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筋手法联合肌内贴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2020-11-09 06:34黄志全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踝关节急性疼痛

黄志全

(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 广东 中山 528400)

急性踝关节扭伤是临床上骨伤科常见的疾病,约占到运动损伤的15 %,患者主要表现为踝关节严重肿痛,运动受限,对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主要采取石膏固定等方法,疗效确切,但是踝关节肿痛缓解较慢,并且长时间石膏固定极易造成踝关节不稳定[1]。中医学认为急性踝关节损伤属于伤筋病的范畴,淤血不畅诱发肿胀,气滞血瘀乃其主要病机,治疗当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原则[2]。本研究基于中医理论采用中医理筋手法联合肌内贴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92例在本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期间治疗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踝关节扭伤的诊断标准[3]:明确的踝关节外伤史7d以内,扭伤部位皮下瘀斑、肿痛、畸形、内外翻时疼痛剧烈,活动受限严重,影像学检查未见踝关节脱位、骨折。(2)年龄18岁以上。(3)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急需手术治疗患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恶性肿瘤、骨科其它疾病患者,合并心、肝、肾严重功能不全、皮肤破损、精神障碍、凝血功能障碍、依从性差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28.02 ± 6.54)岁,受伤时间2~20 h,平均受伤时间(10.56 ± 5.23)h,位置:左侧16例,右侧30例。对照组男30例,女16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28.14 ± 6.48)岁,受伤时间2~20 h,平均受伤时间(10.48 ± 5.11)h,位置:左侧15例,右侧31例。两组基本信息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固定,24 h内使用冰袋对踝关节冰敷,每次约20 min,4次/ d,外敷消伤膏,弹性绷带加压包扎踝关节,将患侧垫高和抬高,7 d内卧床休息减少走动。观察组采用中医理筋手法联合肌内贴治疗。中医理筋手法具体操作方法:取仰卧位,四肢并拢,将患侧足部暴露放松四肢,酒精棉球常规消毒,操作医生将患者患足双手握住,单拇指顺时针方向轻柔以外踝尖为中心周围 2 cm 范围5圈,1min/圈,再逆时针5圈,双拇指指腹从外踝尖向腓骨方向至足跟推筋2 cm,3s / 推,5推为1次,每天1次,连续治疗10 d。肌内贴:材料选择南京斯瑞奇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提供的贴布,具体位置:(1)内踝位置,踝下方固定后横跨足底外翻至外踝固定;(2)由跟骨开始固定,维持背屈位后平顺至跟腱和腓肠肌结合处固定;(3)内侧脚背正中位置固定,斜跨外踝至后跟,过跟腱至脚底,往足背向内踝过后跟至外踝固定,每天1次,连续治疗10次。

1.3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观察[5]:(1)痊愈:治疗后关节胀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正常,kofoed评分85分及以上。(2)显效:患者治疗后关节胀痛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偶发酸胀感,kofoed评分≥75分。(3)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活动轻度受限,kofoed评分≥70分。(4)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疼痛程度评价: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疼痛程度,计分0-10分,0分表示无痛感,10分表示剧烈疼痛。

肿胀程度评价:采用改良踝关节“8”字测量法,具体实施方法:软皮尺从第5跖骨基底近端外侧缘开始,垂直足纵横绕过足底至足内侧缘,在向后斜向外踝尖部,水平绕过踝关节后再回到内踝尖终点,测量长度(cm)。

踝关节评分:采用踝关节评分标准-踝关节评分(Kofoed评分标准),包括疼痛50分、功能30分、活动度20分,得分越高患者踝关节评分越高[6]。

2 结果

2.1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临床疗效比较[n(%)〗

2.2治疗前、治疗后7d、14d 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7d、14d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治疗后7d、14d VAS评分比较

2.3治疗前、治疗后7d、14d kofoed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kofoed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7d、14d观察组kofoe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治疗后7d、14d kofoed评分比较

2.4治疗前、治疗后7d、14d肿胀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肿胀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7d、14d观察组肿胀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不良反应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安全性较高。

表4 治疗前、治疗后7d、14d肿胀程度比较

3 讨论

急性踝关节损伤属于我国传统医学“伤筋病”的范畴,多数为气滞血瘀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解释为“痛乃气伤所致,肿乃形伤所致”,《 圣济总录.伤折门》解释为“伤折,伤及经络,血行之道淤阻,佣结难散,致痛致肿”[7-8]。除去恶性淤积,血流畅通则可复通、复元”。急性踝关节损伤早期伤及筋脉,血溢出于脉,局部气血瘀滞,经络、血气运行不畅,致肿痛和功能障碍,气滞血瘀、经络不畅为其主要病机[9],治疗当以活血化瘀、散结祛瘀、消肿止痛为主要原则,使得机体能够消散淤血,恢复气血正常运行。

急性踝关节扭伤后造成机体局部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发生破裂,血液渗出进入到组织间隙,对局部血管内容物的损伤增多,组织间的胶体渗透压异常提高,导致受伤处肿胀、瘀斑加重,并且炎症特异性物质刺激、神经末梢被压迫,使得患处的疼痛加重,对踝周结构、神经肌肉兴奋性造成不利影响,引起疼痛和活动障碍,软组织损伤后炎性刺激为疼痛之病因[10]。因此,早期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重点和难点是快速缓解肿胀。临床上保守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注重冰敷、制动、针刺等操作,但是起效慢,而且如果处理不及时极易诱发为陈旧性踝关节损伤。

本研究显示,中医理筋手法联合肌内贴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提高,VAS评分显著降低,kofoed评分显著提高,肿胀程度显著自降低(P<0.05),表明中医理筋手法联合肌内贴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疼痛感和肿胀程度,改善踝关节功能。中医理筋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损伤疗效显著,促进“筋出槽”的病理状态的改善。理筋操作一般采用揉、按、擦、磨等操作,可解痉止痛,活血化瘀,疏松肌肉,再使用摇晃、牵拉、运展、推等操作,可理顺筋脉,促进损伤后的组织纤维回归,局部止血,消肿止痛[11]。肌内贴仅是贴布包扎方法,无需添加药物成分,材质的伸缩性、透气性、敏感性良好,其治疗急性踝关节损伤的原理是利用包扎后形成带有方向性的皱褶,增加组织与肌肉筋膜间隙,改变组织液流向,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新陈代谢,患处的淤血和水肿改善显著;另外有研究认为肌内贴还可锻炼薄弱肌群的力量,维持肌肉和关节的稳定,改善肌肉的协调能力,避免肌肉收缩不正常导致的关节异常,从而缓解运动时造成的疼痛[12]。

综上所述,中医理筋手法联合肌内贴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可提高疗效,缓解疼痛及肿胀,改善踝关节功能。

猜你喜欢
踝关节急性疼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急性心包炎1例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怎么给疼痛分类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
快乐也能赶走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