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给特教学校带来的变化

2020-11-02 02:17齐微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课堂观察校本课题

齐微

课堂观察,一种新型的听评课范式,在普通学校已经有多年研究历史,但对于特教学校而言,课堂观察犹如一股清流,唤醒了特教学校沉闷的教研方式,迸发了校本教研的生命力,引领特教学校走向教研的专业性,为特教学校带来了全新变化。

佳木斯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是佳木斯市唯一一所招收视力、听力、智力障碍、自闭症、脑瘫等多重残疾学生,涵盖从小学直至职业高中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类别多,生源分散,智力障碍学生相对居多,听力障碍学生少,视力障碍学生更是稀少,盲班仅有6名学生还是从小学直至高中的复式班。全学校没有平行班,这样的校情和生情导致学校的校本教研缺乏教师的互动和对话,仅限于“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活动”,呈现出弱化和低效的态势。如何能让校本教研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内涵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呢?经过领导班子反复调研讨论,课堂观察于2013年被引进我校,开启了“学习——酝酿——实践——立项——再实践——提升”的研究历程,经过七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果。

向下扎根,创造历史新高

课题引领。经过四年的前期学习和探索,学校于2017年以《基于课堂观察的特殊教育实践研究》为题目,成功获批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JJB1317085),后滚动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题目调整为《特殊教育学校课堂观察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HB170547),旨在通过课堂观察研究使教师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特殊教育学校“教”和“学”的方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研究中形成合作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并提炼出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研修的有效策略,形成校本化的研修主题,课题级别和研究氛围创下了历史新高,推动学校文化发展。

开展外出培训、学习活动。课题的研究需要专业的理论支撑,为了深入学习了解课堂观察、教学评价、新课程标准等相关理论知识和研究现状。学校开展自己学、集中学、外出学等多种方式的培训学习活动。2019年学校外出学习培训人数达51人次;组织开展专题培训讲座,聘请特教专家南京市秦淮特殊教育学校的张慧校长、佳木斯市教育研究院詹晓军主任等到校讲座、骨干教师带领学习等方式发挥专家引领和伙伴互助作用;购买大量专业书籍,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学习材料,每学期读一至三本书,撰写读书笔记,开展读书交流会;课题组成员撰写观察工具设计说明,开展设计说明交流会,进行集中互相学习。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帮助课题组成员快速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研究实践。

课题研究更深更广。课堂观察,落脚点在课堂教学。在课题实践研究过程中,始终扎根课堂,研究教学。每学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如:“一课三摩”“骨干教师展示”“党员示范课”“推门课”“学科主题研究”、青年教师的“奋进杯”、全员参与的“幸福杯”等课例实践研究,共有教师50余人次进行了教学课例展示;300余人次的教师参与课中观察;百余次的教师集中研讨,参与课题研究的人数和研究次数都达到了学校历史新高。在学校智障、听障、视障三大类教育的语文、数学、美术、音樂、体育、感统、信息技术等学科中,相继开展了课堂观察教学研讨活动,教研涉及的学科范围最广,教师们撰写论文、研究报告的数量也创了历史新高。

向上生长,提升办学内涵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一种研究方法、一种工作流程、一种团队合作。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堂观察,使教师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和“学”的方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研究中形成合作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并提炼出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研修的有效策略,形成校本化的研修主题,推动学校文化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内涵。

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以“课堂观察”为技术手段的特殊教育课堂教研和评价模式,以校长为领衔、以专家为引领、以问题为核心、以小组合作为特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充沛的情感体验激发教师与学生成长的内在成就动机。课题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问题解决思路,汇集全体教职工的智慧,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经过大量实践探索,并通过检验涌现出众多突出的成果。课题成为了全体教职工共同追求,是学校共同精神的集中体现,已经转化为学校的风气和教师的行动自觉。

营造浓厚的校本研究氛围。在课题实践研究中,学校确立了“四级三线”的研究管理网络。(四级:领导小组—科研室—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组—各研究小组;三线:视障教育研究、听障教育研究、智障教育研究。)各级研究组在各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研究任务和内容,课题组和行动研究组利用每周一、周三下午的教研时间进行集中研讨,各研究小组利用课余时间、中午休息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开展了“确定课堂观察视角”“观察工具设计”“制定课堂观察工作流程”“课前会议”“课后评研”“修改教学设计”“观察工具设计说明”等主题的研讨活动。

转变听评课范式。变被动完成听评课任务为主动式参与教学评价。以往的听评课,学校每学期要求教师完成一定数量的听课任务,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疲于应付。通过课题研究,激发了教师主动参与的意识,发挥自我能动性。

变盲目的听评课方式为有侧重研制观察量表。教师凭记忆和经验进行评课,标准不一,且以评价任课教师为主,极少关注学生。通过课题研究,教师根据课题组下达的任务单进行有侧重点的听评课,研制出的观察量表作为听评课工具,课堂上不仅评价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目前,学校开发研制了28个《特殊教育课堂观察基本观察点》,包括学生学习维度、教师教学维度、课程性质维度、课程文化维度等。确立并制作了适合学科课堂教学的观察点和观察工具。如:在主题研究“智障口语交际课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中“听觉理解”“表达能力”“学生前测”“学生后侧”等适用于听障、智障类沟通课的观察工具。

变单打独斗听评课策略为合作性科学有效评价。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由课题组为小组设定评价维度,分解评价任务,组内教师评价侧重点不同,评价内容不一,评价方式多元,以小组合作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有效评价。

