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生产业集聚水平和比较优势分析

2020-11-05 13:37崔钊达华树春王善高
关键词:区位商主产区总体

崔钊达,华树春,王善高

(1.南京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2.金陵科技学院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在传统油料作物中,花生是主要的出口创汇品种,与其他油料作物相比,具有国际竞争力强、增产潜力大、出油率高、经济效益好、营养价值高和种植适应性强等方面的优势[1]。当前,在我国大豆进口冲击的大背景下,花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这对于保障中国油料安全、稳定中国油料产业具有重要意义[2-4]。从全球范围来看,2018年全球花生种植面积为2 526万公顷,中国为462万公顷,占比18.29%,仅次于印度,但花生产量结构较为集中。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花生生产国,2018年中国花生产量为1 733万吨,远高于印度的470万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各地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中国花生主产区的布局不断发生变化[5-6]。那么,当前我国花生产业发展态势如何,又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因此,基于2004—2018年全国14个花生主产区的种植数据,通过计算各主产区区位商、集中系数和比较优势指数,定量测算各主产区花生产业的集聚水平和比较优势,分析中国花生产业发展态势,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优化我国花生生产布局,促进我国花生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一、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本研究理论框架主要基于产业布局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为研究基础。(1)产业布局理论。该理论主要研究一国或地区的产业布局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产业布局理论形成初期,以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为代表,之后又有学者不断对该理论进行丰富和完善。该理论认为各个产业由于自身技术要求不同,而在布局上呈现出不同特征。对于我国花生产业而言,综合市场、劳动力、运输等因素的影响,其种植地区及产业布局存在差异。因此,我国花生主产区应根据自身发展条件,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避免产业结构同质化,促进产业合理发展。(2)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各国或地区间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以及生产各种商品时利用这些要素的强度的差异是贸易的基础,强调生产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对于某种商品而言,如果一个地区比另一个地区具有更为丰富的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生产要素时,应重点支持要素丰富地区的生产,减少要素稀缺地区的生产。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技术水平各方面存在差异,农业生产在不同地区间无论是气候、土壤、生产技术、种植制度等也都存在着很大差异[7]。所以花生生产应根据全国要素禀赋情况,合理划分生产区域,最大程度实现各地区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确保花生产业稳定发展。

目前,国内关于花生生产和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较为广泛,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视角概括。

第一,基于宏观视角,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一是关于我国花生产业发展的研究。陈迪等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分析发现,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受成本和价格因素影响显著,国内需求增加导致在产出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出口量下降,生产率的提高并未转化为国际竞争力[3]。从关联市场来看,我国花生产业关联市场间的长期利益波动相关性较强,食用市场对油用市场的利益波动联系紧密程度较强,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8]。二是关于我国花生生产效率的研究。1999年以来,花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相对平稳,其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效率改善[9]。从地区来看,黄淮海地区花生种植户的技术效率水平最高,达到0.923 5,其次是长江流域春夏花生交作区和东北早熟花生区,最后是云贵高原花生区、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和黄土高原花生区[10]。而花生新品种的应用能带来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使得新品种的技术效率较老品种有显著的提高[11]。除此之外,花生生产技术效率还受到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花生商品率、受灾率等变量和随机因素的影响[12]。三是关于我国花生生产效益的研究。近年来,我国花生价格处于高位运行,但花生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种植优势整体减弱[13],其中机械化程度低、土地成本过高是影响我国花生成本增长的主要原因[14]。四是关于我国花生生产布局的研究。马文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全国花生生产的现状指标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指标进行分析,根据综合评价值大小划分出花生生产的4个类型区域[7],花生生产布局无论在哪种经济体制下均受到自然资源、经济效益比和消费需求等因素的影响[5]。另外,还有学者分析了我国花生主产区的演变特征,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建议[15-16]。

第二,基于微观视角,主要集中在农户花生新品种采用和农户花生生产行为方面。黄武等通过对安徽滁州花生种植户的调研,发现许多农户仍然在种植延用了几十年的老品种,家庭人均收入、花生种植面积在全部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示范户身份等对农户花生新品种采用有显著影响[17]。还有一些学者着重分析农户花生生产行为,张怡的研究表明:农户非农收入比例对农户花生种植意愿与种植规模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比较经济效益、销售顺利程度、与县政府距离对农户花生种植意愿与种植规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18]。对于不同类型的花生生产技术,影响花生种植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也不尽相同[19]。另外,还有学者发现花生价格对农户花生种植面积的影响程度与农户经营规模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随着经营规模的增加,花生价格对农户种植面积的影响程度先上升后下降[20]。

