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学美术教师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美育教学

2020-11-09 03:15陈静宜
艺海 2020年8期
关键词:美育教学审美素养人文素养

陈静宜

〔摘 要〕本文侧重于研究美术教师自身审美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对教学的促进作用。通过丰富理论知识,广泛涉猎指向美学的各人文学科,以人文滋养美术,为美术教师的个人成长发展符合新时代美育的要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师;审美素养;人文素养;美育教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美术教师是中学“非主流”学科的教师,如果不注重提高自身素养,就将美术学科带入边缘化的境地。反过来说,如果美术教师的审美与人文素养很高,他在行为举止上就能树立师范,成为学生喜爱美术的理由。

当前中学美术教育存在几点问题:1.美术教师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美术教师没有深入进行专业创作的经验;还有一部分教师在专业学习期间,没有系统学习美术史,或者是对艺术史没有深入研究。2.美术学科在学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很多学校还存在课时被主科占用的现象。3.满负荷运转教学,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半自觉地忽略“深挖”教材,这也打击了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养成了教师自学的惰性。4.美术教学是审美教育,作为美术教师,专业素养的先天不足已经掣肘了教学的能力,后天再不“添加养料”,更是无力提高教学质量。久而久之,教师在教学上的责任感就不断降低,失去了美育的初心。

新时代提出的“工匠精神”,是踏踏实实完成一件事,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是耐心、专注与坚持,更是专业与敬业。作为美术教师,不仅要专其所长,更要回归审美的初心“本真”,积累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从这些文化领域的滋养中获取启示和灵感,借鉴创作方法和手段。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过程、方法及成果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的课题由两个研究内容展开。

1.以生活美学带入,增加生活艺术情趣为出发点,提升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

由第一点研究内容,我们在校内开设了系列校本课程,其中《走近博物馆——博物馆里的“封印”》一课校本课程衔接美术大纲欣赏课与艺术实践课内容中八年级教材《篆刻印章》及《版画创作》。以下我们就本课举例,将具体操作过程进行叙述:

本课使用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篆刻印章》《黑白版画》与校本教材《走近博物馆》,两者结合,将课本中的知识带入实际生活,贴近时代。

(1)课前资料准备:“美术史”相关书籍;“世界史与中国史”相关书籍;“世界各大博物馆”相关书籍与视频觀看app;“中国印章演变发展史”相关资料;“印章字体设计”相关资料;“版画制作方法与流程”;“拓印的方法与流程”。

(2)课前材料准备:学生每人一套(橡皮章2.5㎝*2.5㎝方形柱体,5㎝直径圆形柱体,木刻篆刻刀一套,拓印8开宣纸一本,8开木刻板一块);教师准备:示范用篆刻刀一套,拓印工具一套。

(3)课前文史资料的准备过程:根据前期《走近博物馆》系列校本课程讲授经验,我们在备课中加入了博物馆为引线,由博物馆中的古代印石入手讲解,收集各方资料寻找对应美术作品进行讲解。有作品提供实证增加了讲解的现场感与亲切感,学生们将来有机会亲眼见到原作时,体会也更深刻。

(4)将《博物馆里的“封印”》衔接到下一课《篆刻印章》,我们设置了印章制作的内容是“姓名章”“藏书章”“闲章”,三者选其一。这是根据学生不同水平来设置的,确保每个学生都愿意动手进行艺术体验。

我们引导学生用合适的尺寸刻制“名章”或者“藏书章”,可以用在藏书或者书画作品上;可以刻制字画闲章,形成有个性的“笺纸”。这样制作出的作品古香古色,有文人雅趣,也进一步巩固所学,提升艺术素养。

通过篆刻“名章”与“笺纸”图案的简单练习,我们将课程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了《黑白版画》一课。

(5)教师在本课的收获:在课程资料准备过程中,我对印章的发展史做了深入的了解,同时,因为阅读资料涉及到中国美术史,附带也学习了中国美术史中与印章相关的典故。

我深知备课的知识储备量越多,课堂就越自由。这种“自由”体现在师生的互动上,学生的提问教师总能给予有内容的回应,从而带动良性循环,拓展出有趣的话题,学生就更专注于课堂,紧跟教师上课的节奏。

