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视域下云南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2020-11-10 04:42何云玲邓福英
高教学刊 2020年31期
关键词:教学能力双一流高等教育

何云玲 邓福英

摘  要:“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而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通过阐释新加坡全球化城市发展战略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成功经验,唯才是用、教学工厂、少教多学等有利于促进学生实现生活性适应和学术性适应。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为云南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进程提供案例借鉴,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的角度给出几点启示:应从国家、学校、学生三个层次重新审视和定位教学目的,探索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教学目标;必须将教学内容进行精准设计与开发,改革课程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特点;必须正确和深度认识智慧教室这一新教学手段的适用性。深入剖析国内外一流大学先进的教学措施与教育经验,对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以及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双一流”;高等教育;国际化;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1-0018-04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hina, but also the trend of the world's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By explaining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under the strategy of global urban development in Singapore, it is beneficial to promote students to realize life adaptation and academic adaptation by using talents only, teaching factories, teaching less and learning more. Drawing 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Singapore, this paper provides cases for Yunnan University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and gives some inspi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ability. It is necessary to re-examine and positioning the teaching purpose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country, the school and student, explore the teaching goal consistent with own development. The teaching content must be precisely designed and developed, and the teaching method should be reformed to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The applicability of wisdom classroom, a new teaching method, must be understood correctly and deeply.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education experience and teaching construction measures of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building high-quality teachers.

Keywords: "double first-class";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teaching ability

“双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继“211”工程和“985”工程后高等教育领域确定的又一重大决策和国家战略,这也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1]。在2017年9月国家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高校名单中,云南大学位列其中,这为云南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提供了契机。

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先进的教学措施与教育经验,是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对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作为高等教育强国,新加坡拥有世界一流大学,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發布的“2018年度世界最具国际化的大学排名”(The World's Mos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中,新加坡国立大学高居第4位,南洋理工大学位居第六位。因此,云南大学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借鉴新加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对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新加坡教育体制的特点

新加坡的教育在世界上自成一体,非常成功,其教育体制是在同时兼顾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精髓基础上发展而来,一向重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形成有机结合[3],注重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有利于每个学生循序渐进地发展自己独特的天赋和兴趣[4],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用英语作为官方教学使用语言,但是学校也实行双语政策

保证英语教学环境下,要求学生必须同时选修学习一门母語,包括华语或马来西亚语等,让学生可以掌握不同语种交流的能力。而对非英文母语的国际学生只需英文成绩作为考核标准,这样也让新加坡的教育体制在与西方对接上没有任何问题。

(二)学习能力分流制度

新加坡的考试频繁程度无论在小学、中学、大学阶段同中国类似,但是在每一个教育阶段的学习结束之后会按照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提供量身打造的选择机会,分流接受高等继续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等,理念就是“唯才是用”[5],也即“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模式。

(三)教育模式介于西方和中国之间,主推互动学习法

新加坡的护照几乎与所有的国家免签,学生有自由选择东方或者西方教育模式的权利,尤其是大学阶段学生专业选择的机会较多,70%的本科生在大学期间至少有一次国际交流[6]。

(四)全面性教育,重视人格的培养

新加坡的学生除了学习课本基础知识外,还接收一些实用教育、道德教育和公共知识教育,课外活动通过多种教学方案模拟社会分工,将真实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引入学校教学活动中[7],鼓励参与,参与一个群体,认知自我,精准对接。

(五)重思考的学校,好学习的国民

新加坡的每个教育阶段对应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从教育体制改革演变到人力资本培育。高等教育完全是市场导向下的专业设置,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每一个新专业的设置必须通过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元合一”的充分调研,联手做好专业开发,还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监控以便及时调整,既避免了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又保证了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能够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毕业生具有极高的就业率。

二、新加坡教育方式与中国的差异

“少教多学”是新加坡最为提倡的教育方式,其发展的动因来自于全球化、科技的迅速发展,对教育方式提出的新挑战,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孩子面对未来21世纪技能[8]。新加坡“少教多学”的内涵包括[3,9]:1.教学重点从重视教学内容的数量转向重视教与学的质量,教师不是统一教学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协调、示范,带领学生讨论与探索问题;2.以教师为主体的多教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学,从教科目到全面发展学生价值为导向,对问题的探索而不仅仅是寻找课本答案;3.开展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准备面对生活的各种考验。在新加坡确保少教多学的成功推行,在教育部层面由上至下的措施支持包括:删减课程内容,腾出时间;营造有利的空间;提供资源;提供相关的咨询及培训;制造分享的平台;建立学习的社群。学校层面的措施包括:校领导必须消化“少教多学”理念,从学校层面思考如何有效推新,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安排哪些教师组成课程委员会,购买教学资源、培训教师等[10]。与新加坡相比较,“少教多学”的教育方式在中国虽然也被诸多教育工作者提出,但是如何真正地贯彻落实在国家教育部、学校、教师、学生这一链条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

