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讨

2020-11-09 04:08冯忠文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40期
关键词:古诗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冯忠文

摘  要:语文在初中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学生来说,学习语文并非只是积累生活常识与文化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提升人文素养,积淀文学常识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育工作中的关键所在,可以说,只有教师帮助学生学好古诗词,才能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但在现实情况中,很多教师却产生了教学方法上的困惑,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那么,教师应当怎样做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并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以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成果,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之中的精华,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古诗词大多需要学生背诵记忆,导致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进而不愿在课堂中投入充足的精力。鉴于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在课堂上,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品味传世经典、巧妙设置问题三种方法,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升鉴赏能力与分析诗歌能力,以此为古诗词教学增光添彩,为古诗词课堂赋予生命力。

一、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鉴于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始终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教学工作的第一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但受到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习惯与应试教育思想的三重影响,部分仍然仅仅局限在“教课本”的阶段,无法做到跳出课本,“用课本教”古诗词,使得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需要在诗歌课堂中整合教学资源,通过多种知识的共同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影响,让学生兴趣盎然的进入课堂。

例如,教师在执教《观沧海》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可以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把历史学科与古诗词教学相结合,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向学生介绍诗人曹操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让学生知道《观沧海》一诗作于曹操北征乌桓取得大胜,班师回朝的过程中登上碣石山有感而發。并简单的为学生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曹操北征乌桓的历史意义,让学生在学习诗歌内容的同时,也接触与诗歌、诗人相关的历史知识,从而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便会被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的个人魅力以及三国历史充分的激发,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上升,学习效果提升。

二、品味传世经典,提升鉴赏能力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某部作品辞藻华丽却不失深邃的思想、巧妙的文思、充沛的情感,也因为诗歌易于传诵、值得玩味。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想要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方面表现更好,就需要让学生去切身实际的感受诗歌中的精神内核,进而让学生收到美的熏陶。不仅如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鉴别诗歌的优劣。也就是说,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着手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诗歌之中的情感,认识古典文学的美。

仍以教师执教《观沧海》一课的相关内容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这首诗歌的经典之处,品味诗歌之中蕴藏的情感,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前,教师从互联网中下载电视剧《三国演义》之中,诗人曹操吟诵《观沧海》的片段。在课堂上,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对诗歌内容产生初步印象,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视频画面,促使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感性的认识诗歌之中蕴藏的浪漫主义色彩与诗人统一的决心。

三、巧妙设置问题,提升分析能力

明代学者陈献章曾经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两句话将思维与学习之间的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意思是说,教师想要帮助学生的成绩不断提升,就需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思考,进而促使学生的思维行为带动其思维能力发展,让此二者共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影响。通常来说,教师会在课堂中向学生提问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作答的过程便是学生思维与分析的过程。鉴于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巧妙的设置课堂提问所用问题,借此提升学生分析诗歌的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向学生提出一个能够纵览全诗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阅读,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此后,教师为学生讲解诗歌中的基础知识,如生字、古今异义词等内容,并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歌。接下来,教师要针对诗歌之中的细节展开提问,如,诗歌的哪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哪一个词能够作为诗歌的“题眼”,结合诗人背景,在诗中体验到了怎样的情绪等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中层层递进的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诗歌,从而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道阻且长,只有教师勤恳耕耘,勇于创新,才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谷夏燕.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赜[J].成才之路,2018(36):58.

[2]姚娟.古诗词教学应该教出“诗意”[J].基础教育研究,2018(24):80-81.

猜你喜欢
古诗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