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精益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

2020-11-12 12:06吴拥军储年生李锟林
船舶与海洋工程 2020年5期
关键词:船厂造船精益

吴拥军,储年生,李锟林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上海 200137)

0 引言

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精益思想”和“精益生产”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成功实践,已逐渐成熟,现已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网络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精益生产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技术的应用能使其更加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和智能化。

在造船领域,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造船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造船效率不断提升,但与汽车、飞机和钢铁等其他传统制造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需在精益思想和精益生产的指导下继续不断努力。

此外,造船供应链管理在精益生产方面也明显落后于其他先进制造业,仍需构建以精益思想为指导,以信息共享为支撑,以供应商合作为核心,以供应链库存控制为枢纽,以绩效评价为保障的船舶工业企业精益供应链管理体系框架,将精益思想纳入船舶工业企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使供应链管理的各个节点都能达到精益的效果[1]。

1 基本概念

1) 准时制(Just-In-Time, JIT)是一种基于策划地消除所有浪费和持续提高生产率的制造理念,包含从设计到交付的所有生产阶段,生产最终产品所需的所有作业活动的成功执行。JIT的基本要素是证明产品为零缺陷的,通过减少设置时间、等待时间和批量大小及持续改善作业来缩短交付周期,并以最低成本完成这些活动。广义上讲,JIT适用于所有形式的生产,包含作坊式、流程式和重复性的生产及服务业。

2) 精益生产是通过变革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使生产系统很快适应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并使生产过程中的无用因素得到精简,最终使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各方面的结果最好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与传统的大生产方式不同,精益生产的特色是“多品种”和“小批量”。

3)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直至通过销售网络将产品和服务交给消费者的流程,是包含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的一个网链结构[2]。

4) 供应链管理是有计划地组织和控制从最初原材料到最终产品及其消费的整个业务流程,对供应链过程中涉及的跨部门、跨企业、跨产业、跨地域运作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及运作管理的活动[2]。

2 造船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与其他制造业相比,造船业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单件定制化生产方式,在没有经过试制、试验和定型,甚至设计尚未完全完成的情况下就开始生产,同时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等特点,这就使得造船过程具有定制化、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特点。造船供应链管理的特点是由造船行业的特性决定的,必须通过打造精益供应链来解决。

1) 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看,造船供应链属于短链。船厂在完成船舶建造,达到合同和规格书对性能指标的要求之后,直接在船厂码头将船舶产品交付给船东,完成产品交付。一般供应链结构(见图1)中,需求侧涵盖了分销和零售环节。以船厂为核心企业的造船供应链结构(见图2)中,并不包含分销和零售环节,而是直接面对终端用户,整个供应链是倚重供应侧的短链。

图1 供应链结构图

图2 造船供应链结构图

2) 复杂性。在建造船舶过程中,从船体和舾装2个方面对主要材料设备进行分解(见图3),可将其分成总段、分段、片体或舾装、部件或托盘和零件等5个层级,涉及到的物资约有1000种,建模零件数约有50000个,所有涉及原材料的标准化率均小于10%。按造船“建模2.0”的指导思想,以这些中间产品为对象,以各中间产品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基础,分层次/类别制订计划并保证相互衔接、相互保障和推拉结合,满足造船流水线连续、均衡、高效运行[4]。这就意味着,造船供应链需确保这1000种物资按生产需求,以托盘和批次为单位,以适当的技术状态和适当的时间到达船厂指定的区域[5]。

图3 物资结构分解

3) 低标准化率。当前造船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从船舶产品特性的角度看,基本上都是个性化的需求,除了游艇和小型标准船型,没有船舶是真正意义上的批量生产的。从船舶产品的原材料和附件的角度看,经过精益化设计之后,造船所需的钢板和型钢都有特定的材质、规格和尺寸出现,管子、铁舾、管舾和电舾装等托盘类物资的生产厂家均根据船厂设计的制造图进行物资生产,并将其配送至船厂的预装场地。设备类物资更是如此,均签订技术协议,按要求生产、试验和验收之后发送至船厂进行安装和调试。在原材料中,只有紧固件、管材、管附件和电缆附件等采用标准件,据不完全统计,造船所需原材料的标准化率不足10%。

4) 不确定性。造船供应链管理的不确定性是由造船定制化生产和标准化率低造成的,而非先研制、试制和定型,再生产。一般造船项目在船厂签订合同阶段只有规格书、总图等初步的设计方案,在主要设备订货、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等生产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开始生产。选择供应商和确定订货要求往往需在技术条件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就完成;同时,由于标准化率低和定制化生产,如舾装件和管子等都是供应商按船厂提供的图纸生产的,一旦产品出现质量或交货等问题,且无任何可替代产品,只能依靠技术或管理的手段化解矛盾,这都给造船供应链管理带来了不确定性。

