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财务协同创新中心构建路径研究
——以H 高校为例

2020-10-29 09:45彭珊丁贵娥肖仁忠彭珊丁贵娥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肖仁忠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营销界 2020年29期
关键词:财会协同岗位

彭珊 丁贵娥 肖仁忠(彭珊、 丁贵娥,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肖仁忠,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创新驱动的经济新常态下,企业财务管理迈入3.0 时代,企业的终极目标是“构建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共享财务”的管理架构与格局,三大方面其一就是引入共享服务理念与模式,推动企业基础财务工作的全面提升及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转型。为实现转型目标,构建符合新时代企业要求的财务管理人才体系与能力是基础,基于互联网及新技术实现创新是关键。从技术看,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大数据BigData 等新技术的发展,为财务服务中心和管理会计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智能报账、电子影像、银企互联处理平台、大数据处理技术等已经成为今天财会从业人员的标配工具,财务应用已经进入共享服务和管理会计时代。

■H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会计专业现有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应用实际相距较远

会计专业做为学院生源优势专业,专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环境与体系建设不到位。在实训环境布局、文化氛围建设等方面未能营造较好的企业工作环境和商业氛围,很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的学生也难以适应职业岗位要求,在竞争中已经呈现弱势。

(二)目前H 高职院校财会师资大多企业从业经验不足、知识结构陈旧

会计向管理会计、阿米巴经营等方向深度转型,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知识、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企业应用呈现出以管理会计、智能财务为最新发展方向的特征,且随着社会企业领域与行业细分、新的经济形势与主要经营模式层出不穷,会计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和细化,现有师资力量难以及时应对企业和行业对职业岗位的知识结构层次、企业工作经验的要求。

(三)缺乏科研创新平台和社会服务平台

目前会计专业教师的工作主要在教学方面,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由于缺乏行业领军企业支撑、缺乏优质的应用及科研技术平台、缺乏具备最新技术能力和企业经验的教师而未开展起来,急需引入行业领军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及师资团队能力建设。

■ 项目建设目标

云财务综合协同创新中心将通过机构仿真、环境仿真、业务仿真、流程仿真、角色仿真,打造最真实的企业财务岗位工作场景,以制造企业典型经济业务为主线,以财务部门的各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用“把企业财务部搬进校园”的理念让学生在真实企业的业务、数据以及物理模拟环境中进行任务演练,采用分岗位实训模式,让学生感知财务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通过财务手工、信息化、投融资业务等的实训,使学生掌握各岗位财务业务处理技能,熟悉各财务岗位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及财务部门与企业内外其他相关部门、组织的工作关系,用于财会专业校内定岗实习,有效解决了财会专业学生“校内实习”的难题,培养熟“业务”、会“软件”、懂“管理”、强“实践”的企业急需的高潜质、具备全局观复合型毕业生。

云财务综合协同创新中心通过企业、学校优质技术及资源整合、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并对社会开放,从而实现专业群融合、校内工管一体融合、校校融合与校企融合,探索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改革方向,建立创新人才成长环境,建立财会科研平台及社会服务平台,支撑财会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及区域经济服务能力,服务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云财务综合协同创新中心将承载以下功能:

(一)创新财会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产教融合,紧密围绕“云财务”产业链、创新链开展学科建设,推进协同创新和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紧密围绕产业所需的云财务会计师,强化实践教学,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整合之前课程资源及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和云财务学习平台,推进产业需求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打造优质课程体系平台

云财务综合协同创新中心建成后,应加快会计及相关专业优质课程建设,结合当前新技术、新手段、新系统环境下财务会计领域变革与创新的相关热点,围绕云财务专业领域发展,开发基于企业财务数字化及管理会计模式下的新技术技能实践课程。首先,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建立校企结合的课程研发小组,完成对云财务综合协同创新中心业务处理课程的调研,形成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标准等相关材料,并请行业内专家进行论证。其次,围绕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进行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评价方案设计等;重点依托云财务综合协同创新中心的企业行业案例打造一门财务虚拟仿真教学精品课程及相关资源。再次,将课程资源部署在云平台上,实现云课堂服务、云资源服务、云直播服务以及云评价服务。

(三)打造师资队伍培训基地

依托云财务综合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团队建设,打造成为一个集学科建设、教学能力提升、学术交流、成果转化、成果分享、校企合作等功能于一体的闭环生态;同时,积极组织会计专业发展研讨会,打造团队成长平台。

云财务综合协同创新中心建成后将服务于国内、省内会计相关专业师资队伍提供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方法与教学信息化领域的研修与服务。

