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不良睡眠的原因及改善建议

2020-11-11 10:41丰向日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睡眠中小学生健康教育

摘   要 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中小学生睡眠状况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采取了出台减负政策、推迟上学时间、进行作业改革、加强睡眠监测等措施,但中小学生睡眠状况每况愈下,随年级递增睡眠不足状况加重。课业压力大、过度使用3C产品、家庭环境与个人习惯是导致中小学生睡眠时间少、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改善中小学生睡眠应采取以下措施:开展教育综合改革,实施以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心的教育,创造有利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养成良好睡眠习惯,推广解决睡眠的好经验。

关键词 中小学生   睡眠   健康教育

睡眠状况是健康的重要指标,影响个体的健康水平。中小学生睡眠状况从20世纪90年代就受到社会团体、研究机构、媒体等的关注。梳理中小学生睡眠20多年的研究、报道,盘点中小学睡眠状况、原因、改进举措等,提出改善中小学生睡眠的建议。

一、中小学生睡眠状况

关注中小学生睡眠状况的主要有三类群体:一是国家级学术机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作为国家级专门从事青少年研究的学术机构从1999年开始,每5年用同样的问卷对同样省份的学生进行调查,对不同时期、不同年代出生儿童的睡眠状况进行纵向比较。中国睡眠研究会作为国家级睡眠专业领域的专业学术机构,对中小学生睡眠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2019年发布了《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二是地方政府部门。如郑州市教育局借助专业机构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对学生睡眠进行监测。三是地方的研究机构与群团组织。如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与天津市少工委、少先队工作学会合作,于2013年对天津市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进行调查。

综观上述机构的调查结果,我国中小学生睡眠状况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睡眠时间普遍不足且每况愈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5年调查结果显示,57%的“00后”在学习日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人数较“90后”增加6.2%[1]。二是随年级升高睡眠不足状况加重。2013年郑州市义务教育质量健康报告显示,能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的小学生只占1/3,初中生仅占1/10[2]。三是睡眠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起床困难、起床后仍感觉疲惫、躺下睡不着等。《白皮书》显示青少年儿童睡眠状况平均分值只有67.14分[3]。

不良睡眠主要影响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有研究发现,学生睡眠时间在学习水平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学习较好学生拥有更长的睡眠时间,而学习较差学生的睡眠时间则普遍较少[4]。以牺牲睡眠时间换取学习成绩显然行不通,反而会造成恶性循环。研究者对中小学生睡眠和身心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睡眠不足会影响身高、身体器官与大脑的发育,导致食欲不振,眼睛疲惫、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精力不充沛。睡眠不足儿童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紊乱,容易感冒生病[5]。睡眠不足影响少儿的正常心理发育,易发生情绪低落、烦躁易怒、焦虑紧张、神经衰弱、孤独抑郁、人际关系紧张等现象,甚至造成心理隐患,出现服用兴奋剂、酗酒、吸毒、自杀等情况[6]。

二、中小学生不良睡眠的原因

导致中小学生不良睡眠的原因有多种,始终处于第一位的是课业压力。随着减负措施的颁布,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家庭作业在减少,但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作业在增加。从低学段到高学段,学生一下不适应多学科的学习与突然增加的难度,加上中考、高考的压力,睡眠时间减少显著。

影响学生睡眠的第二大因素就是过度使用3C产品。与90后相比,00后一代睡眠不足既有学业压力大等客观原因,又有个体主观因素。00后是伴随中国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不少孩子会为了玩游戏、玩手机而主动减少睡眠时间[7]。玩手机、玩游戏不仅挤占了紧张的睡眠时间,更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造成入睡困难。

家庭环境和个体不良习惯是影响学生睡眠的第三大因素。家庭环境主要包括空间物理环境和家庭人文环境。空间物理环境指孩子睡眠的空间、床具等;家庭人文环境主要指父母的睡眠、生活习惯,父母间的感情,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等。《白皮书》显示,家长是否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或电脑,对孩子睡眠状况的影响较为明显[3]。父母关系不和睦,孩子缺乏亲情,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儿童不良学习习惯如磨蹭、学习不认真专注、边学边玩会影响学习效率,导致睡眠时间的缩减。与父母同睡不独立睡觉,睡前躺在床上看书、看电视,开灯入睡等从小形成的不良睡眠习惯也会影响睡眠。一些睡前活动不但不会带来轻松的效果,反而会造成神经系统紧张,影响入睡的速度和睡眠的深度。

三、改善中小学生睡眠的保障措施

1.出台减负措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意见提出“确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明确了各学段学生的睡眠标准。为保证中小学生睡眠,教育部以及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反复出台减轻学生负担的文件,从政策上对学生在校时间、作业量、锻炼时间等做出规定。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意在减轻学生校外负担。

2.推迟上学时间,保证学生睡眠

2007年,上海调整小学上学时间从7:45到8:15,初中从7:30到8:00。调查显示,推迟上学时间前后4年,儿童睡眠质量有显著改变[8]。2018年,浙江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在小学施行早上推迟上学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省内各地各小学可根据年段、季节等因素灵活调整上学时间,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早上最迟到校时间不得早于8:00,冬季还应适当延迟[9]。之后,很多省市都推行了類似改革。

3.尝试作业改革,合理布置作业

作业是影响中小学生睡眠的重要因素,一些地区探索作业改革。如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8年印发了《学生弹性作业统筹服务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区学科工作室结合各学段学生实际建立相应的作业题库,包含基础性和拓展性两类,推行弹性作业制,学校和教师可在控制作业总量的原则下因校制宜、因班制宜布置作业[9]。

