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学习效果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广州某高职院校为例

2020-11-12 05:42夏雪艳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能力课程

夏雪艳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000)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整个社会按下了“暂停键”,校园更是处于停摆状态。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保障生命健康,教育部发布了《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高厅〔2020〕2 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求各高校充分利用省、校两级已上线的慕课、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及平台,积极开展线上教与学,并面向全国高校开放免费的在线开放课程近2.4 万余门,保证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实质等效[1]。

响应教育部号召,广州某高职院校在2020 年2 月23 日也发布了“不返校,不停学-关于疫情延迟开学期间教学安排的说明”,明确提出该校自2020 年3 月9 日开展线上教学,并提出2 月24 日至3 月9 日学生进行网上自主学习,同时对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进行了详细说明,该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共有5 个,分别是毕博、职教云、超星学习通、智慧树、课堂派。后面教师们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又使用了群课堂及腾讯会议[2]。

此次线上教学是全面的,全新的模式,教室地点由传统的教室公共空间转变为家庭等个人空间,由师生面对面的教学转变为隔空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挑战。尤其是在线教学初期,学生和教师的情绪起伏比较大,教师不想当主播、学生不想上网课呈现出一种趋势。

目前,线上教学已经开展一个多月,学生是否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线上学习效果如何,接下来学生如何进行线上学习。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框架,以主动建构性、学习情境性以及社会互动性三个维度设计了问卷内容,试图了解该阶段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这里需要强调的有两点:一是学习效果内涵的界定是多重的,包含知、行、意等多个层面。此处的学习效果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认知层面,关注学生主动参与在线课程学习的状况以及是否明晰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侧重于学生自评;二是学习效果的测量本身存在困难,尤其是短期效果。目前绝大多数学习效果评价方法来源于教师们的实践经验,而非来自脑科学和学习科学。这种状态使得目前的学习效果评价很难谈得上科学[3]。此次学习效果研究仅限于该校学生一个月的在线学习效果,时间短,评价方式主观,仅为学生提高在线学习效果提供相应建议。

本文以广州某高职院校为研究样本,对该校的大一、大二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抽样数据是879,试图了解该校学生线上学习效果。此次问卷发放的时间是2020 年4 月10 日,刚好是该校学生线上学习一个月的时间节点。

一、研究设计

(一)调查工具

本研究调查问卷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围绕线上学习特点而设计,包括课程主动参与度、学习体验感和满意度、师生互动、学生个人背景和学习环境四个模块。

(二)样本

调查对象主要为该高职在校的一到二年级学生,数据采集时间为2020 年4 月10 日。问卷投放1200 份,回收有效问卷879 份,回收率73.25%。从性别分布看,男生占55.6%,女生占44.4%;从年级分布看,一年级占72.2%,二年级占27.4%,三年级占0.3%;由于三年级样本代表性不足,因此从分析中删除。居住地网络条件非常流畅占61.8%,不稳定占38.2%;在使用何种工具进行线上学习中,单纯使用手机占42.5%,单纯使用电脑占3.5%,混合使用手机和电脑占53.9%。

1.课程参与度

课程参与度包含学生上课时的状态、提前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课堂与教师互动程度三个调查内容,这三个内容的设计显示了学生在线上学习的投入程度以及主动参与学习的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上课时的状态中,全程认真听讲且与教师互动频繁占到77.2%;边玩边学占17.2%;手机/电脑放一边,做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占1.9%;其他占3.6%,如图1。提前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57.9%的学生选择了是;42.1%的学生选择了否。课堂与教师互动小于等于1 次占到24.3%,1 和3 之间占到43.7%,大于3 次占到32%。

图1 学生上课状态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参与和教师的互动。

2.社会互动性

社会互动性包含课堂与教师互动方式,课堂发言方式两个调查内容,这两个内容的设计显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习媒介之间的互动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课堂与教师互动方式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占89.2%,小组自由讨论占4.4%,其他占6.4%,如图2;课堂发言方式中群聊占到30.8%,语音占38.3%,视频+语音占30.8%。

图2 课堂与教师互动方式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该阶段的线上学习仍然是教师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甚至失去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如面对面的交流。同伴之间的互动非常缺乏,而且缺少真实体验感;学生与学习媒介之间的互动不明显,甚至没有体现,这些说明了交互体验比较差。

3.学习体验感和满意度

对于这段时间学习的效果,学生的满意度共分为五个指标,其中不满意占到了9.3%,非常满意占到了29%,满意占61.6%,如图3。关于学生的学习体验:问卷内容设置了两个开放题试图了解学生这段时间的学习体验,一是“与线下学习相比,你认为线上学习最大的优势是”,大部分学生的选择是上课时空的便捷;二是“你期待的线上学习”,学生的选择从高到底依次是课堂互动方式多样化和课堂互动次数的增加、增加课堂的真实情境感(如开视频上课、AR 上课)。从以上调查可以发现对于线上学习,学生迫切需要的是增强情境性学习,提升课堂的真实感,从而才会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知识的学习,提升交互性感受。