其次,新加坡课堂教学可以把人的每一根神经都调动起来,上课前老师给同学们放一些幽默录像,讲几个与本堂课知识点有关的笑话,让同学们尽快地兴奋起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接受新的知识。上课中间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因此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小组活动是常态,把枯燥的问题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缩短教师课堂讲授时间,适当延长学生实习动手机会。课堂气氛的调动需要每一个教师把教学方法作为长久的课题不断摸索与实践。在中国,虽然大部分老师课上得也妙趣横生,而且也提出了很多诸如问题观察、自主学习、混合式学习、翻转式学习的多种形式,但是很多学校老师的定位仍然是以灌输方式,上课开堂,下课走人的方式,学生学习过程中常感觉课堂气氛不生动、不活泼。

另外,新加坡学校对于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方式也与中国不同。新加坡的学生放学后,除了做作业还可以参加许多课外活动,同时家庭作业也不少,有类似中国的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练习,但是大多数是没有标准答案,而是对所学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了解对所学知识更深入内容并写出报告的开放性作业题目,都是需要花时间查资料找数据论证观点。在中国,虽然有很多省市已经非常重视学生课外活动的参与,但是也有部分地区对“学生减负”出现了理解偏差,单纯的减少所有作业量,减负涉及的是教育观、人才观和相应的机制调整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大问题。

三、“双一流”建设视域下云南大学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一)教学目标的重新审视和定位

人才素质的培养需要一个持续不断、互相衔接的过程,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通过认知、认同和实践,融会贯通。严谨的制度和认真的执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育不仅是让人们掌握谋生技能,同时也是为下一代创造施展才能和实现抱负的机会[11]。教师是成就学生知识探究与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12]。“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迫切需要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思考面对国际化,现代化的新时代需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需要每一所大学应当根据自己的特点,反思如何改善自己的本科教育,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教师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在新一代人的内心里点燃起求知的火焰,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师教学目的是将新理念由时间与空间运用,将课题的兴趣点引领出来,精髓是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多少。在多元化的当今社会,教育追求人格健全和多样,社会需要分工,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不同的人能适合他们的工作。认识人们的兴趣和潜力所在,引导他们最大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教学课程内容的精准设计与开发

从古至今,学校之发展,教育之进步,莫不体现在课程之中,课程是一个时期教育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课程的本质是国家对未来人才要求的体现,学校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与社会的要求密切相关。高校是由国家投资为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的,国家会制定课程的基本要求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结合众多国内外学者提出的观念,现在的学生需要精通七种生存技能才可能在新世纪的就业中获得成功,这些技能也能够使他们变成具有生产能力的公民,这七种生存的能力包括[7,13]:1.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2.合作和领导能力;3.灵活性和适应性;4.开创性和创业精神;5.有效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力;6.对信息分析和评估能力;7.好奇心和想象力。课程不仅是满足社会或家的需要,更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是学校的目标。所以课程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尤其是在“双一流”建设提升大学高水平建设的要求下显得尤为重要。课程的设置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要适合学生的发展,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离不开社会的因素,内容的选择,学生的因素,教师的因素。

课程的设置和开发必须考虑国家的要求,以及课程传统的逻辑体系[14];教师也应该了解学生的需要,在课程设计中考虑他们的需要和特点。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来服务的,确定教学内容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和理解课程目标的基础,只有准确地确定了教学内容,后续的种种设计才能促进课堂的有效性。

(三)教学方式改革的思考

从古至今,教学方式有很多种,没有考虑到教学的课程设计是不会成功的,适当的教学法是课程达到目标的保证,很多所谓的课程改革归根结底就是教学方式的改变。当今“双一流”视域下,教学方式改革的趋势[15-16]:促进交流,注重运用;促进小组协作,培养社会道德和责任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使用新技术,优化多媒体的应用以促进教学;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思维;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的需要,学习的规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推行灵活和多元化的教育制度,提供更多选择机会给不同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学生。让学生对学习采取更大的自主权,有机会学习未来所需要的各种技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华,对自己的长处充满信心。

教学要适应当代的学生,了解和分析学生的特性,因为教学的目的不是教,而是学生的学习:1.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合理地变换教学方式;采取使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课堂提问,课堂讨论。2.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并根据他们的知识结构教学(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使用案例建立基本的知识系统。3.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对课程的内容,或教法感兴趣。

教学方式有很多,例如有传统的教学方式;苏格拉底式的教学,以提问方式(学生的思考);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以小组为基础的学习;合作学习;使用互联网的学习。其中互动法中互动的架构就包括:肩对肩、单圈分享、连环分享、对对享;四盒比喻法、内外圈分享法等。采用哪一种方式必须和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不强调全而强调适合和达到教学目的[17]。由于教师性格,能力等的不同,所以不能强求所有的教师都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不能简单地说某种教学方式是最好的,只能说某种教学方式最适合某个教师,教师不用生硬照搬其他人的教学法,要发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

