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教学法在高校新闻编辑课程中的运用

2020-11-02 02:35陶香颖
写真地理 2020年31期
关键词:新闻学高校

陶香颖

摘 要: 随着传媒行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新闻学专业在我国高校中成为热门专业。但是在我国传统的高校新闻学教育的过程中,该专业的学校教育与社会实用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导致了新闻学教育的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脱节,为了适应市场更需求,解决高校新闻学专业教育的问题,必须在搞笑新闻编辑课程中加入现代元素,不断扩展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促进高校新闻学专业的教育发展,不断为社会提供适应社会的人才。

关键词: 高校;新闻学;编辑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1.182

引言:我国传媒市场的不断扩大让社会对传媒行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媒行业对新闻学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丰富,更加需要的是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我国高校新闻学招生近几年来日渐繁荣,但实际上对人才的培养却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这是因为新闻编辑课程本身就是一个更新频率比较快的课程,而传统的高校在新闻编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不够快速的课程更新,很容易导致教学内容与市场脱节,因此学生的就业成为重要的问题。本文从新闻编辑课程的教学原则入手,对新闻编辑课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希望能够促进高校培养综合性新闻人才提供一定的建议。

1 新闻编辑的教学原则简述

对新闻编辑课程进行教学原则的分析,有利于让新闻编辑课程的教师有的放矢,寻求更加直观而有效的方法完成教学。

1.1 能力转化

新闻编辑课程的存在就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新闻编辑这项社会实践,因此新闻编辑课程的重心就在于促进学生新闻技能的转化。例如在高校的新闻编辑课程中,学生需要对稿件进行改写,对标题完成制作,对版面进行设计等等,这些内容都有新闻行业的从业有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这种能力转化着重进行研究,不能只是采用演示的方法,而是要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案例来完成对这种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新闻编辑课程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编辑能力,绝对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也恰恰需要创新思维的支持。

1.2 构建原则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谈到认识的时候提出认识是不断建构的产物,也就是说认识的过程就包括不断探索和推翻。学生在每一次思维的建构过程中会对主题思维进行一个升级,进而得到最合理的认识。在编辑课堂上也是如此,对于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思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高校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不断建构和重塑的精神,这是因为新闻行业的从业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认识并推翻,然后再认识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和再造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把握这种建构精神,促进学生建构能力的养成,不断深化学生对本学科的认识,对世界的认识,这才是一个新闻人的必要素养。

1.3 整体性能力

把握系统性是传媒行业的重要内涵,这是因为在新闻行业中,稿件的选择和确定并不是某一个具体要素满足标准之后就能实现的。对于新闻编辑而言,在组稿的过程中既要考虑稿件的内容,又要考虑到排版的需求和新闻编排的要求,这些都需要新闻专业的学生具有某种整体性的意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整体性和全局观,这样才能在进入工作岗位之中从大局出发,有良好的大局观,从创新的角度对整体性进行把握和解读,才能在传媒行业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

2 创新教学法在新闻编辑课程中的应用

新闻编辑课程的诸多要求都需要学生具有创新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1 教师角色发生转变

新闻编辑课程的一个要求就是创新发展,因此为了实现学生的创新发展,教师就应该以身作则,从自身出发,为学生创设创新环境,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不断变换教师的角色。哈佛校长查理斯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扮演引路者的角色,可以扮演协同者的角色,甚至可以扮演帮助者的角色,但是唯独不能扮演决定者的角色。这是因为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而不是做决定。但是我国许多传统高校的大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执着于教科书上的内容,因此并没有转变教师的角色,对于新闻学而言,学生最应该具有的就是创新意识和说“不”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把课堂的主动权让位于学生,成为一个学生思考的辅助者,这样才能从根本意义上解决学生的创新难题。

2.2 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中应用创新思维就是应该不断开发新的教学方法。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对话最能提高沟通能力,在新闻编辑这门课程的学习当中,学生当然要修习许多专业知识技能,但是这些知识技能也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出现变化。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辨识的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自由地将讨论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和对比式教学穿插运用。讨论式教学就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我讨论得出知识理论,而研究式教学则是指通过课题的布置,让学生自主探索。对比式教学则更加直观,它的使用可以在讨论是教学和研究式教学之后进行,因为学生讨论和探究出的结论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样老师可以通过对比式教学完成对学生结论的优化。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更多的提升。

结束语:新闻行业本身的更新频率就比较快,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而言,思维的培养应该比知识的补充更加重要。我国高校在新闻编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提升教师的创新教学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教学方法的转变与突破,帮助学生培养优秀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做到创新教学法,为传媒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新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娟丽.思維导图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J].福建茶叶,2020,042(002):160-161.

[2] 曾裕华.项目教学法在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003(007):21-23.

[3] 杨程茜.探析新媒体时代高校新闻编辑实践教学改革路径[J].陕西教育(高教),2019(04):32-33.

[4] 潘源.全媒体环境下地方应用型高校新闻编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8(12):138-140.

猜你喜欢
新闻学高校
论博士格·德力克对新闻学和教学的贡献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媒介融合时代地方高校新闻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