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从应然性到果然性的必然趋势

2020-11-06 05:24陈林杨春斌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

陈林 杨春斌

[摘要] 统编版教材传达了语文需要综合学习的理念。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对学科基本特点的纠偏,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培育、课程标准整体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体现了教育“立德树人”、适应社会“未来已来”,语文“深度实践”的必然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学生角色层面要体现“学生性”,在教师角色层面要体现“辅助性”,在活动成长展示方面要体现“整体性”。

[关键词]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然性;必然要求;果然性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使用,推进了广大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革新,使语文教学呈现出生动有效的局面。笔者以为:统编版教材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显著体现了综合性和实践性。

综合性表现在重视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整体与部分”的有机统一、“课内与课外”的有效连接、教师层面“一课一得”和学生层面“一课多得”的实际统一。实践性表现在重视“阅读”和“表达”的方法指导,语文教材已然成了语文学材,语文教本已然变成语文学本,学生的主体实践得到实质性的彰显。这些转变,让语文学习发生了本质性的翻转,语文教学正进行着从教师单一性的“教”向学生综合性的“学”的深刻变革。这也预示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时代已经来临。统编版教材小学阶段只安排了四次综合性学习,这绝不是统编版教材不重视综合性学习,而是对综合性学习的标志化和样例化。语文老师可以在组织这些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实践启发与经验,所以,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试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从“应然性”到“果然性”的必然趋势做学理上的验证,以飨志同道合者。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然性的认识

1.此特点非彼特点,语文需要综合性学习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对语文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理解存在偏颇。提到“综合”,我们通常会下意识地认为:语文课程的内容涵盖各个学科的知识,蕴含各种思想,贯穿着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识,只要是需要语言指称的东西,都跟语文有关。而提到“实践”,我们则认为:学习语文的策略就是听说读写。这些理解都是正确的,但未免偏颇。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肯·古德曼认为:语文的综合性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情境,一种能够不断产生意义的情境,正是这样的情境,使孩子学习语言成为可能。而语文的实践性则是一种“全语言”的实践,不仅是嘴巴和耳朵的阅读以及嘴巴和手的表达,“全语言”的实践包含孩子全身心的实践,身体的各种器官和心灵都在实践。三岁的婴儿掌握了成千上万的词汇,正是因为他常常身在某种综合的有意义的情境当中,他身体的所有器官都在接受信息。[2]实践证明,成年人学习语文同样需要这样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当下不少年轻人语言匮乏、表达欠佳,正是因为他们很少敏锐地感受到生活的意义,也很少主动打开自己的身心思考和实践。

2.小目标到大目标,语文需要综合性学习

《义务教育语言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中语文教学大的目标:“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3]为此,《标准》还为语文教学拟定了十条小目标。从内容看,小目标主要从国家、文化、语言的认识以及学习和使用语言的方法等角度拟制。而大目标则直接着眼于“人”的发展。那么,如何实现由小目标到大目标的达成呢?这就需要聚合效应,需要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仅仅从规定的文本中认识国家,感受文化,认识和使用语言,学生没有更多的、更丰富的认知,没有真正到生活中與同伴们合作、探究,他们很难形成综合素养和能力,很难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数据表明,很多孩子一直到大学毕业,还是一个巨婴,在语文学习方面,也正与他们缺少真正的综合实践性学习有关。

3.“旧”能力到“新”素养,语文需要综合性学习

传统的“双基”教学,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近年来,我们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新研制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更是对语文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即: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4]如果从字面上理解,这些“素养”仿佛还是“能力”,但何为素养呢?它应该是一个孩子能够将以上几个方面综合性地、统一地通过语文活动呈现。以上四个词组所表达的不是过程,而是一种结果。这种结果从何而来,当然是从综合性的学习中来。如果一堂课只训练语言,那就太好办了,但是如果一堂课要同时兼顾以上四个素养的锤炼,教师就非得有综合性教和学的意识。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必得与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结合起来,而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又得与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结合起来。同时,语言的建构还得与审美的鉴赏与创造结合起来……如此循环往复,也只有综合性学习才能承担。因此,新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任务群学习的要求,这种任务群学习实际上就类似于综合性学习。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必然性的认识

1.教育“立德树人”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2018年11月,上海金山区召开了以“融合教育”为主题的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大会。会上,顾明远先生说:“学校首先要把课堂教育建设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每个老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个学生;校长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育的建设上。课堂教育的建设包括课程的整合、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研究、全校教师的成长等,校长的领导力就表现在有没有改革的勇气、有没有整合课程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有没有能力把全校教师结合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多次提到“课程整合”,而论述的背景正是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所作的“五育并举”的重要讲话,以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重要观点。我们认为:只有“五育并举”,才能“立德树人”;只有实现课程融合,才能立德树人。

