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熥与徐

2020-11-05 01:15游友基
闽都文化 2020年6期
关键词:风雅水口万历

游友基

徐熥(1561-1599),字惟和,别字调侯,闽县(今福州)人。父㭿,曾任永宁县令。家道尚殷实。徐熥生性聪慧,更兼勤奋,从小接受严格的儒家教育,18 岁前后便为邑庠生。万历十六年(1588),28 岁的徐熥乡试中举,当年即与外甥谢肇淛一起赴京赶考(拟应次年春试)。其弟徐小他9 岁,送他到古田县水口。这是徐熥第一次踏上科考路,结果是落第而归。

徐熥此后多次前往古田,主要是到水口与友人屠田畯聚会、送别,写了不少与囦溪有关的诗。屠本畯,字田叔,浙江鄞县(今宁波)人。从京官礼部郎中,贬谪到水口任盐官(盐运同知)。他与闽中士人过从甚密,是徐熥、徐共同的朋友。

屠本畯任职古田水口时,曾与徐熥商议在福州建一座高贤祠,用以供奉福建先贤学者、八闽已故著名诗人。各地有名宦祠、名贤祠,而无专供已故诗人牌位的诗人祠,这比清乾隆年间福州西湖宛在堂附设诗龛祀诗人要早100 多年。

建高贤祠并非易事。首先是筹款。屠本畯捐出了俸禄,闽中名士亦慷慨解囊。徐熥虽不富裕,但平日就喜欢周济他人,被人们称为“穷孟尝”,此次捐资建高贤祠自是倾其所能。其次是选址。徐熥勘察了福州西湖、闽江两岸以及城内名山,最后确定在乌石山建祠,屠本畯对此十分赞同。第三是设计建造。徐熥常到工地巡视,屠本畯来榕亦前往察看。第四是确定入祠者。屠本畯、徐熥与闽中名流多方斟酌,确定入先贤祠有游酢、杨时、黄榦、真德秀等福建历史上9 位著名的学者、诗人。唐、五代有诗人欧阳詹、黄滔、徐寅、翁承赞、陈襄,宋代有柳永、李纲、李弥逊、黄公度、敖陶孙、柯梦得、刘克庄、潘牥、严羽、谢翱、杨亿、郑所南,元代有韩信同、杨载、林泉生、陈旅,明代有张以宁、二蓝(仁、智)、林鸿等“闽中十子”……

万历二十六年(1598),徐熥38 岁那年,高贤祠落成。他与屠本畯一起参加了落成庆典活动,作《高贤祠成答屠使君》四首与屠本畯共享喜庆,并表达对建成高贤祠的意义和对闽中诗歌发展的看法:“庙貌壮千秋,英灵托一邱”,“预知百岁后,同得此中游”。曹学佺、徐、陈荐夫等均有诗祝贺。同年11 月屠本畯奉命入楚,任辰州(今怀化市沅陵县)同知。

徐熥万万没想到,他亲身参与建造的高贤祠刚刚落成,第二年他就与世长辞,被弟弟徐和诗友们送进了这座诗人的殿堂。陈荐夫作祭文,“贤祠俎豆,六代有光”,“敬奉新主,千载弗忘”,代表诗友沉痛悼念徐熥。

徐熥一生负才淹蹇,“违时傲骨贫犹长”,“五字吟成心独苦”(《自题小像》)。他39岁的生命大半耗在举业上,四赴春官三下第:第一次如上述。第二次,万历十九年(1591)拟赴二十年(1592)考,抵京,父讣告已至半月,急速奔丧回榕,未应试。第三次,万历二十五年(1597),北上应试,落第。第四次,万历二十五年(1597),又是落第。寒窗苦读、跋涉长途、落第沮丧,这一切使这位才华横溢的闽中诗人英年早逝。万历二十七年(1599),徐熥39岁,夏末在古田作《香闺七吊》诗。吊香闺,实为自吊。秋,病疟。躺在病床上,他自觉到了该告别科场、回乡隐居的时候了,“结念居南陔”(《下第述怀》),“白首何妨老故园”(《出都门答别邓汝高员外》)。他十分抑郁地回到福州家里,于十月初十日去世。

在科考的沉重压力下,在短促的生命旅程中,徐熥作诗三四千首(收入《幔亭集》2000 多首),在福州组织诗社,编就明代闽中诗歌总集《晋安风雅》,推动了明朝中晚期闽中诗坛的风雅重振,贡献不可谓小。他前后花费7 年工夫编选《晋安风雅》12 卷,明万历年二十五年(1597)竣稿,后刊刻。该书收录了洪武至万历间(1368-1619)福州264 位诗人的千余首作品,其“诗人爵里详节”中,载有218 名入选诗人的简介。例如,连江选有王德溢、吴文华、陈第、游琏、林金、赵恢、林景清(书中标注为闽县人)等7 人诗作15 首。除陈第为抗倭名将外,其余多属某个县内的地域性诗人。又如古田县选有元明二朝翰林院侍读学士张以宁的诗,也选了布衣林春秀的诗。《晋安风雅》通过选录诗作和发布诗人小传,把县一级的诗人推向了府一级、省一级乃至全国,这对于不知名的诗人是很大的鼓励。而其所选之诗又体现了闽诗的共同特色,促进了闽诗风雅之重振。

