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20-11-06 06:21王菲菲
新长征·党建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理论特色习近平

王菲菲

近期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重大思想观点的集中体现,是对党的理论的创新性丰富与发展,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这部著作将“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作为第一专题,凸显了该专题的统领地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部理论的主题只有一个,这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真学习第一专题,对于整体把握这一权威著作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回看走过的路——总结发展历程,锤炼历史思维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需要弄懂它是从哪来的?第一专题从现实和理论两个维度给出了答案。如今,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文章的续写者,“回看走过的路”,做到以史明志、以史为师、以史为鉴,我们要坚持历史思维:第一,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深刻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等被历史证明的事实,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等重大论断和观点。反对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反对丑化党和国家形象,反对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英雄模范或歪曲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的言行,学会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历史问题。第二,要传承多维的历史精神。“如果说历史事件是过去的、会定格的,历史经验也可能是有局限的,那么历史精神则是永恒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点赞过延安精神、红船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女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塞罕坝精神……这些民族精神是指导中国革命成功的宝典,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指路明灯,我们可以从这些中国精神中汲取营养和前行的力量。

二、比较别人的路——明确历史方位,坚定中国自信

通过第一专题的学习,对于找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坐标提供了基本遵循,既要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去“导航”,也要在世界社会主义 500 年的大视野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大时代”中去定位。要知道中国处在什么位置,正确开展工作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从实际出发,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所面对的局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启动之初,“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要解决的是“发展问题”,今时不同往日,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是“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但仍要继续摸着石头过河。新的历史起点承载着新的责任使命,一切工作要在这个方位基础上全面展开。要知道时代在哪里,应该说,整个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围绕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而展开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我们对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必胜信念和坚定信心的科学根据。今天,我们仍然处于马克思主义指明的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的“大时代”,社会主义如何置身世界,正如俄罗斯联邦共产党领导人久加诺夫在2017年11月第 19 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上讲到的:世界将何去何从,取决于我们今天共同参与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坚持社会主义选择的国家——中国、古巴、越南鼓舞着我们。这些国家正在挑战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取得进展。

通过“比较别人的路”,可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厘清“有所为”的落脚点。第一,坚定中国自信,做新时代的理论清醒者。近日,弗朗西斯·福山悔不当初,直言:“美国是一个无阶级的社会,所有现存的不公正问题,比如非裔族群的贫困问题,都不是现有制度造成的,而是由于之前的治理不当造成的。现在我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对现实的回答。”可见,“历史终结论”自掘坟墓,西方国家的“国强必霸论”“赢者通吃论”“中国威胁论”等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振兴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就是社会主义赢得比资本主义更广泛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稳住了世界社会主义的阵脚,还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极其重要的世界意义。第二,胸怀“两个大局”,做新时代的积极参与者。马克思认为:“人类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当前,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领导干部要胸怀中华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并将其作为统筹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才能做好、辦好我们自己的事情。

三、远眺前行的路——培养理论自觉,增强使命担当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第一专题的7个讲话对于如何续写篇章从不同层面给出了全方位的行动指南。宏观层面紧扣主题、分步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现这个目标,分解为“两个一百年”的具体目标,在实施步骤上,是“新三步走”,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观层面全面布局、合理展开,围绕总目标、总任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随着实践的发展也将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更丰富的内涵。微观层面明确思路、细化落实,“全党同志一定要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更好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更好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更好贯彻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大政方针、发展战略、政策措施,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前行的路”要想行稳致远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离不开理论的守正创新。第一,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只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才能做到理论上明白、思想上干净、政治上坚定,才能真正实现情感认同和理性自觉。第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对待科学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恩格斯曾指出,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理论创新必须“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实际,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紧密联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这样的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服务实践、推动实践。(作者系《长白学刊》编辑部主编)

责任编辑/姜    姝

猜你喜欢
理论特色习近平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标题党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