2.教师通过深入研究教材,拓展知识面,再融会贯通,用浅显的方式反哺学生

由浅显教材深入研究,深挖,外延,至己力所不达止,回顾总结,再以浅显之语教会学生,这如同点穴高手一击即中,水到渠成。

由第二点研究内容,我们在校内开设了系列校本课程《走近博物馆》,包括《罗浮宫的镇馆之宝》《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与中国遗珍》《大都会博物馆之“大器”》《走进博物馆——美的探索》。

在《走近博物馆》系列校本课程中,我们结合“中外美术史”“人类文明发展史”“文物鉴赏”“宗教”“书法史”“宋代美学大观”“唐代艺术成就”“中国篆刻发展史”“篆刻技法”“版画技法”“西方美术流派发展”“西方古典音乐派别”等多学科知识与多媒体资料潜心研读,精心筛选,为课程打造尽量完整的知识体系。

以下,我们就七年级的校本课程《走进博物馆——美的探索》进行课程实践的叙述。

(1)在七年级的欣赏课《走进博物馆——美的探索》中,我们将七下教材中关于西方美术作品欣赏的作品进行整理,发现作品的介绍比较零散,没有按照西方美术发展史的主线梳理。这样没有脉络的欣赏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容易混乱发展的时间线,不容易正确了解西方美术史,记忆不深刻。

我们对七、八年级教材中涉及的绝大部分西方美术作品进行筛选,重新按照发展的时间线进行梳理。沿着西方美术史发展轨迹依次呈现:从公元前的古罗马,古希腊黄金时代审美准则开始,以西方文明起源带入美术课堂,从孩子们小时看的希腊神话故事入手来讲解文明与艺术。单就开端的文明起源与黄金时代课程内容,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大量储备相关知识,比如《希腊神话故事》《罗马神话故事》《西方文明史》《西方美术史》等书籍都要通读,甚至阅读延展到了《大英博物馆》《耶路撒冷三千年》等涉及文物、宗教等与文明发展相关的领域。

沿着西方美术史发展一路讲解,并不是对着作品讲作品,我们是按照发展的脉络讲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作品间传递的传承的密码。这样的密码寻觅能够很清晰地教授学生如何真正去看懂一幅美术作品。

(2)教师在此课程的收获:由教材呈现的零散片段用艺术史的发展线串联,备课多方位深入挖掘积累资料,是教师自我修养的提升过程。在课堂上将提炼的知识点传授学生,又是检验教师艺术素养的现场。

由第二个研究内容即教师审美素养的提升,我们设置了民间工艺校本课程。

美术专业教师的审美素养是在不断艺术实践中提高的。我们不仅要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还要以我们的专业所长引导学生提高艺术创作的专业性,培养出更多的艺术苗子。由此,我们设置了《传承——磨漆画》《传承——永春纸织画》的校本课程。如《传承——磨漆画》一课,我们衔接了福州民间艺术。我们寻访了专业漆画家,向她请教初学者可操控的创作形式以及具体的工艺流程,还请专家来学校面对学生进行磨漆画的专业讲座,我们希望学生们以专业的角度去认识它,了解它。对于专业教师来说,也是对自身专业素养的滋养,更重要的是对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

经过近两年的课题研究,我们目前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以下三点:以生活美学带入,增加生活艺术情趣为出发点,提升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通过深入研究教材,拓展知识面,再融会贯通,用浅显的方式反哺学生,这一个“再生系统”推进了专业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美术专业教师的审美素养是在不断艺术实践中提高的。我们不仅要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还要以我们的专业所长引导学生提高艺术创作的专业性,培养出更多的艺术苗子。

(责任编辑:刘小红)

基金项目:本文为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提升中学美术教师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美育教学》(课题立项编号FZ2018GH040)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美育教学审美素养人文素养
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首湘西人性美的田园牧歌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中专学校音乐教育中进行美育教学有效方法
幼儿舞蹈欣赏活动探析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试论小学美术中的美育教学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