通过对已有文献梳理发现,现有文献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均做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当前对我国花生产业集聚水平和比较优势进行定量测算的研究较少。鉴于此,笔者基于集聚水平和比较优势视角,分析我国花生产业的生产分布情况和发展态势。具体而言,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我国花生产业集聚的可能路径,然后利用2004—2018年全国14个花生主产省份的省级宏观数据,通过测算相关指标分析我国花生的集聚水平和比较优势情况,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中国花生主产区种植概况

图1是2004—2018年全国花生产量和种植面积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到,2006年全国花生产量和种植面积均处于最低水平,分别为1 288.7万吨和395.6万公顷,其中花生产量比2018年减少了444.5万吨,减少幅度为25.65%;花生种植面积比2018年减少了66.4万公顷,减少幅度为14.37%。2006年之前,花生产量基本保持稳定,花生种植面积出现下降;2006年之后,花生产量总体保持稳定增长,花生种植面积呈现先增长后下降又逐步保持稳定增长的变化特征。总的来看,2018年全国花生产量较2004年增加了299万吨,增加幅度为20.85%,花生种植面积较2004年减少了12.5万公顷,减少幅度为2.63%。另外,全国花生种植面积在2004年处于最高水平,为474.5 万公顷,之后几年均未突破该值。图2是2004—2018年全国花生单产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全国花生单产总体呈稳定增长态势,单产变化趋势线表现为线性上升。2018年花生单产达到最高值,为3 752公斤/公顷,较2004年增加了730公斤/公顷,增加幅度为24.16%。

图1 2004—2018年全国花生产量和种植面积情况

图2 2004—2018年全国花生单产情况

全国花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黄淮海、长江流域、华南和东北四大地区。各地区花生主产省份主要有:黄淮海地区,集中在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长江流域地区,集中在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南部和安徽南部;华南地区,集中在广东、广西和福建;东北地区,集中在吉林和辽宁。各地区花生主产区的花生种植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根据表1和表2可以大致把我国花生主产区划分为4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山东和河南,两省属于花生种植大省。从产量来看,河南呈现出稳步增加的态势,2018年较2004年增加了266.1万吨,增加幅度为86.88%,并从2006年起超过山东,之后一直位居全国首位;山东总体呈下降趋势,2004年产量最高,之后14年里均为突破该值,2018年较2004年减少了58.6万吨,减少幅度为16.04%,2006年之后一直位居全国第二位。从种植面积来看,河南总体呈稳定增加态势,2004—2018年一直位居全国首位;山东总体呈下降趋势。

第二梯队包括河北、广东、安徽、湖北和四川,这5个主产区花生种植较为稳定。从产量来看,河北总体较为稳定,呈现大小年交替特征,并略有下降;广东2004—2016年呈增加态势,并在2016年达到峰值,之后出现下降;安徽总体保持稳定,在2007年和2017年出现两个低值;湖北在2007年达到最低,之后总体保持稳定,近几年有增加趋势;四川在2006年达到最低,之后逐步稳定,近几年变化不大。从种植面积来看,河北总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较2004年减少了19.1 万公顷,减少幅度为42.54%;广东2016年之前总体呈稳定增加态势,之后略有下降;安徽2004—2007年呈下降趋势,2008—2016年较为稳定,2017—2018年略有下降,变化幅度较为明显;湖北2004—2007年呈下降趋势,2007—2012年呈增加态势,2012—2018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四川总体保持稳定态势。

第三梯队包括广西、吉林、辽宁和江西,这4个主产区花生种植总体波动幅度较明显。从产量来看,广西2004—2006年呈增加态势,2007年达到最低,之后保持稳定增加态势;吉林总体保持增加态势,并在2017年达到峰值,为109.3万吨,较2004年增加了89万吨,增加4倍多;辽宁波动幅度较为明显,2004—2007年总体呈下降趋势,在2007年达到最低,2007—2012年呈大幅度增加态势,在2012年达到峰值,2012—2015年呈大幅度下降趋势,之后略有上升,产量较为稳定;江西总体呈增加态势。从种植面积来看,广西2004—2006年呈增加态势,2007年降到最低,之后总体呈增加态势;吉林总体呈增加态势;辽宁2004—2007年呈下降态势,并在2007年达到最低,2008—2012年总体呈增加态势,之后几年总体呈下降态势;江西波动幅度不明显,总体呈增加态势。

第四梯队包括江苏、福建和湖南,这3个主产区花生种植处于较低水平。从产量来看,江苏2004年达到69.1万吨,之后均未突破该值,总体处于较低水平;福建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2017和2018年出现明显的下降;湖南2004—2006年呈增加态势,2007年降到最低,之后总体稳定在一定水平。从种植面积来看,江苏总体呈下降趋势,维持在较低水平;福建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2017和2018年出现明显的下降;湖南在2007和2008年处于较低水平,其他年份变化幅度较小,总体稳定。