变针锋相对听评课态度为平等和谐交流。以往的听评课,都是对立性的,有的听课教师为了凸显所谓的自身业务素养,针锋相对地进行评判;有的听课教师为了不得罪人,敷衍了事,长此已久,大家既不愿意听课,也不愿意被听课。通过课题研究,教师逐渐摆脱了对立性听评课的束缚,放平心态,借助评价工具,以观察数据和观察描述为依据,平等对话,和谐交流,真正把教学的亮点放大,找准问题,有的放矢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向深探究,凝聚发展后劲

一、“课堂观察”更适合特殊教育学校校情、学情及个性化教育

课堂观察能够帮助特殊学校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特点,创建适合自己的教研方式和评价标准,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学研究活动是以學生为中心展开。从学生的“学”出发,以学定教,以学观教,以学议教,以学研教,以学促教的理念和导向。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等,审视教师的教学设计、活动实施、评价方法,使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行为持续改进,教学质量逐渐提高。有利于学校全面、可持续地发展。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残疾类别多,个体差异大,班级人数少。这正有利于课堂观察在课堂教学中对班级每一个学生个体进行学习过程的关注,研究各类残疾学生的认知特点,找出共性的特点和个性的差异,帮助每个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途径。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应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按照《黑龙江省关于实施特殊教育个别化教育实施计划的通知》精神,特殊学校要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建立一生一案,为每一位残疾学生进行专业评估,以年为周期,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风格等制订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专业的评估是在学生学习前寻找他的学习起点,在学习后判断他的学习终点,但是缺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观察测评。课堂观察正好能弥补这一缺憾,成为个别化教育过程性评价的有效手段,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行为表现,分析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和困难点,从而帮助教师建立符合学生个性的发展途径和教育实施的有效手段,提升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效性。

二、“课堂观察”更适合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

聚焦生涯规划。特殊教育学校的课堂观察不是只关注于班级整体,而是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不是只关注学习结果,而是关注学习过程;不是只关注学生现在的发展,而是关注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在研究中通过持续跟踪某个学生在不同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个性特点、爱好特长等来分析其在各方面的优缺点,为其规划、设计适合的职业方向,并扬长避短式地进行培养和辅导,实施生涯教育,力争通过教师的努力,引导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管理自我、规划自我,为其搭建就业平台,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做一个能独立生存的强者,做一个幸福生活的创造者”是学校培养学生的最高目标。通过连续两个学期对聋生大志不同学科的课堂观察的跟踪测评,我们发现大志的智力水平、文化基础、社交能力都有欠缺,但品质好,能吃苦,爱劳动,那双永远微笑的大眼睛透着淳朴和善良。大志的职业规划教师团队持续跟进研讨,发现大志非常乐于助人,动手能力强,在短短的一周内学会了制作两种口味的豆浆,综合其智力、能力、技能、品质等并结合其生理障碍,为大志策划了适合他特质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志暖心饮吧。在职业高中侧重培养,将来毕业以学到的技能自主就业。寻求爱心企业或爱心人士投资,帮助大志制作流动的饮吧车,无需语言,饮品明码实价;无需动脑,扫码收银入账。凭借大志的饮品制作技能、暖心服务和热情微笑来实现自身价值,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

引领办学方向。新时期,针对学校的办学理念“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而教育”,我们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如何实现各类特殊学生的人生幸福,怎样能为其幸福实施适切的教育?我们仍旧从课堂观察中找到了答案。我校职业高中在2018年前是听障、视障学生设置专业课程,智力障碍学生义务阶段毕业就等于失业。为了让智力障碍学生能够学到一技之长,也有可能像听障、视障学生一样拥有自食其力的本领,我们又向课堂观察寻求帮助。领导班子、课题组、学科组、教师团队,分别进行了考察、调研,深入班级,观察测量、论证研讨、激烈辩论。分析了学校智力障碍学生的认知、动手、思考、记忆等能力,结合学校特点规划了智力障碍的职业技能课程:皂艺(手工皂制作)、厨艺、珠艺(串珠)、烘焙等,为智力障碍学生职业规划赋能。2018年秋季,学校将当年初中毕业生留在了学校继续职业高中学习,学生们欢呼雀跃,家长们喜极而泣,教师们百感交集。正是课堂观察的科学论证,有效测量,分析定位给学校办学指引了方向。

学校本着“培养十二年,奠基一生”的理念,全面实施“生涯教育”,特殊学生通过在学校学到的一技之长能在社会上安身立命、自食其力、有尊严地生存,幸福的生活,努力解决残疾学生所面临的生存、就业的实际问题,减轻残疾家庭的生活困难,是特殊教育工作者最美好的夙愿。

向外辐射,扩大区域影响

以“黑龙江省东部区域教研活动”为平台,在全省兄弟学校中展示、推广以“课堂观察”为技术的校本教研模式。2018年12月,学校承办了我省东部区域特殊教育“聚焦校本教研,提高教学质量”教研活动,进行了课题“特殊教育学校课堂观察的实践研究”的中期检验推广工作。省教育厅基教二处、省教育学院研究中心、市教育局、市教育研究院、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各地市主管特殊教育领导、省东部地区10所特殊教育学校及随班就读学校的领导、骨干教师等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学校课题组的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汇报,以及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以“课堂观察”技术为操作策略的课中观察、课后评研的校本教研展示,赢得了各位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特别是在“课堂观察”测量、考评,为特殊学生策划的职业方向和学生们的职业技能展示时,与会者无不动容。

课堂观察,犹如一股清流,汇入特殊教育校本教研和学校发展的大潮,以清新、创新、革新的气息,激发了特教教师的自我专业化成长的内动力,迸发了特教学校校本教研深耕不辍的研究潜能,汇聚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蓬勃力量,路漫漫,未来可期,吾将上下而求索!

猜你喜欢
课堂观察校本课题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高职教学“课堂观察”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数学“课堂观察”教学有效性初探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