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服务视角下我国专业出版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2020-11-06 04:22李建峰
新闻传播 2020年14期
关键词:知识服务数字化转型

李建峰

[摘要]本文从知识服务的视角出发,以专业出版数字化转型路径为研究对象,围绕技术发展、用户需求以及知识服务产品三者的互动关系,将转型路径划分为以“文本”为中心的信息服务、以“需求”为中心的知识产品、以“人”为中心的知识社交三方面,并重点考察了专业出版如何利用自身优质资源开展知识传播、构建知识服务的实践特征。

[关键词]专业出版;数字化转型;知识服务

我国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已经走过了十余年的时间,从图书配套光盘到数据库打造,再到开发电子书、慕课、APP,传统出版进行了众多路径与模式的探索。2015年,果壳网推出“在行”,随后得到、喜马拉雅、知乎live纷纷兴起,“知识付费”“知识服务”受到了广泛关注。2015年、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先后遴选两批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单位,专业出版领域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知识服务产品。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专业出版的知识服务转型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但尚未出现比较全面的统合研究。

一、传统出版业进军知识服务背景与动因

上世纪90年代,在知识经济与信息革命的推动下,知识服务的概念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被提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稳定快速增长,居民的消费支出也逐渐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变,知识服务体系建设已经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十一五”期间,国家新闻出版总局提出开展国家知识资源库建设,之后被纳入到“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当中。2015年,《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要建立“分布合理、互联互通的国家知识服务体系”。同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启动“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单位遴选工作,2017年、2018年分别又进行两次遴选,共有110家出版单位被确定为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单位。

观察当前的知识服务市场主体,人才流动以及话语权,网生力量毋庸置疑的占据了主导地位。传统出版一直以来依赖的内容资源与作者资源,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并没有垄断性,以资本见长的互联网公司与运营见长的自媒体很容易实现内容与作者的转移。长此以往,传统出版单位无论是在内容生产,还是分发渠道上,都将处于被动地位。无论从国家社会层面,还是从产业层面,传统出版业都应该重视技术发展与读者需求,以谋求进一步转型。

二、专业出版知识服务转型优势与发展路径分析

(一)专业出版知识服务转型优势

专业出版,特别是理工类、科技类出版其数字化转型有以下几点优势:从内容上看,专业出版的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科学性,行业进入壁垒比较高;从受众上看,虽然专业出版所针对的群体相对小众,但读者较为集中,同时读者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为刚性需求,购买力较强;从行业发展上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科门类不断细分,专业出版内容范围在不断扩展、细分程度也越来越高,有着可持续的转型动力。

基于以上原因,我国政府在进行知识服务建设布局时,也最先从专业出版领域抓起,当前我国专业出版在数字化与知识服务转型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睿泰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通过对139家专业出版社的调研,有113家出版社可以确认是否有数字化产品,剩余26家尚不能确认。在已确认的113家出版社中,具备数字产品的出版社有64家,占比达到57%,大部分专业出版社已经有序开展了知识服务转型工作。

专业出版知识服务的模式大致可以按面向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B端机构的,主要以数据库、知识库为主要产品形式,用来服務高校教学或行业研究;另一类是面向C端用户的,以APP、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载体为主,服务个体。

(二)专业出版知识服务转型路径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专业出版在数字化与知识服务转型方面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果,本研究从知识服务的视角出发,围绕技术发展、用户需求以及知识服务产品三者的互动关系,将专业出版转型划分为以下三个路径:

1.以“文本”为中心的信息服务。在转型的初期,因为专业出版社手握大量优质资源,对原有的纸质文本进行数字化改造是容易实现的方式,加之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很长一段时期的转型重点都是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库建设。主要面向B端机构用户,并仍然沿用过去的传统渠道进行推广。

2.以“需求”为中心的知识产品。伴随着社会信息总量的增加以及有效信息获取难度的增大,用户知识需求促使知识服务产业兴起并蓬勃发展,市场竞争加剧以及自身的进一步转型需求促使专业出版单位开始围绕用户“需求”打造多种多样的知识产品,这是大多数出版企业已经意识到并开始入局的领域。产品形态主要包括各类工具型APP、慕课、小程序等。相较于路径一的数据库模式,这些产品更加强调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产品策划与互联网运营。

