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符号“道理”论

2020-11-09 07:24潘吉成PanJicheng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感染力意味道理

潘吉成/Pan Jicheng

编者按:现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基础部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潘吉成教授,1988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1995年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第九届油画研修班,有多幅作品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被收藏,获国际国内奖多项,有多篇论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设计素描教程》《设计素描——物象》等学术专著获部委级优秀图书奖。在教学中,他对艺术创作有许多独立的思考,在《今日人物》栏目中,我们选编了近年来他对素描、写生和艺术形式与符号等方面的感悟随笔与学术论文以及他的创作以飨读者。

艺术家潘吉成

艺术是精神之事,我同意黑格尔说的“艺术是绝对精神”。(而不是哪个人的精神,更不是人类的意识。)我认为艺术的形式就是精神的形式,而非形式本身。我理解的形式不是符号或风格样式,形式即灵魂。它是通过形式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精神信息。

一、关于形式

形式就是表达内容的方式。“形式”从主体上看即本相,这一概念在古希腊柏拉图哲学中是“指某事物成其为某事物的本质”(是其所是),即最能反映呈现物体本质特征的形象。中国传统的“象”有些类似于西方的“形式”,“形式”在柏拉图学说中就是“象”。“形”是客观的,“象”是主观的、整体的、全息的。从客体上讲,“形式”是一种感知方式和思维方式,形式也是内容,是内容之外的内容,是以一种精神信息方式呈现出来的内容,是以一种形而上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内容。我把这一内容称之为“形式的形式”,“形式的形式”意在第二个形式,我称之为“形式2”。“形式2”是一种整体气息,“形式2”就是“一”(“形式2”就如同汽车和钟表,而非组成汽车或钟表的零件),它是一个整体气息,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呈现。巴门尼德认为,整体就是“一”,就因为整体有着个体的性质。这个个体的性质就是“形式”。亚里士多德称之为“灵魂”。

二、形式要有意味

什么意味?精神意味。如果说精神意味太高,至少也要有情感意味,否则什么都没有,那就只是从形式到形式,就是一堆砖头瓦砾,那不是艺术,而只是随意堆在一起的“乱码”。你是音乐家或者画家,是通过心灵用简谱中的1234567作曲,或用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些元素去酿酒。即使酿不出茅台、五粮液,至少也要酿造出自家的米酒来。因此说“形式”不是形式元素,形式元素是技术,是语词元素。这就如同作曲中的音素“1234567”是绘画艺术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或是笔墨线条等。那什么是形式?我觉得通常所说的形式应该是指“形式感”。那什么是“形式感”? 形式感就是形式的感染力, 是艺术作品感染人的作用力。(但感染力并非简单地指视觉冲击力,而是视觉作用于心觉。)眼见为实,是不可信的,能量光谱信息等宇宙中的许多东西我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通过心觉是可以感应和想象到的。例如,当我们听到一首震撼心灵的好的交响曲时的那种感动,这种感动不是来自听到的每个音符及音节,而是来自打动了你的“整体感”,这个整体感就是形式感即形式的感染力,也就是艺术的“形式”。我之所以用音乐举例,是因为音乐最接近艺术本体。

可以说,有意味的形式是一种有意味的整体活动。它不是各种成分的相加,而是将各种有意味的部分加以熔炼,使其成为一个精神整体。这就如同我们遣词造句表达意义和境界一样,你的笔色材料等就是词语或句子,重要的是用这些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某种意思、某种境界或某种思想观念,呈现一种情感精神信息。从形式到形式就等同于用文字表达文字。

三、形式与艺术的形式

单纯的形式就是“从形式到形式”,这是空壳,就是抄袭,就是克隆拷贝复制粘贴,就是鹦鹉学舌。从形式到形式,说到底,就是一种没有内容没有灵魂的机械的形式符号。而“艺术的形式”则是“形式的形式”,“即有意味的形式”,没有意味的形式就如同鸟巢蛋壳,就是皮毛形式(皮毛必须要靠内在生命的滋养才会有生机)。有意味的形式就是有精神意味,即形式整体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精神意味,有意味的形式关键在意味,这个意味就是一种艺术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就是艺术的生命感,就是艺术的生命力。“形式”也可以说是一种面貌形态 ,而艺术的形式是一种“感染力”。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见钟情”,就是怦然心动。“这种感染力这种一见钟情就是形式的形式”,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形式是艺术之“体”,意味是艺术之“灵”。这个有意味的形式才是艺术真正意义上的“形式”,也就是我们应当追求的“艺术的形式”。

四、形式与形式感

形式本身是一种封闭的状态,单纯的形式就是从形式到形式,这是一种没有内容、没有灵魂、没有感染力的形式,这是形式空壳,人们看后、听后的感觉是麻木的、与人不亲的,即形式不感人。我说形式不感人,主要还不是指视觉上的,更多的还是在心觉与精神情感层面上,就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的“隔”,“隔”就是形式空壳,就是你的作品跟别人没关系。如隔一层,就像是装饰画(装饰好看但不会打动人)。艺术要有身体的感性(生命意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空壳上,那样则是苍白的形式。什么是 “形式感” 呢?就像一首好诗,使人读后感到余音绕梁。像罗斯科、基弗、莫兰迪、马约尔、贾科梅蒂,他们作品共性的东西就是都有一种气场,散发着一种气息和引力。举例说,如果把形式比喻为女神,那么女神的“暗送秋波”就是形式感。即艺术品要发射情感精神信息,好的艺术作品是不拘于形式而又有着最强的形式感染力。