语文如何立德?是通过语言文字吗?当然全不是!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反过来,语文素养也可以从其他学科的整合教育中得到提升。语文只有在综合性的素养中才能立德,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定要融合德智体美劳的。所以,学习者在综合性学习中所生产出来的语言是有价值的语言,是健康的、能够保证民族语言优质进化的语言。最近,苏州、上海、浙江等地已经有很多学校着手开始跨学科教学研究,已经先行了一步。[5]而这还不够,因为他们目前还停留在教师对课程的整合教学上,还没有让学生参与课程的编制和运行,还没有真正发挥综合性学习所需的主动探究能力。笔者认为:一旦从教师的整合层面转向学生自主整合的层面,语文综合性学习就顺理成章地形成了。

2.教育适应社会“未来已来”的必然要求

我们试想一下未来的孩子学习语文的场景:一个婴儿,坐在摇篮里,面对着一台多功能集成教学机器人。音乐响起,机器人屏幕上出现各种动物,然后机器人用孩子喜欢的声音一一介绍。机器人推动婴儿车,将孩子周围的空间都变成大屏幕,变成一个仿真的动物世界。

机器人开始扫描孩子眼球,分析婴儿发出的声音,再分析孩子兴奋的动作,通过眼球、动作和声音,记下他最关注的动物或者场景,然后进行数据分析。接下来,再反复播放孩子感兴趣的画面及抽象出来的知识。在播放的过程中,机器人再扫描、再记忆,直到通过脑电波扫描等方式,确定这个婴儿已经学会有关知识。这就是一个婴儿综合性学习的旅程,虽然是被动完成的。[6]

可以预见,未来的学校将到处是智能化设备。当学生发生某种兴趣之后,可以通过数据库、仿真环境、远程教师、3D打印等方式来满足这个兴趣,最后使他获取知识和能力。当一个学习小组要学习某个知识时,人人都可以为小组贡献智慧,他们可以在家里随时连线,也可以聚集在一起请教老师。当然,也可以实地查看,然后归纳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知识。而在语文学习方面,孩子们会在智能平板上自主学习,也可以到虚拟图书室里查阅资料,更有可能随时上网向教师请教。当然,为了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可能会设计一个虚拟的聊天室;为了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他们可以调动大数据,找到自己想要的某个词语或者某句话;甚至他们还能够将自己的大脑与电脑联结起来,让电脑分析自己想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不久的将来,这样的语文学习方式一定会被广泛使用,这便是综合性学习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必然会到来的。

3.语文适应表达“深度实践”的必然要求

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用实践创造意义的世界。优秀的企业不仅拥有创新科技,更拥有高度的人文精神。如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这样表述:“我们的业务成功和快速增长有赖于我们尊崇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并且始终如一地关注和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其企业价值观是这样的:“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此时此刻,非我莫属”“认真生活,快乐工作”。可见,正是因为实践,才会有所创新,正是因为实践,才会看到变化,然而,其间最不可或缺的是“我”和“我的快乐”。[7]阿里巴巴将“工具性”和“人文性”深深地结合了起来,将人的快乐和实践相结合,使得员工既关注与满足客户,又始终关注自己。笔者认为:这就是一种“深度实践”下的表述。可以说,如果没有对世界综合性的认识,对实践综合性的认识,这样的企业文化是难以表述清楚的。这样的表述有语言、有思维、有审美,也有文化,是一种语文综合性的表述。

三、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果然性

基于以上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时代是必然要到来的,那么,如何实现其从应然性、必然性到果然性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三“性”。

1.学生角色:体现综合性学习的“学生性”

提及“学生性”的优势,首先是可以帮助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主题选取时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尤其是他们这个班的孩子;第二,孩子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结果更能够使教师理解,他们是“这个”老師的学生;第三,综合性学习必得有总结环节,这个环节不仅可以看作综合性学习的延伸,更可以看作综合性学习对学生价值的真正体现。比如“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主题,为什么放在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那是因为四年级学生已经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中后期了。三、四年级的孩子开始产生对于“美”的欲求,三年级可能更多地需要感受世界的美,而四年级则更多地感受语言的美。诗歌是语言美学的具体表现,它最大的好处是:懂与不懂意思,都可以朗朗上口地先读起来,这就是一种美的吸引力。四年级孩子对语言的抽象性已经有一些感知了,因此开展一次诗歌综合性学习是很恰当的。

关于“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一主题,为了体现“学生性”,教师不应参与孩子编辑诗集与创编诗歌的过程,得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并且在编辑的过程中,记录下过程,以让编辑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故事最能够体现“学生性”,这是“这些”学生的故事。第二,对于诗歌最终探究到什么程度,教师要只提希望,用最包容的眼睛看着他们,因为学生任何的探究行动都是十分美好的。第三,本次综合性学习,教师最应关注两个方面的呈现,一个是对故事的讲述,因为故事的讲述最能看出孩子对探究活动本身有没有重视;另一个是对诗歌的“个体”理解,因为我们对诗歌的特点虽有些共识,但在孩子眼里诗歌是什么样子呢?或许,在他们看来,诗歌的“长相”都不一样呢!这就是需要我们尊重的。