《晋安风雅》,徐熥编撰

谢肇淛撰、徐书《重建罗山法海禅寺碑铭》

万历四十六年(1618),谢肇淛擢云南布政使司左参政佥事分巡金沧道,参藩滇南。谢肇淛(1567-1624),字在杭,号武林,长乐人。万历壬辰(1592)进士,任湖州司理,调东昌司理,累官至广西按察使。万历四十七年(1619),徐50岁,为谋出路,决计入滇依肇淛。论辈分,徐是谢肇淛的舅父,其实谢肇淛比徐还大3岁。九月动身,历尽千辛万苦,到达湖南辰阳,得到谢肇淛书信,获知黔中疾疫盛行,遂归闽。万历四十八年(1620)元月,回到福州。

这一切,正如曹学佺诗《送徐兴公》所言:“世事何其黯,无风亦自波。”均因“贫甚”“家食弥艰,不得不糊口于四方”(徐《寄王东里都院》)。衰朽之夫,何至跋涉道途。其一生大致在贫困中不停地搜书、访书、抄书、购书、编书、著书、刻书……

闽中结社联吟,蔚成风气。万历中期以后,闽都先后创办了芝山社、红云社、石仓社、泊台社、耆社等。大致万历中年由徐熥、邓原岳、谢肇淛共主诗坛,天启、崇祯年间由徐、曹学佺并称诗坛盟主。二徐与谢肇淛、邓原岳、曹学佺、林宏衍、陈荐夫吟咏于闽县竹屿村锦溪竹林精舍,时称“竹林后七贤”。徐与叶向高、翁正春、曹学佺、谢肇淛、陈价夫、陈荐夫等结“芝社”,晚年与曹学佺等结耆社。

关于诗社活动情况,谢肇淛《餐荔约》(1608)记曰:“社中诸子唱为餐荔会……每会先记日月、胜地,次列同集姓名,主人分体拈题,坐客即席抽思,虽润色或需他日,而草创必限克期……或征僻事,或歌古诗,诵人间未见之书,谈宇内瑰奇之事。”同社社友轮流值社,往往选择名胜、名园、名寺等处举行,拈韵为诗,且觞且咏,极其自由、惬意。诗社调动了诗人的积极性,繁荣了创作。在这十余年中,徐写了大量的诗歌,“乐府、歌行及近体无所不备”,后学者颇伙,时人誉为“兴公诗派”。诗社活动的运行模式沿袭至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徐熥第一次下第回乡,于万历十七年(1589),在红雨楼之南,建斋藏书会友。园中有小山,构斋其上,斋仅三楹,中作会客之用。左右二楹为书房,藏书数千卷,徐氏二兄弟读书其间。在此半亩园地,四周护以短墙,墙上翳以萝蔓。由园入斋,石磴数十级,曲折逶迤。设石数片,设石几一,石榻二。置兰数本,列种筠竹,青笋彤竿,扶疏掩映,清风时至,天籁自鸣,故名“绿玉斋”。徐熥作《绿玉斋记》叙其事,徐作《题绿玉斋》抒赞美之情。

鳌峰坊新貌

时清军入驻闽地,曹学佺自杀殉节。后,红雨楼、绿玉斋、宛羽楼等藏书楼被破坏,其藏书今已无存。

徐氏兄弟扶持扶持古田布衣诗人林春秀的故事,在闽中诗坛传为佳话。

林春秀,字子实,号云波。他长年衣衫不整,十分落拓,家境贫寒,嗜酒耽诗,每天到友人郑铎家饮酒,醉后,则酒狂不可禁。郑铎度其量,用锡打造了一个酒壶,上刻“云波”二字,尽量少让他酗酒。林春秀到郑铎家如此豪饮,竟三十年如一日。谢肇淛说:“子实有隽才而不遇,教授山村水郭之间,好饮辄醉,醉则乌乌微吟,久而盈轴,故自号‘枕曲’。”孤独而饮酒吟诗,是深有寄托的。“安知众人不皆醉而子实独醒乎?”(《枕曲集·序》)

林春秀常年寓居水口。其《山居》写自己的闲居生活,对这种自在随意的生活方式十分满意。他在古田境内到处游览,每到一处,必留诗篇。林春秀的诗,具有草根的苦味与韧性,诗的脉搏跃动强劲有力。

徐氏兄弟与林春秀交谊深挚,徐熥《赠林子实山人》诗谓:“何人能识醉中趣?独我许留身后名。”徐熥还为其子林逸夫立传,作《林孝孙传》,赞其克尽孝道。徐《榕阴新检》一书引述了徐熥《幔亭集》里这一传记,题为《童孝希闻》,以广为宣扬。对林春秀两代人如此推许,实为闽省诗坛所罕见。

猜你喜欢
风雅水口万历
水口水电站7号机组完成增容改造和并网发电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赴一场风雅,赏诗词中的琴棋书画
颂风雅征稿
水口、水口环境与风水(下篇)
静守流年亦风雅
着风雅汉服,做谦谦君子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瓷器胎体与青花发色特征研究
千年沧桑话水口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