通过梳理2004—2018年全国14个花生主产区花生种植情况,大多数主产区花生产量和种植面积呈现相同变化趋势,但也存在种植面积增加,产量减少(如2013年和2014年吉林数据)和种植面积减少,产量增加(如2016年和2017年辽宁数据)的情况。河南、山东、广东、河北、四川一直是我国传统的花生主产优势区,其花生产量和花生播种面积也位居全国前列。湖北、江西、广西、吉林和辽宁近几年花生产业发展迅速,未来花生生产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安徽、江苏、湖南和福建花生生产总体稳定,可适当调整种植结构,推动花生产业更好地发展。

表1 2004—2018年中国花生主产区花生产量 万吨

表2 2004—2018年中国花生主产区花生种植面积 万公顷

三、中国花生产业集聚水平和比较优势分析

(一)数据来源

研究选取2004—2018年全国14个花生主产区的统计数据,分析花生产业发展的集聚水平和比较优势。参考已有文献研究成果,选取全国及14个主产区的花生产量、农业产值和常住人口数量作为集聚水平测度指标,选取人均花生产量、人均油料作物产量、花生种植面积和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作为比较优势测度指标。以上指标数据均来自各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

(二)测度方法

测量产业集聚程度的指标主要有区位商、集中系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等。本研究主要选取区位商和集中系数作为测度我国花生产业集聚水平的衡量指标。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适合于在一国范围内不同区域之间,某种产品或同一区域不同产品之间比较优势的衡量和比较[21]。所以本研究选取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作为测度我国花生产业比较优势的衡量指标。

1.区位商。区位商的概念由哈盖特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区位商的计算公式为:

(1)

公式(1)中,LQij表示i地区的j产业在全国的区位商。本研究中,Lij表示i地区花生产量,Li表示i地区农业产值,Lj表示全国花生产量,L表示全国农业产值。LQij值越高,表示花生产业在该地区的集聚程度越高;LQij值越低,表示花生产业在该地区的聚集程度越低。LQij大于1,表明花生产业是该地区的专业化行业,除满足该地区消费外,还可以向外输出,其专业化程度高于全国,LQij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LQij小于或等于1,表明花生产业是该地区的是自给性行业。

2.集中系数。集中系数表示某地区的专门化部门及其在全国或全地区按人均相对指标衡量所处的地位。集中系数计算公式为:

(2)

公式(2)中,CCij表示 地区的j产业在全国的集中系数。本研究中,Lij表示i地区花生产量,Pi表示i地区常住人口数量,Lj表示全国花生产量,P表示全国常住人口数量。CCij值大于1,表明该地区花生产业按人均产量或产值衡量,具有较高的集中化程度;CCij值小于1,表明该地区花生产业在该地区没有太大意义。CCij值越大,说明该地区花生生产集中化程度越高。

3.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表示某地区某产业的生产效率。主要是从资源内涵生产力的角度来反映作物的比较优势[21]。计算公式为:

(3)

公式(3)中,EAIij表示i地区的j产业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本研究中,APij表示i地区人均花生产量,APi表示i地区人均油料作物产量,APj表示全国人均花生产量,AP表示全国人均油料作物产量。EAIij大于1,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i地区花生生产具有效率优势;EAIij小于1,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i地区花生生产具有效率劣势。EAIij值越大,生产效率优势越明显。

规模比较优势指数表示某地区某产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计算公式为:

(4)

公式(4)中,SAIij表示i地区的j产业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本研究中,GSij表示i地区花生种植面积,GSi表示i地区油料作物种植面积,GSj表示全国花生种植面积,GS表示全国油料作物种植面积。SAIij大于1,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i地区花生生产具有规模优势;SAIij小于1,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i地区花生生产具有规模劣势。SAIij值越大,生产规模优势越明显。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表示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和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的综合结果。计算公式为:

AAIij=EAIij×SAIij

(5)

公式(5)中,AAIij表示i地区的j产业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AAIij大于1,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i地区花生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AAIij小于1,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i地区花生生产无优势可言。AAIij值越大,综合优势越明显。

(三)结果分析

1.集聚水平分析。从表3和表4 测算结果可以看出,不同花生主产区的集聚水平差异较大。河南、山东、河北、安徽、广东、江西整体专业化程度较高,其区位商长期大于1,表明这些主产区除满足本省消费外,还对外出售。其中,河南省专业化程度总体呈增长态势,在2018年区位商达到了4.08,远远高于同期其他省份;山东、广东、安徽和江西在发展上有些波动,但产业专业化程度总体变化不大,河北自2009年区位商下降之后,产业专业化程度总体较为稳定。湖北、四川、广西、江苏、福建和湖南区位商长期小于1,专业化程度较低,花生生产主要满足省内消费。吉林和辽宁发展波动幅度较大,其中吉林总体呈增长趋势,在2017年区位商达到了4.14,位居首位,在2018年区位商超过山东,仅次于河南。辽宁区位商总体呈现先增后减的倒“U”型变化,总体专业化程度较高。

