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课外阅读评价

2020-11-10 04:05吴鸿燕
名师在线 2020年31期
关键词:书籍课外阅读笔者

吴鸿燕

(福建省宁德市华侨小学,福建宁德 352000)

引 言

在人类知识的传承与发展中,书籍起着巨大的作用。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而言,书籍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的。童年时代的广泛阅读是学生积累知识的基础,能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提供深厚的智力背景。而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课外拓展和延伸,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时代创生出的网络学习空间便是个很好的课外阅读载体。

网络学习空间是指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等多个主体进行交流、分享、沟通、反思、表达、传承等活动的一种网络设计产品,能够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网络媒体最大的优点是具有海量的信息资源,学习者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各类网站、教育资源库等工具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料,并通过网络与他人交流资源,实现资源共享[1]。那么如何才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监督评价呢?笔者以自己任教的五(2)班学生为实践对象,借助网络学习空间从学生间、师生间、亲子间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同伴互助,展现童心“悦”读

(一)学生双向选择,自愿分组

在同伴互助中,小组长的带头作用十分重要。首先,笔者让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先进行投票选举,请威信高、热爱阅读、热心帮助同学的学生担任组长。然后,组长和组员双向选择组成读书小组。这样组成的小组,其成员关系密切,往往有共同的兴趣爱好,阅读的兴趣也基本相同,这就为以后的小组共读奠定了基础。教师可以定期召开读书小组长会议,教给他们如何调动全体组员的阅读积极性,怎样帮助阅读有困难的同伴,如何根据小组活动中全体组员参与的情况进行小组间的评比等,使小组长逐渐成熟起来。并且让每个组的学生都会产生集体荣誉感,小组成员抱成团,互相鼓励,互相督促,自觉自愿地为小组的阅读活动加分。

(二)快乐讨论,“悦”读走向自觉

以前,这些要好的学生之间的活动是打闹、开玩笑。现在,他们在一起讨论阅读的书籍,讨论每周一汇报时发言的分工,讨论书籍中特别感人的片段、有趣的情节,讨论读书时产生的困惑……他们的课间生活因此忙碌而充实起来。与以前全班共读、教师督促相比,这样的读书氛围更愉快。渐渐地,“悦”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在同伴共读中,学生通过思考不断发现、探究,找来更多的书籍比较阅读,到生活中去体验,使“童心悦读”越来越开阔。例如,在网络学习平台上,组长推荐阅读沈石溪的《狼王梦》,其他组员推荐了比较阅读书籍——姜戎的《狼图腾》和西顿的《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还观看了电影《狼图腾》,甚至又查找了狼的分类,了解了狼的习性,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的学习。这样,一个小组的收获,远不是一个人阅读可以实现的。

二、好书分享,提高阅读期待

阅读教学虽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但不应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2]。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的设计上。也就是说,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主要靠教师来搭建。

(一)上好导读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学期,笔者在课堂上推荐了两本书籍——《电车上的陌生人》和《爸爸的故事》,并组织开展了导读课的分享交流活动。

《电车上的陌生人》一书讲述的是“二战”期间的荷兰,电车兄弟俩为犹太妈妈危难之际留下的女儿碧翠丝挺身而出并将其抚养长大的故事,重新定义了“英雄”两个字的含义。

《爸爸的故事》是梅子涵教授的女儿梅思繁的作品,这是一个关于“我”和爸爸的精彩故事,讲述了人生漫漫长路上,父女俩各自学习着如何演好属于自己的角色。

对于初次接触整本书阅读的学生而言,笔者的教学方式是启发式导入,让学生在课堂上习得阅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同时养成阅读整本书的良好习惯。在这两节导读课上,笔者教给学生读课外书的有效方法有识封面、读简介、看后记、议书评……课中,笔者适当地设置悬念,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次美好的经历,心里都种下了“悦”读的种子,并使其慢慢生根发芽。尤其是《爸爸的故事》一书的导读课,整堂课以学生为中心,笔者娓娓道来,漫谈故事,学生们各个挺直腰杆,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听得津津有味。

