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甘肃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2020-11-10 04:42赵巧琴
高教学刊 2020年31期
关键词:倡议发展策略国际化

摘  要:高等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承担着联通沿线国家民情、民意、民心的重要作用,甘肃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战略节点,甘肃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要克服国际化价值取向模糊、发展动力不足、交流与合作形式单一等现实问题,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指导力度,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构建“一带一路”全域服务体系,高校要从建立健全国际交流体系,打造多层级的“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以及加强国别研究,建设“一带一路”高水平合作智库等举措入手,提高甘肃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高等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甘肃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1-0022-03

Abstract: Higher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linking the people's sentiments, opinions and sentiments of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Gansu provinc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nod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Gansu, should overcome practical problems, such as ambiguity of international value orientation, lack of motivation, single form of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level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to serve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hould improve the guidance, strengthen the top-level design, overall planning to build the "Belt and Road" global service syste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build a regional study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starti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high-level cooperative think-tanks.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Gansu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一带一路”倡导的“共同体思想”“五通构想”,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互惠理想不谋而合[1],而且高等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更是承担着联通沿线国家民情、民意、民心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对于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战略、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推动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式发展都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甘肃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节点省份,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状况,对甘肃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节点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甘肅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现状

(一)国际化的办学理念纳入高校事业发展规划的情况

办学国际化,是高校在新时代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把国际化办学理念纳入学校的整体事业发展规划,是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也彰显着推进国际化的决心。从甘肃省15所省属本科院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文本分析来看,有13所高校分别在人才培养定位、科研合作、本科生“N+N”培养方案、师资国际交流等方面体现了国际化办学理念与发展规划,同时也制定了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发展的年度工作计划或实施方案。比如,西北师范大学将“基本形成合理的国际交流合作结构与布局”写入了“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当中,并且分别针对高水平海外合作大学、留学生规模、孔子学院建设、奖学金等提出了具体的发展任务。

(二)国际化管理机构的设立与制度建设情况

国际化管理机构主要是指高校内部设立的专门的国际化事务的归口管理和服务部门[2]。从甘肃省高校门户网站的相关公开信息来看,15 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全部设立了外事工作机构及其专用中外文网站。在规章制度方面,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基本建立起了涵盖外籍教师管理、留学生管理等方面比较全面的规章制度。新建本科院校由于正处在本科办学体系的构建完善阶段,国际化办学意识比较欠缺,也比较缺乏国际化的办学路径,国际化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三)师生的国际流动情况

甘肃省属普通本科高校近些年在师生国际流动方面比较频繁。其中兰州交大、西北师大、兰州理工大学比较突出。兰州交大与国外30余所高校和相关的教育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累计培养合作办学项目生超过200人,有200余名教师赴国外研修访学、攻读高层次学位、开展科研合作,有近百名外籍专家学者应邀开展交流讲学。兰州交大2014年获批教育部“全国来华留学示范基地”,这标志着甘肃高校在留学生工作方面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甘肃省属普通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在总体规模上逐渐扩大,留学生的层次明显提高,来甘攻读本硕层次的留学生比例有所增长。其中,兰州交大、西北师大、兰州理工大学这3所高校设立了政府奖学金名额,是留学生最为集中的省属高校,西北师大还设立有孔子学院奖学金名额。来甘留学生中,奖学金留学生占主体,自费留学生为少数。在甘肃省属普通高校中,“N+N”合作办学项目的合作院校较多、分布较广,模式相对成熟,合作院校中不乏北美如美国、西欧如法国等发达国家院校。

(四)引智合作情况

甘肃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引智合作情况主要体现在“春晖计划”和“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两个项目当中。“春晖计划”由教育部设立,旨在鼓励在外优秀留学人员短期回国服务,该项目遵循“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工作方针,以资助国际旅费的方式,整套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和服务,受到广大在外留学人员的欢迎。 2003至2012年,甘肃省累计有135个项目获批立项,一共争取到支持经费400余万元[3]。甘肃省属普通高校积极申请和利用高校学科創新引智计划(简称“111 计划”),取得了一些成绩。其中,西北师大与国外及港澳台10余所高校、与海外70多所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兰州理工大学通过国家公派独联体留学项目、公派留学项目、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国际班等项目,每年派出300多名师生赴国外学习交流。

(五)文化交流和对外汉语推广情况

目前,甘肃省属普通本科高校中,西北师大与相关国家合作建立了3所孔子学院。西北师大摩尔多瓦自由国际大学孔子学院荣获“2013年优秀孔子学院”称号,西北师范大学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和其他29位中外院校校长及孔子学院院长荣获“2013年孔子学院先进个人”称号。2012 年 7 月,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批准兰州交大取得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承办资格。西北师大设立了甘肃汉语国际推广中心,主要承担留学生的语言培训、汉语教师出国任教的培训和选派、国家汉办对外汉语教学项目的具体实施等任务[4]。

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甘肃高等教育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一)在国际化的整体水平上,国际化的价值取向模糊,发展动力不足

甘肃省属普通本科高校的国际化办学意识比较淡薄,办学理念比较落后,国际化的价值取向相对模糊,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整体国际化水平低。而且由于甘肃省同时是一个典型的内陆欠发达省份,与沿海沿边高等院校相比,甘肃省高等院校与国外有关教育机构的交流机会非常少。“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甘肃省属高校开始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办学国际化的热情逐步高涨,但在国际化的形式和内容上,主要集中在人员互访、学术文化活动等校际往来层面,基本属于单兵作战、各自为政,缺乏深层次、全方位的策应和对接,呈现出局部化、碎片化的特点,未能建立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覆盖全域性的服务体系。