(四)打造行业前沿的科研及企业应用服务平台

云财务综合协同创新中心将前沿的ERP 技术、电子发票、电子档案、AI 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搬到学校,从而实现会计单据的智能录入及人工智能分析系统(个性化、定制的数据分析),给学校财会教师提供科研平台及社会服务支撑。

(五)社会人才培训服务基地

依托云财务综合协同创新中心,紧密围绕产业所需的云财务会计师,全面开展国内、省内社会人才培训服务,通过系统化实践教学,使参训人员重新进行自我认知、企业认知、专业技能训练、岗位能力培养、企业运营管理实践,以提高岗职业能力。

(六)会计技能竞赛训练基地

依托云财务综合协同创新中心深化开展会计类专业学训练赛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全校开展会计数字化技能能力竞赛和管理会计技能竞赛,通过大赛促进教学开展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

■ 云财务协同创新中心构建思路

(一)场地布局规划

云财务综合协同创新中心新建场地布局以云财务模式为出发点结合中小企业财务部门办公布局要求,将场地分为费用核算组、成本核算组、往来核算组、税务核算组、总账报表组、财务经理组、客户、供应商、银行、税务以及财务机器人等。

(二)云财务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1.平台架构

以真实企业的案例导入,将通过机构仿真、环境仿真、业务仿真、流程仿真、角色仿真,打造最真实的企业财务岗位工作场景,以制造企业典型经济业务为主线,以财务部门的各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通过财务手工、信息化、投融资业务等的实训,使学生掌握各岗位财务业务处理技能,熟悉各财务岗位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及财务部门与企业内外其他相关部门、组织的工作关系,用于财会专业校内定岗实习,有效解决了财会专业学生“校内实习”的难题,培养熟“业务”、会“软件”、懂“管理”、强“实践”的企业急需的高潜质、具备全局观复合型毕业生。

2.教学目标

在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熟“业务”、会“软件”、懂“管理”、强“实践”的专业会计人员形成了极大的缺口,提供符合当今社会财务人员要求的技能培训,使财经类院校学生在毕业时能够胜任各岗位财务业务处理技能,熟悉各财务岗位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及财务部门与企业内外其他相关部门、组织的工作关系,已然成为财经类院校培养学生并使学生高效、尊严就业的一大方向。

3.教学内容

通过全面仿真,打造最真实的企业内部岗位+企业外围岗位设置:制造企业7 个岗位(5 个财务岗)+外围5 个岗位,完美仿真了企业财务部全岗位及日常工作场景和内容;

根据岗位胜任力,为每个“角色”设置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训练目标。真实的财务岗位协同办公,涵盖企业财务各个岗位关键任务,如图1 所示。

(三)四阶教师培养机制

从课程赋能、企业实践、产业拓展、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五个维度进行师资研修,打造“知行合一”的高质量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1.学习阶段

通过线上研修掌握基本实践教学课程理念、特点;通过线下集中研修学习精品课程,掌握企业实践教学课程授课内容、教学方法;通过观摩研修和课程试讲全面认识企业运营管理实务、人才培养体系和方法,具备授课能力。

2.应用阶段

通过本校授课加强对课程的理解,提升实践教学水平。通过担任项目实施主讲或助教增强授课经验,包含参加产业生产实习、项目实施、行业游学、实训工作室、校内集中适岗实习-全模块操练、用友客户企业工作站跟岗实习等。

3.拓展阶段

邀请企业管理者做讲师、邀请专家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培训,帮助老师体验企业精品课程,学习企业培训课程开发方法,激发企业人才培养方法在院校实践教学中应用的思考或改进措施,组织优秀教师分享观点、交流感受、互换心得,提升教学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4.创新阶段

顶岗实践的教师,在条件具备情况下参与到企业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掌握一到两门企业培训核心精品课程,具备独立讲授能力。借鉴企业人才培养方法,针对在校学生开发基于沙盘、案例、情境、任务的实践教学课程,完成实践教学案例成果建设。

■ 结语

构建从集团型企业财务数字化到中小企业财务数字化的梯度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分层次人才培养,扩大学生就业面及就业层次。通过行动教学、实践教学、视频教学、微课教学,使学生在云财务综合协同创新中心熟悉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缩短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差距,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与提升,在实践教学活动分析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评价学生职业判断能力,针对性培养相对应人才,提升学生就业率,给企事业单位注入新鲜血液。

猜你喜欢
财会协同岗位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规划与就业发展研究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7年全国商务财会学术论文获奖名单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