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020-11-11 18:52黄慧
报刊精萃 2020年14期
关键词:定势认知结构新知

黄慧

湖南省道县潇水学校

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后续学习中或将来的生活、工作中去,是我们的根本目的之一。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有效迁移量越大,说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构建得越好,产生适应新的学习情境或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因此,为迁移而教,应当成为数学教师的一种教学思路和教学观点.在每项教学活动中都应注意创设和利用有利于积极迁移的条件和教育契机,促进有效迁移的发生。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促进有效迁移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塑造良好认知,提供迁移资源

一个具有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学生,他能从深层次结构上去理解知识,能比较敏锐地把握学习材料之间的关联,并能进行一定的分类和组合,使知识经验系统化,也容易产生积极迁移;而具有不良结构的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往往杂乱无章,缺乏系统性,不易产生良好迁移,甚至容易产生一些错误的迁移。

1.注意各知识点之间联系,不断提高知识的条理性

知识内容的正确性和丰富性、知识间组织联系的多样性和条理性等,都影响着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时提取已有知识的速度和准确性,从而也影响迁移的发生。在数学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在各个单元相互独立的前提下,体现出各单元各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前后衔接,使先前的学习作为后续学习的准备,后续的学习是先前学习的自然延伸,切忌造成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割裂,乃至于颠倒、混乱。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努力探讨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

2.加强基本概念、原理教学,不断提高知识的概括水平

数学学习的迁移是已有经验的具体化与新知的类化过程,或新、旧经验的协调过程.所以掌握的知识越基础、越概括,对新学习的适应性就越广泛,迁移就越通畅。布鲁纳认为:领会基本的原理和观念,看来是通向“训练迁移”的大道。因为基本概念和原理不仅是构成认知结构的重要框架,而且清晰、稳固、概括性强的概念和原理为新的学习提供了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概念体系。在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重视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其意义就在于这些知识的概括性高,容易实现广泛的、效果良好的迁移。

二、关注新旧联系,寻找新知固定点

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也即一切有意义学习必然包括迁移。通过寻找新旧知识间的最佳联系点,为新的学习提供上位固定点,能促进新知的学习和保持。固定点与新知识产生一种上位关系,目的在于为新知识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

例如,在初中数学“对顶角”这一节中,与对顶角有关的知识有角的概念、互为余角、互为补角、互为邻补角、直线相交、反向延长线等。在这些知识点中,关键是反向延长线,掌握了这个关键,再加上采用适当的方法,就可以获得较好的知识迁移效果,为理解对顶角提供了上位固定点,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心向,避免了不必要的机械记忆。

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须首先考虑与本节课的认知结构密切相关的原有知识是哪些?最相关的是哪些?学生已掌握了哪些?本节课需要复习的知识是哪些?从什么地方引入新课最佳?然后确定选择什么方法进行复习.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设计适当的“先行组织者”,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在“温故”过程中找到新知的最佳联系点.然后才可研究从已知到未知,从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组织教材、教学方法、练习反馈等,形成知识传授过程的最佳序列。

三、比较新旧知识,增强可辨别性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材料间的相似程度的大小,直接影响了迁移的范围和效果。前后学习内容的共同要素越多,需要运用的相同原理越多,就越容易让学生对学习间的相似产生知觉,而学生知觉到的相似性的程度决定了迁移量的大小。不同的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结构和功能的众多可比性,在教学中加强新旧知识的比较,挖掘新旧知识的异同,将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在知识的呈现方式和发生发展轨迹上都非常类似。在相似三角形的教学中,若能分析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异同,在比较中学习新知,将会对学生构建新知识、进行知识迁移有所帮助。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比较学习内容的共同因素和不同因素,讲解知识的相似点和连接点,分析材料的表面成分和结构成分,可以增强学习迁移的效果。

四、加强综合应用,搭建重组平台

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知识背景,可以将已有认知中的有关知识成分,按照新的需要重新组合,并将知识与其触发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的知识,从而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这就是结构重组性迁移。在综合应用中,学生获得知识之间、知识与背景之间的丰富联结,实现了知识的结构重组,进一步优化了自我的认知结构。

教师在传授和巩固知识时,都要努力创设情境,强化知识的综合应用,引导学生挖掘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知识重组的机会,实现经验增值性学习。

五、克服思维定势,调控迁移方向

定势也称心向,它是指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活动对象的一种动力状态。定势对于知识迁移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在定势作用与人们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一致时,会对问题的解决产生促进作用,反之会产生干扰作用。

初中数学教材在二次根式、开方、指数等章节里为降低难度,规定字母均为正,避免对字母进行讨论,从而降低了根式、开方、指数等有关知识的学习难度。但教材这样处理后,使学生形成了消极的思维定势,认为字母所表示的数均为正数:a 必为正,-a 必为负,这就在主观上给字母表示的数的范围缩小了,从而产生了一系列负迁移。本来在初一已经基本掌握的这一知识就受到严重影响,以致于学生对什么时候字母表示正数、负数、0,什么时候应讨论各种情况难以确定。为克服使用教材的这一消极后果,教学时对所有不要求讨论的题目可明确地规定字母的取值范围;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强调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在安排练习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定势的负效应并加以防止。

鉴于思维定势作用的双重性,一方面,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安排一组具有一定变化的同类问题进行强化训练,促使学生形成一种定势,以掌握这类题的常规解法和一般步骤;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变式教学,有意识地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变更事物的非本质特征,通过分析、对比与评价,突出事物隐藏的本质性质,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负效应。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利用定势作用,提高迁移的效果。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整合素材和资源,引导学生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更好的思考与探索,使学生由点及面,融会贯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猜你喜欢
定势认知结构新知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试论中学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的关系
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研究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一题多解,认清思维树之“根、枝、叶”
中学生体育认知结构的若干思考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