3.以“人”为中心的知识社交。伴随着互联网进入Web2.0,移动社交体的发展为个人成为信息、知识传播的主体提供了可能,“人”(用户)的中心地位更加凸显。这一时期的生产导向由用户单纯的某一知识需求转向了用户个人本身,个体聚集成或大或小的社群、社区,不仅塑造了全新的营销渠道,用户的专业技能与能力还能反哺图书和知识生产。因此也有专业出版机构开始尝试打通上下游关系,建立起基于互联网的知识生产及使用(包括PGU与UGC)的知识社交型商业模式。

三、专业出版知识服务转型的趋势与启示

三种路径既是历时性的过程也是共时性的应用。三条路径代表产品出现的时间从发展上看是历时性的,但并非相互替代。知识产品通过经过用户选择和市场考验,同时服务于专业领域的用户,并努力融合新技术与新需求来适应市场。通过研究,本文得出的专业出版知识服务转型趋势与启示有以下三点:

(一)需求导向:形成以“人”为核心的供给机制

伴随互联网进入Web2.0,移动社交网络的发展为个入成为信息、知识传播的主体提供了可能,“人”(用户)的中心地位更加凸显。本文认为,形成以“人”为核心的供给机制包含着两层内涵,一是发掘用户需求打造产品,二一是能够赋能个体、激活用户参与知识生产,分别对应本研究所分的后两个阶段。对于专业出版来讲,其针对的主要读者,通常为科学研究人员、高校学生、专业领域从业人员,除了拥有比较高的求知欲,同时也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其中一部分人还有较强的分享、交流欲望。知识的生产不再只有开始和结束,而是在不断的交互中再生产。同时分发的机制也不再是机构向个人,“个

人”的判断、传播也成为知识传播的条件,知识的开放性与流动性不断扩大。

(二)知识产品:由纸书转向全媒体知识样态

互联网知识付费大行其道的今天,全社会营造出的知识焦虑迫使人们期待更加方便、高效的知识产品形式的诞生。在专业出版领域,受众的需求不是大众出版的消遣娱乐,也不是童书出版的生命成长,更多的立足于自身的学习与职业生涯的专业技能提升,与其他的出版品类相比,专业出版面对的用户需求更加实际、更加追求效率与可操作性。因此全媒体的知识样态更加体现在知识产品如何打破知识传播与交换中的壁垒,使用户通过多样的媒体时间获取更加前沿、准确、具有操作性的专业知识。这需要专业出版机构依据自身内容资源、挖掘用户需求,再将知识筛选、重组、加工,精准分发给用户。

(三)平台融合:专业出版机构主导的知识服务新业态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出版业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市场化程度不高。然而当前处于互联网社会,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开放。传统出版企业如果不甘心在未来的产业链条里仅仅作为简单的产品或内容提供商,就必须往舞台中央迈进一步。

专业出版领域主要有三类可以合作的主体:一是科研机构与院校,这些机构是专业内容的主要生产来源,并且拥有众多作者资源。其中科研机构与院校的师生,也是專业出版的主要读者。第二类是互联网巨头公司,主要是与其进行技术合作。第三类是专业垂直类互联网服务机构,这些平台聚集了相当多的用户,可以进行资源共享与渠道合作,在推动专业知识产品开发、拓展用户资源、深化知识服务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出版机构想要建立主导的平台并非易事,需要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雷晓艳.“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业的知识服务转型[J].编辑之友,2018,267(11):18-23.

[2]张美娟,胡丹.我国专业出版社知识服务及其模式研究[J].出版科学,2018,26(6):12-16.

[3]胡海南.媒体融合环境下的新闻出版改革发展路径[J].科技与出版,2018(12):79-82.

[4]张健.传统出版社数字化转型六大关键[J].中国出版,,2019(10):54-57.

[5]杨万庆.块数据视角下出版业向知识服务转型的模式探究[J].科技与出版,2019(2):87-90.

猜你喜欢
知识服务数字化转型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研究
跨境电商供应链中的知识服务供需匹配模型研究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嵌入心理契约的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从西方国家保护消费者权益政策看用户信息消费的安全管理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从微信公众号看纸媒数字化转型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