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合理用药

2020-11-05 06:15叶明
智慧健康 2020年27期
关键词:阻滞剂受体胆固醇

叶明

(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0)

0 引言

心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全身系统性循环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各种心律失常、高血脂、血管栓塞。由于饮食、压力、生活习惯与环境的影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较多,好发于老年人,由于人群年龄较大且身体素质较差,易发生其他系统性相关疾病[1]。心血管疾病是医学界的疑难杂症,致病致死率较高,因此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本研究选取科室收治的80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分组对比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室2017 年4 月至2018 年4 月收治老年性心血管疾病患者80 例进行实验研究,根据信封法将患者分为2 组,对照组40 例患者给予心血管疾病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40 例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3、6、9、12 个月合理用药的追踪指导及健康教育。对照组男26 例,女14例,年龄在60-80 岁,平均(62.23±2.43)岁;观察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在65-80 岁,平均(65.21±1.43)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可进行比较(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满足心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及临床症状;②患者意识清晰,可配合护理;③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者生存期不足3 个月;②患者依从性差,拒绝配合治疗;③中途退出治疗。

1.2 方法

对照组40 例患者给予常规用药指导。

观察组40 例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3、6、9、12 个月合理用药的追踪指导及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①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包括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高血压,根据抗高血压机制不同可分为七大类,药品数目庞大,长时间使用一种药物治疗可产生耐药性,因此常需联合用药,既能提高疗效又可避免毒副作用。科学选择用药,常有以下几种方案: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二氢吡定类)+β 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α 受体阻滞剂+β 受体阻滞剂;如控制不理想可用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α 受体阻滞剂+β 受体阻滞剂;仍不能有效控制可加α2 受体激动剂(如可乐定)等。②高血脂患者: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种类很多,各种药物作用靶向也不同,根据患者检查指标与临床症状给予用药,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分以下几种类,他汀类(洛伐他丁、辛伐他丁等),他汀类主要是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依折麦布是抑制胆固醇吸收的药物,也是用来降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贝特类,贝特类降甘油三酯及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当患者以高甘油三酯血症为主时,给予贝特类药物;烟酸类药物,烟酸是一种B 族维生素,剂量大的时候有降脂作用,主要降低甘油三酯;③针对患者血液粘稠预防血栓可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的聚集,注意该药刺激胃肠道,老年性患者尤为注意;④监测病情:一些急性心血管疾病无早期临床症状,医护人员及家属要严密看护患者病情变化,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体征,如果体征出现特异性变化要及时用药,必要时做好急救准备;⑤利用互联网建立患者信息群,提供人性化用药指导;⑥健康教育:以少食多餐为原则,指导患者多食水果和蔬菜保证维生素摄入量,以高蛋白低脂低盐纤维食物为主,禁烟禁酒,忌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饮温水,保持机体新陈代谢平衡,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 判断标准

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血压、血脂、血液粘稠、心肌缺功改善情况。负面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分数越低患者情绪改善程度越明显。

1.4 统计学标准

采用双人核对双人录入的方式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0.0 软件行数据分析。满足正态分布数据以表示,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采用频数(%)描述计数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行多组间比较,P<0.05 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血脂、血液粘稠、心肌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观察组用药后血压、血脂、血液粘稠、心肌缺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满意度比较

采用记录诊次数与回访方式及问卷调查,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指标进行对比P<0.05,见表2。

3 结论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头号死因,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多于其它任何病因[2-4]。指导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合理用药可减少乱用药引起的毒副反应,减少其他系统疾病的发生,延缓疾病发展,提高生存质量。老年人的各种器官和储备能力,特别是肝肾功能有着不同程度的减低,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能力都会减少,用药剂量和服用方法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毒副反应,因此,医生在指导用药时格外注意,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身体状况、体重)设计用药,在后期患者就诊及回访问诊时,需注意观察药物反应,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停药,可用作用相同毒副作用小的药物替代[5-6]。心血管疾病需坚持按计量、方法、规律服药,因一些老年人容易忘记服药,需要特别提醒,必要时为患者提供专用药盒。可利用患者信息群提供合理用药,指导更加及时准确,并利于收集患者用药信息,为以后临床用药提供信息,如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时,患有感冒需服用含有麻黄碱成分的感冒药物,会降低降压药的作用,血压会升高。

表1 两组患者血压、血脂、血液粘稠、心肌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满意度比较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给予临床合理的用药指导,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阻滞剂受体胆固醇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P2X3受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
有些高血压患者不适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