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湖北等主产区整体集中化程度较高,其集中系数长期大于1,表明这些主产区花生生产比较集中。河南、吉林、广西集中化程度总体呈增长态势,山东、河北、安徽则总体呈下降趋势,湖北总体较为稳定,辽宁波动幅度较为明显。广东、四川、江西、江苏、福建和湖南集中系数长期小于1,集中化程度较低。综合来看,河南、山东产业集聚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每年的区位商和集中系数均大于2,位居全国前两位。辽宁和吉林虽然发展波动幅度较大,但总体发展势头强,这和当地政府的重视密切相关。河北、安徽、广西作为传统花生主产区,近几年产业集聚水平较低,有下降趋势,这需要政府积极调整产业发展政策,确保花生生产稳定。江西、广东专业化程度较高,但产业集中程度较低,花生生产较为分散。四川、江苏、福建和湖南区位商和集中系数均小于1,产业集聚水平较低,应适当调整生产结构,优化产业布局。

表3 2004—2018年中国花生主产区的区位商变化值

表4 2004—2018年中国花生主产区的集中系数变化值

2.比较优势分析。分别测算2004—2018年14个花生主产区的三大比较优势指数,然后对其取平均值以客观反映各地区比较优势情况,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山东、福建、河北、河南、广东、广西、吉林和辽宁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说明这些地区花生生产具有效率优势,且山东、广东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大于2,花生生产具有明显的效率优势。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河南、湖北和四川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说明这些地区花生生产具有规模优势,且安徽、福建、湖北、四川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大于2,花生生产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在花生生产上具有综合优势的主产区有安徽、山东、福建、河南、湖北、四川、吉林,福建、河南和湖北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大于2,综合优势明显,其中福建和河南兼具生产效率优势和规模优势,反映出花生生产上的优越条件和良好优势。在其余具有综合优势的主产区中,根据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和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之间的差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效率优势带动型,如山东和吉林具有明显的效率优势;一类是规模优势带动型,如安徽、湖北和四川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就综合优势而言,这些地区应继续保持各自所具有的比较优势,集中资源扩大其效率或规模优势。江苏、江西在花生生产上不具有综合优势,但花生生产的规模优势都十分明显,其综合优势较差的原因在于效率优势较弱,因此在可能的条件下可以通过改善效率优势提高综合效率。河北、广东、广西和辽宁花生生产的效率优势都十分明显,其综合优势较差的原因在于规模优势较弱,因此可以通过改善规模优势提高综合效率。湖南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均小于1,其花生生产没有明显优势。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首先结合产业布局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梳理了我国花生产业集聚的可能路径,然后利用2004—2018年中国花生主产区的省级宏观数据,基于区位商、集中系数和三大比较优势指数指标,全面系统的分析了中国花生产业集聚水平及比较优势。整体来看,我国花生产业发展平稳,产量和种植面积位居世界前列,未来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我国花生主产区集聚水平整体变化幅度不明显,主产区之间专业化和集中化程度存在差异,但多数主产区集聚水平保持稳定发展,部分主产区集聚水平出现明显的下降或提高,如吉林、河南集聚水平提高迅速,福建则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各花生主产区之间比较优势差异明显,有一半主产区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小于1,说明花生生产无明显优势,除河南和福建兼具生产效率优势和规模优势,湖南效率优势和规模优势都不具备外,其余省份表现为单一比较优势。

(二)建议

基于上述结论,笔者认为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花生产业布局,促进我国花生产业稳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依据相关测算指标,可将全国花生主产区划分为优势生产区(河南、山东、安徽、吉林)、潜力生产区(河北、湖北、辽宁)和普通生产区(广东、江西、四川、福建、江苏、湖南和广西)。在不同类型生产区内,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技术发展水平等要素禀赋,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促进花生产业合理发展,保持优势主产区稳定,加快潜力生产区发展,适当调减普通生产区,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2.对于产业集聚水平较高和比较优势明显的主产区,应适当给予政策性倾斜,对花生种植户进行相应补贴,降低其投入成本,从而减轻农户负担。另外,要加快当地花生生产基地建设和花生产业集群建设,优化产业链结构,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充分发挥产业优势。例如针对各地区不同花生品种种植情况,根据花生用途(油用、食用以及深加工食品用等)发展相应产业。

3.除此之外,还应加快主要效率优势区相关生产技术的研发,增加科研投入,积极培育优质良种,引进高产抗虫害新品种,提高花生单产水平,增加优质花生生产;适当调整种植结构,加快主要规模优势区土地流转,培育和扶持花生种植大户,并研发大型播种和收获机械,实现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发挥规模经济作用。

猜你喜欢
区位商主产区总体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数字
数字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基于区位商的合肥市产业结构分析及主导产业选择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基于区位商视角下的海南物流需求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