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读圈”在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0-11-10 04:05郭嘉欣
名师在线 2020年31期
关键词:阅读圈绘本交流

郭嘉欣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第二实验小学,江苏南京 210001)

引 言

随着学生词汇量的增加、知识面的拓宽和语言的丰富,课本教学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日常学习需求,此时绘本便扮演着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角色。对学生而言,绘本鲜艳的色彩和有趣的故事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在阅读和思考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对于教师而言,适当的绘本教学是教师开发校本资源的一种优良形式,能帮助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绘本教学已成为聚焦学生思维品质发展、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阅读圈”的基本概述

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绘本时常根据文本设置几个问题和活动,通过看、听、读、写等形式,在活动中让学生自主研习或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绘本。这种传统的绘本教学模式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青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将课堂“还给”学生吗?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笔者接触了“阅读圈”这一绘本教学模式,并充分体会到了学生融入绘本、享受课堂的魅力。

(一)“阅读圈”的概念界定

“阅读圈”(Reading circle),又称“文学圈”(literature circle),即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与交流的形式由浅至深地挖掘文本,体会文本潜在的魅力,其注重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自身的阅读思维品质。

“阅读圈”教学模式要求学生Read—Think—Connect—Ask—Connect。学生被划分为若干小组,小组中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通常角色的具体划分和任务如表1 所示。

根据文本难易程度,教师可适当调整角色分配。

(二)“阅读圈”的理论基础

1994年,美国著名教育家哈维·丹尼尔在其著作《文学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室里的声音和选择》中提出了“文学圈”教育模式,其要求将学生组成展示型的小组,共同阅读材料并撰写日记。这一观点的提出备受国内外教育学者关注,“文学圈”的教育模式也逐渐被广泛认识。

直到2003年,许正义博士在其著作《培养终身阅读的爱书人——文学小圈圈》里大力推广“文学圈”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当时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于是,“文学圈”终于被正式接纳与认可。现如今,“文学圈”已逐渐改进并发展为“阅读圈”教学模式,较为普遍地应用于英语课内外阅读中[1]。

(三)“阅读圈”的应用现状

“阅读圈”作为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阅读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基础词汇量、生活实际经验与合作学习能力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且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中学和大学备受推崇[2]。但是现如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网络信息日益发达,小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和学习适应能力也不可同日而语,因此,“阅读圈”教学模式也逐渐被小学教师团队研究与改进,并应用于词汇量更大、更具人文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绘本课堂教学中。

二、“阅读圈”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笔者所在校英语团队用“阅读圈”教学模式在六年级试上了一节绘本课,内容为跟上兔子系列中的Into the Amazon rainforest,它是一本科普性的绘本,主要介绍了多个生活在亚马孙雨林中奇特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和绘本的难易程度,我们将“阅读圈”的角色分工进行改良,选取了单词大师、文化连接者、篇章解读者、阅读组长四个角色。具体教学步骤如图1 所示。

图1

在这样新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都充分做好了预习工作。阅读组长整理收集了很多细节性问题带领组员交流讨论;有的文化连接者提前收集了丰富的资料,成功地带领组员们走进了亚马孙雨林;单词大师俨然就是小老师,教学单词发音、解读单词含义时毫不含糊;篇章解读者不仅成功定位到了信息,完成了“动物身份证”,还自发组织表演活动,趣味性十足,让组员直观地感受到了各种动物的魅力。

重新组合进行二次交流后,学生们或记录或绘图,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补充与思考。课后,学生又以小组为单位反馈所学内容,有的组制作了海报:Amazon rainforest post,还有的学生模仿“百家讲坛”节目录制了一档亚马孙雨林科普小节目。在欢声笑语中,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感受到了英语阅读的魅力。

三、“阅读圈”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阅读圈”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鼓励学生深度研究绘本,挖掘绘本内涵,其具有以下特点。

(一)明确角色分工,自主研读绘本

课前,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分配不同角色,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目标,在自主研读绘本的同时,着重完成自己角色的任务。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杂志,上网收集资料,查阅字典等方式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学,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二)分享阅读感受,合作共读篇章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导入后,根据文本难易度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控制默读时间,一般在5~10 分钟。在持续默读的时间里,学生不受干扰自主阅读,并回顾课前预习内容,并引发新的思考。随后小组展开讨论,不同的角色各司其职,攻克阅读中的难关,并在阅读组长的带领下一起解决课前收集到的问题和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单。通过交流、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共同研讨文本,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故事背景,体会了文本内涵。

(三)二次组合学习,总结延伸感悟

在小组交流后,教师可进行二次随机分组,在异质小组的交流中,同角色或不同角色互相学习,使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再次碰撞,引发新的思考,在吸收借鉴别组优质观点的同时,不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学生回到各自的小组后,在阅读组长的带领下总结文本并结合生活实际感悟文本。

(四)多元展示成果,体会文化魅力

课后的反馈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相较于传统的再次阅读故事或者复述形式,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制作海报、阅读卡,甚至表演小品、相声等新颖的方式,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使其在趣味学习中进一步思考,在思考中提升思维品质。

结 语

“阅读圈”教学模式是一种更加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能力的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小主人”的同时,还能提高阅读探究能力,提升思维品质,落实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但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时对教师和学生自身的阅读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同学生一起,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前行。

猜你喜欢
阅读圈绘本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绘本
绘本
绘本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圈的策略
阅读圈模式的运用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从阅读圈视角看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圈模式的创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