3 精益思想在造船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集团”)倡导的“建模2.0”就是以构建高效、柔性的造船生产流水线和实施量化的精益管理为主线,以中间产品为对象组织生产,开展设计、生产和管理一体化综合数字设计,实施壳、舾、涂一体化精度制造,形成高效、柔性的制造流水线;同时,以计划为导向,以预算为框架,以流程为基础,以标准为准则,实施信息集成与网络一体化运行,实现量化精益管理。在建造船舶过程中,将“建立量化管理目标体系与评价办法、实现任务量化到工位、绩效量化考核到个人、基础管理信息数据采集统计分析”作为技术路线图,最终实现精益管理[4]。

中船集团下属各骨干船厂围绕“建模2.0”的9个核心要素和27个主要工作方向积极探索,使得其造船在效率提升和成本管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造船供应链管理是造船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精益的供应链管理能为造船精益生产创造条件并提供保障,离开精益供应链管理就无法实现精益生产。

4 造船精益供应链管理体系建立

该体系由7个子体系构成,各子体系之间的关系见图4。

图4 造船精益供应链管理体系构成

1) 物资标识解析体系:从原材料种类、专业、安装阶段和托盘名称等方面建立整套物资编码体系,并将其运用到设计、生产管理、物资采购、物资管理和安装检验等造船全流程中,同时通过条形码和二维码等手段使物资编码成为设计、生产和管理一体化的语言基础平台。

2) 供应链管理策略:从物资的重要性/复杂程度和价值大小2个维度分析,将复杂程度高、价值大的关键设备定义为A类物资,将次要设备定义为B类物资,将原材料和舾装托盘定义为C类物资,对这3类物资和供应商制定的专门的策略和管理办法进行分类管理。

3) 物资托盘体系:造船过程中,在以中间产品为核心的壳、舾、涂一体化造船思想的指导下,建立以精益设计为前提、以托盘为单位的物资体系,每个托盘对应1个专业大类下的1个安装阶段,并对应到1个派工单中。

4) 精益计划体系:通过制定出图标准和物资/设备纳期标准,并定期维护,组织生产原材料、舾装托盘和设备等物资的生产纳期看板;同时,与供应商生产报告联动,协同进行双月滚动和周度完成情况监控,形成供应链管理精益计划体系。

5) 物资采购体系:从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建立包含物资采购审批、入库检验、发放和付款全流程的物资采购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将物资管理与企业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有机结合,实现全面成本管控和预算管理。

6) 供应商管理体系:建立一整套涵盖供应商准入、计划协同、生产报告、评价模型和分级管理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并在生产运行中持续改善,实现船厂与供应商共同成长。

7) 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在生产准备需求满足率、内部客户需求满足率和质量合格率等有效性指标得以保证的前提下,从钢材库存周期、在库周转率和资源产出比等维度对造船供应链管理有效绩效进行评价,不断分析管理短板及其产生原因,实现高效的供应链管理。

5 建立造船精益供应链管理体系的重点和难点

1) 计划刚性:在造船精益供应链管理中,船厂、供应商和内部物流必须严格遵守计划,保证其权威性和严肃性,若在生产和生产准备过程中出现波动,需先调整计划,不允许出现脱离计划的调整和计划延误,一旦有计划延误,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弥补,并以不影响关键路径为前提,将供应链的受影响程度降到最小。同时,应保持计划系统本身的协调一致性,出图计划、纳期计划和生产日程中不能出现任何的倒挂和不合理因素,各级生产管理人员要关注计划,梳理计划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2) 风险识别与管控:供应链中产品的质量不高和交期延误、运输物流过程中的各种事故及仓库火灾等都会给生产带来巨大影响,必须认真分析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对识别的风险点进行监控和管理并制订应对措施和预案,通过对供应商的生产、质量管控和运输等环节进行有效监控,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做好必要的准备,一旦发生风险,能通过有效应对将损失降到最小。

3)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造船物资种类繁多,且部分物资形状各异,不利于进行标准化的包装和堆放管理,必须分类别采取仓储、堆放和周转方法,条形码和二维码的物资管理方式,并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5G等技术在供应链管理相关环节中的应用。

4) 造船产业供应链管理生态建设:从设计源头开始策划整个国家的造船配套能力建设,将设计院所、船厂、船舶配套企业和船东等统一纳入造船供应链管理体系中,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壁垒,提升整个产业的资源配置水平和效率,通过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营造良好的造船环境。

6 结 语

造船精益供应链管理的难度和挑战是由造船的特点决定的,在实施过程中没有任何捷径,必须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全力建立精益供应链管理体系,在不断的实践中查找不足,持续改善和提升[6]。在精益供应链管理实践中,一定要有系统思维,以体系的方法全面评价造船供应链的运行质量和绩效水平,不能片面地理解库存、成本和质量,只有使总成本最低、产品质量全面提升,才能真正实现供应链最优。同时,注重内外协同,既要服务好船厂内部客户,又要巩固与供应商的良好合作关系,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船厂造船精益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探究基于精益建造理念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模式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致船厂
江苏省无锡船厂有限公司
人大代表的“扶贫船厂”
掌握核心技术 赢在精益制造
何丰妍油画作品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SPP造船洽商10艘MR型成品油轮建造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