4.加强睡眠监测,促进学生健康

一些地方把学生健康列入义务教育质量指标之一,加强对学生睡眠时间的监测。如郑州市教育局与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发布义务教育质量发展报告,睡眠是其中监测内容之一。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通过随机访问家长,调查学生睡眠时间,每月公布一次结果。睡眠监测有利于学校、家庭科学施教,保证少儿身心健康。

四、改善中小学生睡眠的建议

1.开展教育综合改革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有深层的文化、理念因素,有中层的教学、评价问题,有浅层的作息时间、作业等原因。改善睡眠不能只关注睡眠本身,通过政府发布规定去解决,而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立足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发展,统筹开展教育综合改革。以改革变革实践,以实践影响观念,以观念推动改革,创造有利个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教育生态。教育综合改革要解决好人才培养与使用、优质教育供给与教育评价选拔、教育体制机制与学校课程教学、学校教育质量与学业压力负担、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满足家长需求与指导家庭教育等多种关系。

2.实施以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心的教育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对学生学业负担、睡眠时间有直接影响。在导致学业负担深层原因无法尽快消解的背景下,学校既不能把负担的责任都归因于文化传统、选人用人、考试制度等方面,也不能机械简单执行上级对作业时间、在校时间等的规定。学校应充分发挥办学主体作用,以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心,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处理好知识、能力、素养等关系,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以作业为例,不能简单要求老师布置作业的量与时间。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科数目的增加,小升初就近入学、随机派位政策带来的学生差异加大以及高中选科走班制的实施,学校要加强对作业功能、内容的研究,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统筹各门学科作业。作业是课程的一部分,不能仅仅当任务留给学生。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实现或更适合在校外实现的内容,如材料阅读、生活体验、项目探究可以留为课后作业。

3.创造有利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睡眠状况差与家长观念、家庭环境、父母习惯有密切关系,解决学业负担与睡眠问题要重视家庭、家长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家长要认识到:孩子的生命成长、身心健康比升学、考试分数更重要;对孩子不能只是言教更要重视身教;人生是一个长跑,不是一个短跑;每个孩子有自己特点,不能盲目攀比,应根据孩子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的道路;要根据孩子情况确定上不上课外班、上什么样的课外班,不能盲目跟风;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孩子的脑力,睡得饱才能学得好,才能保障身心健康;不能只关注孩子的未来,要重视当下,尊重儿童应有的权利和童心、童趣;孩子的生活是多元的,不能一味要求刻苦学习,并不是学习时间越长,学习成绩就越好。家长要掌握有助于孩子睡眠的家庭环境布置、饮食生活等规律,履行教育监护责任,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要转变家长观念、改变父母习惯、树立良好家风,需要加强家校合作、舆论宣传、社区文化等。家长会上教师不能只是告诉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存在的问题,更要了解学生在家庭的生活、学习情况,从观念、行为等方面给家长以育人指导。从社区来看,不仅要关注社区的环境、安全,更要关注每个家庭的家风,通过社区宣传、评比等活动,让每个家庭都能创造有利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4.养成良好睡眠习惯

学龄期是睡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可为其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对于睡眠习惯的培养,要抓小、抓早。从中小学生睡眠现状看,由幼儿园升入小学、小学进入初中,学习时间都会猛增,睡眠时间会突然减少。这就要求学校、老师要做好学段衔接时学生学习的支持,保持好学生的健康睡眠习惯。解决学生睡眠问题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共促,但最终的解决需要学生自己去管理时间、管控不良行为、学会调整心理和情绪。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手机等3C产品对学生诱惑很大,培养自我管理、自我规划、自我调适能力尤为重要,学校应把这些作为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学校和家长都有责任帮助和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休闲时间不能被电子产品占用,引导他们回归同伴,在运动、游戏、文艺活动中活跃身心、陶冶情操。

5.推广解决睡眠问题的好经验

世界其他国家、我国一些地区实施的推迟上学时间确实能缓解中小学生睡眠问题,还能带来学业成绩提升、促进身心健康的效果。但在实施中要避免一刀切,要切实根据地区、学校、年级的特点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把作息时间的安排与学校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推迟上学的效果。学校要考虑家长的实际情况,为那些必须早去学校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服务;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午休环境和条件,让孩子们每天中午能有半个小时左右的休息时间;要总结所聘请第三方机构监控中小学生睡眠、视力、营养等健康状况的措施,在合理的周期内对中小学生健康状况进行科学监测,充分了解身体健康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制定有效的制度。对睡眠状况的监测,要从单纯关注睡眠时长转向关注睡眠整体质量,这样可以避免把与标准睡眠时间相差很少或虽然睡眠少但自己无影响的人列入不良睡眠人群中,引起不必要的焦虑与担忧。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村教育.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显示“00后”中小学生睡眠不足 运动不足 阅读不足[EB/OL].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CJY201611006.htm.

[2]刘伟平.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作业负担较重[N].郑州日报,2014-06-22(01).

[3] 刘欢.谁“偷”走了孩子的睡眠[N].北京日报,2019-03-18(06).

[4] 秦玉友,赵忠平.营养好不好?睡眠足不足?锻炼够不够?[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5] 朱林.把挤压的睡眠时间还给中小学生[N].工人日报,2016-12-11(03).

[6] 袁帆,郭海军,冯甘雨,等.四城市中小学生睡眠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7(03).

[7] 樊未晨.谁抢走了孩子們的睡眠时间[N].中国青年报,2019-01-07(05).

[8] 王有佳,李红梅.把酣睡还给孩子[N].人民日报,2011-07-14(19).

[9]李澈.各地打响中小学生睡眠“保卫战”[N].中国教育报,2018-04-02(01).

[作者:丰向日(1973-),男,山西山阴人,天津师范大学战略规划办公室,主任,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睡眠中小学生健康教育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早产儿不同体位护理对其心肺功能睡眠呼吸暂停胃潴留影响的临床研究
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对睡眠生理的不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