(四)对于新教学手段——智慧教室的深度认识

课堂教学环节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最重要的一环,智慧教室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环境,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与当今智慧学习时代的理念相契合[18-19]。掌握好教学环节的质量是提高目前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关键。在学校现行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签到、提问、讨论互动、课堂小测试等环节存在诸多弊端。例如纸张签到不仅效率低且存在代签现象,而网上签到或线上教学,教师只能根据大体学习情况来判断学生是否进行学习,不能获得准确的统计数据,不便于教师后期的数据挖掘工作。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智慧教室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基于物联网技术集智慧教学、人员考勤、资产管理、环境智慧调节、视频监控及远程控制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智慧教室系统在逐步的推广运用[20-21]。智慧教室,有别于传统授听课方式,智慧教室是一种新型的数字教室和未来教室教育形式,要求课前学生必须提前预习;智慧教室运用现代化手段切入整个教学过程,让课堂变得简单、高效、智能,课中学习分组讨论,随时测试,教师能快速掌握每位学生学习情况,并进行针对性指导,有助于开发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能力。通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智慧教室的實地考察,作者深刻体会到智慧教室的智慧不是在课堂上的诸多高科技多媒体设备来体现,而是更多地体现在课堂外对于整个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考评等环节运作的全面而细节地设计;不是改变一下桌椅板凳黑板和多媒体的形状就叫做智慧课程,否则就会很容易沦为“只有教室而没有智慧”的方式。所以,目前“双一流”建设中对于智慧教室这一新教学手段的运用既不能跟风仿造,而要考虑其适用性,充分考虑学科性质、课程特点以及自身实际来建设或是重点扶持特色课程来设计。

四、结束语

研究和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经验,探寻我国“双一流”建设的科学路径,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是服务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和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然要求[2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新加坡教育的经验对于云南大学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大有裨益。“双一流”背景下创新教育理念与方式,是所有“双一流”大学的紧迫任务,也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体系的重要组成。国内外一些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已经开始初步探索出一定的经验和规律。在借鉴这种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每个学校的实际特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能力差异做好规划设计,从而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学生适应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无论是小班制、少教多学等教育方式未必最好,教师素质才是教学成效关键。作为教师,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加以考虑,但可能教师最能够改革的方面是教学方法的更新。探究的过程,会促进教学和教育实践的改进,不断总结,实践并改进自己的教学效果,提高效率,减轻负担,对教师也是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把教学变成一种享受,变成自己喜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汤苏宁,岳岩峰,裴子慧.“双一流”建设与高等教育强国发展战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8):69-72.

[2]董钊.美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经验对河南高等教育的启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8(1):65-69.

[3]吕琦,代建军.新加坡科学教育中的CER科学论证框架研究——以新加坡中学化学学科为例[J].基础课程教育,2019(15):72-80.

[4]李元正.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以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18,31(11):69-77.

[5]凌健.新加坡大學国际化政策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9(3):52-55.

[6]翟俊卿,巫文强.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探析——以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8,31(3):40-45.

[7]Daquila T C. Internationalizing Higher Education in Singapore: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the NUS Experience[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13,17(5):629-647.

[8]王坤,马驷,罗洁.能力与知识相融合的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设计[J].大学教育,2018(1):1-4.

[9]张莉莉.美国一流大学的教师队伍建设[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1):123-130.

[10]刘博.综合施策、合力推进,建设新时代高水平本科教育——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本科教育的启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34(3):64-70.

[11]张丽丽.地方本科院校新生研讨课模式探究[J].大学教育,2019(05):158-160.

[12]徐冬梅,王伟群,张英,等.基于新生研讨课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194-195.

[13]洪大用.在“双一流”建设中大力加强本科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6(4):9-16.

[14]阎凤桥.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制度逻辑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11):46-50.

[15]张敏.“双一流”建设的国际经验与中国方略[J].江苏高教,2016(6):60-63.

[16]褚洪生,王云海.“双一流”背景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6(11):28-30.

[17]李威.“双一流”动态建设机制研究——德国“卓越倡议”计划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6(6):26-31.

[18]黄荣怀,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02):22-27.

[19]聂风华,钟晓流,宋述强.智慧教室:概念特征、系统模型与建设案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07):5-8.

[20]姚方莉.智慧教室:未来教育的新方向[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4):356-359.

[21]陈卫东,叶新东,张际平.智能教室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J].远程教育杂志,2011,29(04):39-45.

[22]马丽君.法国“双轨制”下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6(8):20-26.

猜你喜欢
教学能力双一流高等教育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