(二)在国际交流的方向上,重视“引进来”而非“走出去”

甘肃省属普通本科高校的国际化道路,基本都是沿袭了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引进来”战略,使得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方向一直是“引进来”多于“走出去”,这种情形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上是一样的。具体表现为:出国学生数明显低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学生数量,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办学项目也显著低于来华合作办学项目[5]。据统计,2018年,来甘长期留学生达到2600多人,留学生规模占全省高校在校生的比例仅为0.2%。

(三)在国际合作的内容上,重视学生交流与合作办学,忽视教师、课程与研究的交流合作

甘肃省属本科高院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学生交流与合作办学方面进展非常迅速,逐渐由单边交流向双边、多边交流发展[2]。但是,在教师外出交流、课程的合作与研发、科研的深入合作诸方面还不尽如人意。甘肃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数量、教师赴国外交流和培训学习的人数、国际科研合作项目这三个指标,在甘肃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当中都非常少,显示出甘肃省属普通本科高校的国际化水平确实不高。2013和2014年,甘肃省全额资助面上项目一共录取20人,163人被“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录取。其中,与兰州城市学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的国(境)外大学超过10所,累计派出学历生20余名、派出短期交换生30余名,远远高于甘肃省同期新建本科院校。

三、面向“一带一路”的甘肃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

(一)提高政府指导力度,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构建“一带一路”教育服务体系

对甘肃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而言,加强对“一带一路”高等教育行动的谋划设计、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尤其重要。甘肃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全面分析沿线相关国家的高等教育需求,研究分析省属高校服务“一带一路”的供给能力,协调统筹高校服务“一带一路”的具体区域与可行项目,逐步构建起有竞争力的集团作战能力,完善全面全域全程的高等教育服务体系[6]。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和资源共享机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需求信息实行统一发布,对全省高校的学科专业、师资力量、设备设施等方面的服务供给实行统一调度,提高“一带一路”高等教育行动效率。甘肃省属本科高校要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搭建远程教育平台及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的作用,开展届次化的教育合作论坛及高校校长论坛,设立“一带一路”教育专项基金项目,推动“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建设,拓展与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空间,切实在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

(二)健全国际交流体系,“引进来、走出去”并举,打造多层级的“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发达国家,更有数量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国家发展水平层次非常丰富。在“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国际进程中,甘肃省属本科高校要把“引进来”“走出去”协调推进作为推动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从“引进来”的视角来说,重点是保持来甘留学规模的稳步增长,进一步优化来甘留学的结构,通过奖学金倾斜等政策性举措引导“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来甘求学。从“走出去”的视角来说,重点是要开展形式更为多样、层面更为丰富的国际合作办学与交流,打造体系完备、特色鲜明、层次丰富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机制。具体来说,要紧紧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导产业和相关行业发展需求,对省属普通本科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进行调整,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系统研判自身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的相对优势,深入分析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求侧”的迫切需求与现实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教育、学术资源方面的优势,找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着力打造“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示范项目。理工类院校要充分发挥理工类专业实用性、通用性较强、易与国际接轨的特点,积极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理工类学科比较薄弱、对理工类人才需求比较迫切的有利机遇,主动向这类沿线国家输出优势学科的办学资源,培养他们急需的理工科人才,提升国际影响力。财经类高校要将跨境电商、国际电子物流、知识产权交易等行业急需人才培养作为重点[7],以满足“一带一路”倡议人才的需要。师范类院校要充分利用语言、文化等方面学科优势,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加大小语种留学生的招生规模,合作开办孔子学院,积极推进特色文化和优势学科的融合互促。其他地方高校要把“一带一路”倡议融入转型发展当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学科的比较优势,举办高级人才短期研修班,合作设立人才培养基地,为相关沿线国家输送优秀专门人才,凸显地方高校的优势和品牌。

(三)加强国别研究,建设“一带一路”高水平合作智库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教育需求上差异比较大。比如,沿线国家中,部分传统农业大国的农业类人才培养、部分自然资源输出型国家和旅游文化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的专门人才培养、以及小语种人才培养都相对缺乏,难以支撑当地的经济与产业发展。甘肃省属本科高校要结合地方高等院校服务地方、服务企业的基本经验,切实加强对沿线国家历史地理、民族宗教、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深入系统进行“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理论及应用研究,对事关“一带一路”本地化和落地化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预见性、前瞻性研究[8],并提出政策性建议与对策,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决策咨询、可行性论证等服务。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聚集的优势,研究地方高校如何更好在“一带一路”中发挥职能,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城市之间、高校之间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保障和有力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陈·巴特尔,郭立强.“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转型与升级[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03):9-15.

[2]王小红,马蓓.甘肃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8(04):79-83.

[3]李硕豪,王杰宇.中国欠发达地区高等学校国际化进程——以甘肃省高校为例[J].大学(学术版),2014(01):45-54+44.

[4]王杰宇.甘肃省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与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3.

[5]李盛兵.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六大转变[J].北京教育(高教),2017(05):8-10.

[6]薛小平.地方高校融入“一帶一路”教育行动的政策文本论析[J].江苏高教,2018(8):56-59.

[7]周龙英.“一带一路”战略人才需求效应下的高等教育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04):39-41.

[8]张国军.地方高校服务“一带一路”的转型发展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7,37(03):104-107.

基金项目:甘肃省高校党的建设重点资助项目“甘肃高校党建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机制研究”(编号:2019-07)

作者简介:赵巧琴(1976-),女,汉族,甘肃兰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倡议发展策略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倡议书的写法
Happy Afternoon Tea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欧盟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新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