要追求形式感,不要追求单纯的形式(单纯地追求形式就是从形式到形式,就是鹦鹉学舌,就是皮相),而形式感是一种形式感染力,这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形式。它是一种精神能量,是一种开放的相通的互动状态,也可以说形式感就是形式的形式,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就是具有生命力的形式,是一种具有“生生之相”的形式。好的艺术作品不是单纯的形式,不是装饰(装饰是表层),也不是为了刺激人和吸引人的眼球或者好看。罗斯科晚年画的单一的黑色形式,不是好看这个浅层意味,而是一种感动,是引人进入到一个精神的世界。因此,我们在创作中要追求艺术的形式,要追求有精神意味的形式,要追求“形式的形式”,要把自己的生命感悟、思想理念、情感精神沁化在形式里。简而言之,“形式感”,用我自己理解的话说就是“一见钟情”,就是让你怦然心动的那个东西。怦然心动是有感状态,一见钟情就是艺术的感染力。

五、形式与符号

形式是本体本质的呈现,符号是本体的替代品。符号是理性的产物,符号是代码,符号是一种从形式到形式的概念,所有的形式符号,归根结底都是指示系统。符号在本质上是一个可变的表象形式,符号本身并不持有意义,符号的意义在“约定”上(比如说麦当劳的符号“M”),只是赋予了它某种意义。符号只是一个替身,它具有不确定性,例如数字“M”在不同的环境场合还会代表着其他的很多种意思,我们所说的麦当劳的符号“M”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意思。这是要相互提前约定认可的一个意义,但艺术的形式是不需要这个提前的约定。艺术的形式是开放的,是一种人类本能的通感结构状态,而通感不需要事先约定便得其意。符号是一种抽象的理性状态,而艺术形式是一种具象的感性状态。这是艺术形式与符号最本质的区别。艺术的形式在精神情感层面,这是一个物我交融相通的状态,是人类本能的通感结构状态,是一看便知、一目了然、“一见钟情”的状态。单纯的符号就是“从形式到形式”的状态。从形式到形式就如同“用文字表达文字”。文字的意义在于借助文字来表达意义,表达意境,而非表达文字本身。我反对符号至上,反对符号主义。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的符号是什么?巴赫的符号是什么?莫扎特的符号是什么?普希金的符号是什么?李白的符号是什么?王维的符号是什么?黄子久的符号是什么?弗洛伊德、李希特的符号是什么?如果说他们的作品存有某种符号信息的话,这种意义也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气息。

我反对符号论风格论,倡导艺术的形式风格应是画家绘画过程中自然的“水到渠成”。艺术的形式应是多元的,开放的。符号是封闭的,是“结壳”的。这就如同“道家”与“道教”之间的差异一样大,一个是开放的,自然的,一个是迷信的,封闭的。一个好曲子就是曲子本身,而非符号所能指代。艺术不是文字,文字缺失先天的通感结构,而真正伟大的艺术是具有人类性的特点,形式上有着先天的相通性,就像使你怦然心动的“爱情”一样直接和鲜活,使人“一望便知”“一见钟情”。

六、艺术形式怎么才能打动人

潘吉成 轻岫图2 油画 100×80cm 2013年

潘吉成 云山秋色 油画 120×150cm 2009年

贝尔说过:“艺术家创造的形式表达了某种特殊的感情。”我说真艺术要用真情。什么是真情?真情就是我们对生活要有所感, 有所觉, 不能对生命、 对生活麻木无觉,艺术的感染力、形式感、整体感、主题核心是要有情。钢铁水泥能打动你吗?不能。艺术作品一旦脱离了情感精神,便沦为穿着光怪陆离外衣的鹦鹉学舌者。(讲故事,是文学的长处,说道理,是哲学的长处,艺术就应该干艺术擅长之事。)艺术的形式在于用情。怎么用情?首先我们自己要有情,自己有情,你画出的作品才“有可能”有情,作品有情才会打动人。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这就是艺术的“形式”。心里有才会看得见,心里没有熟视无睹,物体发射雷达信息,自己内心要有接收器,如果自己内心荒凉麻木就不会有接收,也就看不到艺术。我以为艺术是精神之事,艺术作品要具有情感精神。康定斯基说得好:“如果你的精神有生命力,精神的内在声音会暗示你,你需要的形式是什么样,从什么地方得到 。”

我以为当下不是艺术盛世(全盛时期),乃科技发展的盛世。当下是艺术的低谷,当代艺术是表面繁荣,质里枯竭。当代艺术是一个符号样式的时代,是质里缺少内核的时代。这是个大师满天飞而又真正缺失大师的时代。回看世界文化艺术发展史,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是盛世,唐宋是盛世。我们一定要通过自己的慧眼,超越时空、超越时代回首历史和遥望未来地去感受盛世。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窥探到一丝艺术的玄机。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地接近艺术本体。

猜你喜欢
感染力意味道理
如何寻求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摄影中的抽象意味 下
不好听,却很有道理
摄影中的抽象意味 上
Pygmalion
张灿 以“谦逊”的设计,赋予空间感染力和精神性
道理
智珠
见微知著与文学意味
喜欢你,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