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馆藏档案看青年远征军

2020-11-07 06:18文/高
陕西档案 2020年5期
关键词:从军远征军知识青年

文/高 静

青年远征军是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国民政府组建的一支文化程度较高、武器装备精良的现代化部队。今年是抗战胜利75周年,为此向大众介绍陕西省档案馆馆藏的一批有关青年远征军的档案,反映了当时青年远征军的征兵情况、军队生产生活、训练、部队检阅、过野人山、复员升学等内容,是研究青年远征军不可或缺的资料

王刚捐赠孙立带兵过野人山

2015年7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相比,同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和世界的影响相比,我们的抗战研究还远远不够,要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9月2日,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讲到:“无论是直接参战还是后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们,都是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

青年远征军是抗日战争进入到战略反攻阶段,国民政府组建的一支文化程度较高、武器装备精良的现代化部队。1944年秋,日军大举进攻广西、贵州,对陪都重庆造成严重威胁。为弥补兵源不足,改善兵源质量,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同时强化国民党的政治统治,同中共争夺青年资源,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广泛动员学生参军。

从1944年9月16日蒋介石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到10月中旬召开“发动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会议”,成立“全国知识青年志愿从军指导委员会”,24日发表《告知识青年从军书》,再到11月征委会下达各省市、专科以上学校、各党支部的征兵人数,12月登记工作完成,所征人员完成入编,历时近半年。1945年元旦,正式成立知识青年远征军。蒋介石是这样评价知识青年在军队中的作用的:“因为知识青年有知识,有自动判断的能力,队伍中增加一个知识青年,就不啻增加了十个普通士兵。”

以馆藏资料《陆军第六军第二〇二师青年军预备干部通讯录》为例,二〇二师青年军预备干部的文化构成情况为:大学171人,高中1227人,初中3605人,小学320人,师范384人,专科234人,其他22人,共计5963人。通过对该批人员进行年龄分析,我们发现他们的平均年龄在22岁,26岁以上的人员只占总人数的11.6%,且有少部分士兵年龄不足18岁或超过35岁。

孙立人司令官亲自检查重机关枪的射手瞄准是否正确 王刚捐赠

王刚捐赠射击竞赛大会开幕

通过对他们入伍前的职业进行分析,以学生身份入伍的人数有2625人,占全体人员的44%;而政务人员有1475人,占全体人员的24.7%;接收军队人员共654人,占比11%;其他职业人员共占比20.3%。这些数据说明了参加青年远征军的人员以大、中学在校学生为主,包括部分公、教人员,是国统区内一次年龄结构较年轻,文化水平较高,征兵范围较广泛的征兵活动。

入伍后,青年远征军开始了为期3个月的训练。入营后,以学历、身体素质、志愿等项目为标准进行编组训练,训练科目由兵器到战术、学科、术科及思想并重。

经过短期训练后,青年远征军9个师被纳入正规军编制,其中一部分人员编入中国远征军序列,一部分调入新一军、新六军、辎重汽车团等,还有一部分人员分派到译员训练班、无线电训练班及派赴美国受训的海空军等单位受训。根据资料显示,有4467名人员被选派印度学习汽车驾驶等技术、133人进入外事局员、译员训练班、996人在中央军校及中央军校第七分校学习、180名赴美民航生、1000人被选派到昆明突击总队、200人进入昆明无线电训练班、200人进入特种宪兵队,共计拨出7176人。

1944年8月,中美联军攻克密支那后,驻印军扩编,国内向新一军拨补一批有文化的知识青年,并对这批人员加以初步军事训练,养成军人素养。为此,新三十八师干部教导队扩大组织,改称新一军教导总队,总队队址选在密支那南郊伊洛瓦底江畔。在馆藏资料《陆军新编第一军干部教导总队第一期学员队毕业同学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学员队的队史,从中了解到组队培训的原因——“学生一期虽会授予以杀敌训练,予以致胜技术,然与其初衷之相距也实远……故各生之需深造也实过眉睫。”在印度受训结业后的青年远征军很快被派到印缅前线担任交通运输、坦克车兵等技术兵种工作。

抗战胜利后,约在1946年初,各师都有一部分青年要求复员。青年远征军复员后的去向主要分为复学、就业、留营和回籍四种途径。在馆藏资料《陆军第六军第二〇二师青年军预备干部通讯录》中对士兵退伍后志愿进行了统计,显示有意愿继续学习的人员占总人数的35.2%;有从政意愿的人员占23.2%;继续留营从军人员占20.2%;从工、从商、务农、交通运输类等占21.4%。

对于选择复学和就业的退役青年,均按照征集时期的各项优待办法予以办理。馆藏档案中有一封新一军军长孙立人给复员就学人员的亲笔信,也可看出当时对复员升学人员采取的态度。信中写道:该生从军以来,拨入本军奋战印缅,归国后,随军北上,镇抚边陲。兹以任务达成,奉令复员,仍愿回母校,继续求学,用途深造……

对于无法复学、复业的退役青年,则可进入青年军复员管理处在各地成立的“青年中学”,经过一定时间的针对性技术训练后,分派到各地有关机构工作。而对于选择回籍的退役青年则采取“集团回省”的方式。

事实上,大部分青年远征军没有真正的抗日远征,后来反而成了内战中镇压学潮的主要力量。但知识青年踊跃从军之时,正是中国抗战异常艰苦之际,绝大部分青年志愿从军的目的是抗日救国。

馆藏202师通讯录

史迪威与李鸿在阵地研讨战略战术情形王刚捐赠

新一军战士在丛林中攻击 王刚捐赠

猜你喜欢
从军远征军知识青年
欧洲远征军联合部队峰会
送友人从军戏作
元好问的军旅生活
上山下乡
木兰从军
中国远征军汽车兵陈文的传奇经历
中国远征军
老兵还原中国远征军真相
为什么革命化就得劳动化
正是量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