图4所示:

3 与运动部件保持适当安全距离

(1)线束管路与运动件最小间隙应保证在35毫米以上 防止动态干涉。

(2)当线束从发动机伸出到车架时 由于发动机在启动、熄火时会发生抖动 所以该线束要预留50~60毫米的运动余量。

(3)当线束从车架引出到车桥时(譬如ABS线束) 由于悬架变形车桥跳动 该线束要预留100~120毫米余量。

(4)如果线束引出时有较长的悬空 该悬空距离不应大于350毫米 否则中间应增加导向或固定。

4 在整車结构设计过程中线束管路的设计方法

(1)线束管路布置应采用3D软件设计 在整车结构设计时同步开展。按照项目描述 整车首先对零部件总成进行集成 搭建成“硬底盘”;然后首先进行线束布置 再进行管路布置(包括制动、离合、选换挡、手刹、暖风、空调等) 完成“软底盘”构建。如图5所示:

(2) 所有线束管路应采用分色表达 使走向清晰直观;

(3)线束管路设计应作为专项开展设计评审 各分管工程师均应参加 项目负责人从整车高度对布置方案进行介绍 对局部空间占用造成干涉的 各系统应服从项目负责人的安排。

(4)布置方案通过评审后 3D数据应上传到PLM流程进行冻结;

(5)按照3D布置绘制二维图纸 对线束管路固定位置坐标、固定夹子型号和数量应进行明确标注 二位图纸通过评审后上传PLM系统进行冻结;

(6)按照二位图纸进行工艺设计 把线束管路安装、固定的顺序分解到各班组。

5 开发流程

试制一般进行三轮 每次试制样车下线都要安排评审 并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检查 预防固定位置错误及固定夹子的漏装。对装配完好的试制车辆应安排8000公里管线路专项试验 主要考察动态干涉、热源距离的安全性。流程如表1所示:

6 结束语

线束管路布置设计是一项繁杂的工作 不同的发动机平台有不同的布置方案 尤其对于轻型汽车车架空间偏小更是挑战。合理的线束管路布置可以保证行驶安全 避免线路隐患、干涉、传感器失效、仪表故障码等低级故障 降低企业售后成本 保证用户行驶安全。

参考文献

[1] 商车.2019全年数据出炉:车市寒流依旧商用车成功维稳.商用汽车新闻,2020,1:34.

[2] 戴超.某平台车型管线路设计[J].汽车实用技术,2018,3:122.

猜你喜欢
线束管路
基于汽车线束制造过程中的防错建立和应用
分析导致血液透析管路凝血的相关因素及优质护理措施
掘进机用截止阀开度对管路流动性能的影响
达摩院自动驾驶技术实现高线束模拟
汽车制动系统管路设计
浅析25T型客车的保压故障处理
带双软保护阀的地铁车辆整车制动管路清洗试验方法优化
燃油管路缺陷修理方法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召回部分进口雪铁龙C4毕加索系列汽车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召回部分奔腾X40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