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孵化”瞬间的精彩

2020-10-30 01:59杜淑梅
天津教育·中 2020年9期
关键词:好奇心小学科学

杜淑梅

【摘  要】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作为科学教师,要想激发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首先应做到呵护学生的好奇心,还要有明察秋毫的眼睛,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的所有瞬间,用心“孵化”,把瞬间的精彩“孵化”成永恒的热情。

【关键词】小学科学;用心呵护;好奇心;探究欲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6-0069-02

【Abstract】Science learning should center on inquiry. The form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 is a long-term one. As a science teacher, if you want to arouse students desire to explore actively, you must first protect your students curiosity and have a clear eye. We must be good at capturing all the moments in student life, "incubating" with heart, and "incubating" the wonderful moments into eternal enthusiasm.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science; Care attentively; Curiosity; Desire to explore

“老师一句不负责任的话、一个随心所欲的行为就可能扼杀一个‘牛顿,埋没一个‘爱因斯坦”,这话一点儿也不过分。如果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传递给学生的都是爱与信任的信号,不管学生是对是错,一定会“点燃”向上、向前的热情,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直至最终走向科学。《昆虫记》之所以会诞生,电灯之所以被发明,皆源于法布尔、爱迪生幼时强烈探究的欲望,而且是被保护和强化的欲望。如果科学教师都能像法布尔和爱迪生的妈妈一样用心保护、热心鼓励,学生就一定会成为别样的精彩。

一、趣味教学,诱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好动性,他们对生活周围很多事物都很好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也应开展趣味性和生活化的教学,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并做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诱发学生对探究对象产生好奇心。

例如,在组织教学三年级下册“研究与实践”专题2《饲养小动物》时,笔者了解到学生想养蝌蚪,他们在下雨天看到校园前面的水洼里有好多蝌蚪卵,内心有了想养蝌蚪的想法。面对学生的执着,笔者立即组织学生进行了捕捞,并将晶莹剔透的蝌蚪卵摆上了讲桌,开展了一次生动的趣味教学。因为选取的是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感兴趣的对象,所以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地讨论、发言。突然,一名学生说:“老师,您说是先有蝌蚪,还是先有蝌蚪卵?”面对学生的提问,全班同学七嘴八舌地展开了论战:“先有蝌蚪”“先有卵”“先有蝌蚪”“先有卵”……当学生争论后,发现自己没有有力的证据,就转向了默默观察蝌蚪卵。从学生屏息凝神的模样中,可以看出每个人心中都不平静,每个人的大脑都在高速运转着。显然,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追求是相当执着的,探究的愿望也非常强烈。作为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兴奋和激动的情绪,以此诱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而不是用冰冷的话语扑灭学生火热的心。

二、热心鼓励,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

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会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更需要的是教师的热心鼓励。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学生也必须经过自己的思维,通过实践探究找出问题的答案,把书本上的知识结论转化为自己的探索对象。通过实践得来的结论,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好学。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学生有了探究的欲望后,教师应该适量时进行鼓励和夸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索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学生在讨论“先有蝌蚪,还是先有蝌蚪卵”这一问题时,笔者发现只要找到了合适的课题,学生会锲而不舍地探索下去。当学生对这一问题没有争论出结果时,我鼓励他们说:“实践出真知,只要用心研究就会有结果。每个人的观点都有道理,你们可以比比看,看谁能先找到证据。”在学生冥思苦想中,突然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大声说:“老师,我听说科学家已经研究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了。这个问题跟我们的问题很相似。”在学生思索后,对“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问题也开始了认真交流,不过,都没有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这时候,学生的兴致已经从蝌蚪转向了鸡,也接受了教师对他们的鼓励,纷纷提出要回家查资料。经过两天的时间,学生真的找来了一堆材料,并且强烈要求两组对阵,看着双方都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只好拿出一节课组织他们对阵争论。没想到的是,双方的材料既有理论又有事实,什么进化论、演化论、什么寒武纪生命大爆炸、白垩纪生物演变、什么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头头是道,不管哪一方的论证,大家都是心悦诚服的。结果可想而知,是一个双赢的状态。学生对生命的进化、生物的发展史有了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激起他们探究生命的热情。

三、尊重个性,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以往教学中,“一刀切”的行为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每个学生都是存在好奇心和疑问的,在课堂上教师不可能用一条完美的标准去框定所有的学生,不能过分注重以知识教育为核心,更多的应该是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和创造力,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在小學科学课堂上获得更多启迪,实现人生丰富的、个性化的和可持续的发展。作为科学教师,不能压抑学生的个性,把他们变成规规矩矩听话的学生,而是在引导学生遵守相关规则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例如,在学习《风从哪里来》一课时,“风从哪里来”是非常生活化又为学生所熟悉的自然现象,对这节课所能出现的问题笔者都有了充分的预设。上课伊始,先让学生自己制造风,学生非常卖力,顷刻间,课堂上就“风声大作”。再提问学生“风是从哪里来的”时,学生纷纷举手作答,尽管答案五花八门,但都没有起来备课时的预设。就在学生安静下来,准备进行下一个环节的那一刻,一个学生满脸“坏”笑地把手悄悄地举起来,说了一句“老师,我还有一种想法”。而且他把手刚刚伸出的那一刻,又迅速地缩了回去,然后左顾右盼,动作和神态都非常夸张可笑,这时全班40多双眼睛齐刷刷地盯在他身上,他半点难为情都没有,反而笑声更大。我清楚地知道,这个学生平时在课堂上就有点儿调皮,喜欢“搞怪”。但是我并没有忽视他,而是让他站起来回答问题。他得意地说:“老师——放屁!”“放屁”一词声音特别响亮,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很平静地看着他,对所有的学生说:“你们觉得很好笑吗?他说得非常正确,放屁是体内的废气从肛门排出,也是‘气体流动,放屁产生风,千真万确!想得很全面呀!”教师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也让学生变得严肃认真起来,积极地投入课堂的问题探究中,激发学习潜能。

四、积极评价,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主角,作为科学教师既要保障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个性的自由,不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和激励。例如,在课堂探究“大自然的风从哪里来的”时,有个学生非常认真和执着地认定了大自然的風是“神仙放的屁”。面对学生产生的许多奇思妙想,教师应肯定学生不同角度的思维,用心呵护他们的奇思妙想,甚至包括他们的妄想和失误,并以此激发他们投入合作实验探究中来,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动力,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

五、结语

课堂是一个充满情趣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每一个学生都是主角,每天都上演着新故事。关心每一个学生,用心呵护他们的奇思妙想,甚至包括他们的妄想和失误,用心“孵化”瞬间的“精彩”,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走在充满爱与自信的路上。

参考文献:

[1]胡以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保护学生好奇心”的实践——以科学实验课“降落伞”为例[J].教育观察,2019(21).

[2]王美琦.巧借学生质疑 引领课堂探究——小学科学《研究磁铁》课堂教学案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7).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好奇心小学科学
在实践中如何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情趣
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的点滴感悟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浅谈如何做设计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