在两节课的导读交流后,笔者又分别设计了两本书的课外阅读题,发送至网络学习空间,并置顶推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二)挑选课文相关书籍,实现悦读自由

在教学课文时,教师通常会介绍作者及其作品。例如,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时,笔者介绍了作者萧红及其作品《呼兰河传》;教学《海伦·凯勒》一文时,笔者介绍了海伦的事迹及她的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师还会介绍与课文背景相关的书籍。又如,在教学《七律·长征》一课时,笔者向学生介绍了《地球的红飘带》等。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领学生选择书目,使学生渐渐形成阅读的高品位追求。

网络学习空间能够存放知识、分享知识。因此,笔者把课堂上推荐的相关书籍名称或精彩阅读片段及时地推送至平台,让学生自由地选择阅读[3]。学生可以在空间平台上留言互动,教师亦可以对其进行点评。

(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笔者在班级中开展了“讲故事”“手抄报”“图书交流交易”“优秀读书笔记展评”“读书知识竞赛”等读书活动,并把相关阅读试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发送到网络学习空间,让学生作答。在学生答题后随即查看其答题得分情况,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并据此调整阅读教学策略。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统计的一些数据(见表1)。

表1

梅子涵教授认为,亲近文学的方式就是阅读。阅读那些经典和杰作,在故事和语言间得到和世俗不一样的气息,优雅的心情和感觉在这时会滋生出来,还会产生很多智慧和见解,这是你在受教育的课堂上和别的书里难以如此生动和有趣地看见的[4]。慢慢地,慢慢地,这些阅读就使你有了格调,有了不平庸的眼睛……

三、亲子阅读,感受读书乐趣

(一)家长和学生讨论,获得阅读共识

有些家长说:“我的孩子不爱读书,课外书都不碰呢。”当家长为孩子们不爱读书,没有读书兴趣发愁时,他们是否想过改变原有的硬性规定的方法呢?本学期开始,笔者就让全班学生和家长在网络学习空间的“开讨论”页面进行群组讨论,家长和学生各抒己见,分别列出了“阅读清单”,有的学生喜欢《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读《儒林外史》,有的家长和学生一同推荐了《呼兰河传》……不仅如此,在讨论区,家长与学生们纷纷说明了自己推荐的缘由。就这样,在两天后,最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10 本书诞生了。

(二)“做调查”选好书

学生看不进枯燥的或对他们来说较为深奥的书,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要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书。于是,笔者用上网络学习空间的“做调查”功能进行调查问卷,把这10 本家长和学生最“中意”的书名输入“做调查”页面,让他们民主投票,最终选出了6 本书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偷脑的贼》《蓝色的海豚岛》……家长们十分赞同这个做法,主动购买了这6 种书籍,各9 本,一共54 本。笔者给每本书都标上了号数,组织开展了第一次班级“漂流”,让学生按自己的学号领一本书,并在两周后,让书籍继续“漂流”。这样在一个学期内,每位学生至少能看6 本书,既节省了学生买书的钱,又让学生有看完整本书的紧迫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他们爱看书、爱动脑,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三)“打卡任务”不能忘

读书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它不仅能使人知识广博,还能陶冶人的品德,使人的精神内涵更加丰富。

从分下课外书的那天开始,笔者就让学生“打卡”,请家长每天将学生所读的内容拍照上传,记录所读页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上传形式多样,如拍照、录音、拍视频等。成功打卡20 天以上的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的奖状和奖励。本学期,借着学校开展的“读书节”活动,笔者还颁发了“书香少年”“书香家庭”等荣誉证书,由此提高学生的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心。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从小培养学生读书阅读的习惯尤为重要。学生只有通过读书获取知识,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永不枯竭。网络时代,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可,学习即生活,学习的目的是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生活与学习密不可分。

结 语

总之,实践证明,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课外阅读获取的知识不再局限于教材知识和教师的讲解。基于学习空间的课外阅读评价要求教师注重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网络的交互性,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书籍课外阅读笔者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老师,别走……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