2.教师角色:体现综合性教学的“辅助性”

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要体现“辅助性”。第一,要全局掌控综合性学习主题。仍以“轻叩诗歌的大门”为例,在确定主题的时候,教师应给予必要的辅导,并且要规避诗歌主题的雷同,尽量让诗歌主题显得丰富多彩。

第二,引导和推动综合性学习过程。由于综合性学习内容的不确定性,孩子们经常会发生一些误解。虽然误解也是一种学习,但偏离教学目标的综合性学习,应该属于失误性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跟踪纠偏了。笔者曾经让学生进行过一次“钓鱼岛是我们国家的吗”的综合性学习,孩子们搜集了大量的资料,结果却没有能得出对钓鱼岛归属的结论,多数小组搜集的资料都是对钓鱼岛的赞美,这就是没有跟踪到位所致。于是,笔者让孩子们从钓鱼岛的历史、钓鱼岛的地理位置等角度去搜集资料。最终,孩子们搜集了十分准确的资料,写出了慷慨激昂的演讲词——《中华钓鱼岛,神圣不能犯》。

第三,指导综合性学习技术。综合性学习往往会涉及媒体、网站搜索引擎、文本编辑等技术性难题。而在这方面,教师的经验往往会比孩子多一点,教师应及时提供指导。在“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笔者指导孩子们如何使用百度,如何让PPT的插图变得更漂亮,如何进行诗集的封面和封底的策划,等等。这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综合性学习的层次。

第四,欣赏综合性学习过程。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一部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真诚的欣赏十分重要。一个满意的微笑,一句赞赏的话语,一道惊羡的眼神,以及一怀满满的拥抱,都会让孩子们得到极大的满足和愉悦,坚定他们积极参与综合性学习的信心。

3.成果展示:体现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整体性”

诸多专家指出:未来学习,会更呈现出整体性学习的格局。综合性学习展示,是一个综合性学习的终结环节,按照传统的观念,我们希望学生得到一个精确的知识系列。比如,对“节约”这个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运用语言来表示节约的概念、本质、意義及其现象和策略;对“春联”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梳理出“春联”的意义和作用,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笔者认为:在综合性学习的展示环节,我们应该侧重于合作小组对整体知识的展示,而不是对知识的精准性提出过高要求。

首先,获得对综合性内容知识的整体认知。如“轻叩诗歌的大门”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不应要求孩子们能够对现代诗有一个精确的认识。他们可能从某个侧面反映了现代诗的特点,也可能通过展示自己的朗诵表达对现代诗的感悟,更有可能以形象化的比喻反映自己对现代诗的印象。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可以通过讲述故事来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现代诗是适合的现代诗。这些难道不值得认可吗?毕竟他们并不是现代诗的研究专家。

其次,获得探究性学习本身的整体知识。每一次综合性的过程,都是探究的过程,“怎么探究”肯定比“探究什么”更重要。综合性学习其实更侧重于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孩子们进行“节约”方面的综合性学习,可以先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社会的“浪费”现象,然后就某一个方面的能源提出节约方案,最后决定写一封倡议书。在进行“春联”的综合性学习时,学生可能会认为调查研究当前人们使用春联的情况,意义并不是很大,其实他们更需要知道的是现在人们是如何认识春联的。这样就形成了比较,通过一次次探究他们会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再次,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整体认识。这里的情感更倾向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情感。它有时候是很微妙的,这微妙的情感更能让孩子深化对世界的认识。在小组合作的过程当中,他们对学习这一活动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不再认为学习是个人的事情;并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所产生的知识可能更有用,从而形成学生对这个世界属于自己的认识。我们认为:这个认识要比传统课堂所灌输的认识更加鲜活,也会让学生形成更好的价值观。

统编版教材对语文学习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关注,使得当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具有现代意义。做好综合性学习教学活动,必将有利于抵达语文教学的本质,让学生更加精确地认识语文学科,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培育孩子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肯·古德曼.全语言的全,全在哪里[M].李连珠,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1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邓大一,赵剑晓.以术致道:跨学科学习的实践研究——以江苏省苏州市平江中学为例[J].人民教育,2018(18):43-47.

[6]唐汉卫.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将如何存在[J].江科学术研究:2019(1):56-62.

[7]张丹.阿里巴巴企业文化建设实例探析[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24.

猜你喜欢
语文综合性学习
让语文综合性学习绽放异彩
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角色重构初探
“离散式”和“整组式”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走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路上
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对小学五年级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探析
信息技术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