图3 线上学习满意度

二、研究结果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该阶段学生学习呈现主动参与知识构建的机会不足、学习情境性体验不足、社会互动性不足三种情况,也反映出了学生迫切希望改变目前的学习状态。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客观因素,如缺乏学习教材、网络不稳定;也有主观因素,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总的来说,影响学生线上学习效果的因素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是互动性差(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网络的延时性导致教学及问题反馈不及时,具有滞后性)、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自制力不够、上课容易分心)、网络问题(网络不稳定)、实操课流于形式,缺乏实践(如体育课、形体课)、缺乏教材及相应的教学资料,缺乏相应的学习氛围、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学习平台过于繁杂,难以应付等。总的来说,学生学习形态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交互水平一般,社会临场感一般。

(一)交互体验差,直接影响学生在线学习效果

交互体验是学生参与课堂知识学习非常重要的标志之一,它也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交互体验可以分为三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学习媒介之间的互动。该阶段的线上学习只呈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缺乏另外两种互动模式。同伴互动是提高学习兴趣、探索知识外延至关重要的一环;学生和学习媒介之间的互动是保证学生提高学习质量、也是增强另外两种互动方式的基础。然而唯一存在的师生互动也并未达到理想效果。首先部分教师选择无视频方式开展线上教学,这导致了学生与教师之间无法实现“同步教学”,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上课真实感;其次教师建立用于课程讨论的班级QQ 群没有达到实际效果,参与讨论的次数少,讨论效果差;再次网络的不稳定,学习平台存在的bug 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无法做到网络实时同步互动。

因此,该阶段的线上学习既达不到深度学习的程度,也只触及到浅层学习的表面,实际接收效果比传统教学效果差。交互体验差直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停留在表面。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被迫下降。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决定了学习效果的高低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线上学习关键因素。该阶段线上学习学生普遍反映了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对于该阶段线上学习最大的不足,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提出是自主学习。在线学习环境因为其资源良莠不齐、信息量大、干扰信息多等特点,对学习者的自控能力、反思能力、元认知等方面的能力都有要求[4]。

该阶段线上学习由于缺乏客观条件的监督,学生无法保持和传统课堂相同的学习状态。部分学生提到学习时一方面会受到家庭琐事的干扰另一方面也会受到网络环境的干扰,导致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部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不足也影响了学生学习时的状态,导致学习效果不够理想。某种意义上说,自主学习能力较好的学习者更有可能取得不错的在线学习效果[5]。

(三)网络不稳定等客观因素降低了学生学习热情

网络不稳定导致师生产生时空差,一方面耽误了学习的时间;另一方面也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课程无法达到与线下课程相同的效果,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尤其是实操性强的专业学生来说,课程效果既不理想又乏味;学习平台的繁杂导致学生无法按时上课也让学生头痛不已。而教材等学习资源的缺乏是学生亟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最影响学生学习状态的客观因素之一。

三、提高学生线上学习效果的对策分析

影响学生线上学习效果的决定因素有很多,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本文主要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学生的角度探讨提高线上学习效果的对策。

(一)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快速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最佳能力。自主学习的首要特征就是主体的能动性,即学习由学习者主观意愿驱动和组织,而非受外界驱使。对于学生来说,自主学习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责任,体现在学习者要主动为自己所做的活动和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一是需要学生建立实时个人电子档案袋并进行实时检验和反馈,电子档案内容包括学习目标的设定、课堂参与互动次数的设定、课堂行为检验、课后学习内容的总结,主要是由学生个人记录学习过程并实时进行评价和反思;二是在线学习中学生要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运用多样化学习策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二)主动参与课堂互动

积极的交互体验有助于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学生提前搜集与课堂相关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经验,带着问题参与在线学习;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对于课堂中存在的疑问,及时向教师或同学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向教师申请参与课堂建设,如增加QQ 群的活跃度,积极参与并展示小组作业。此外,学生应多方位了解学习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三)创设真实情境化的学习环境

此次在线学习不同于以往的在线学习,两者之间具有相同性也具有个性。在线学习本身就是基于虚拟情境的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者容易缺失同伴,缺乏归属感。因此,学生个人需要增强社会临场感,举行在线课前和课后仪式,在学习平台或者QQ 群增强与教师和同学的情感联系[6]。除了创设真实问题解决的学习情境、添加探索性学习任务外,学生还要开辟独立学习空间,学习时间谨防家人干扰。

截止4 月22 日,部分高校已经发布了2019-2020 春季学期学生不返校,继续线上学习的通知,线上学习的路程还在继续。虽然此阶段的线上学习是战“疫”时期的不得已之举,但对学生来说也是一场学习革命。做好线上学习,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考验又是对线上教学的考验。增强线上学习的效果,学生应该身体力行,着重从自身出发,以个人长远发展为核心,做好规划。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能力课程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莲心宝宝有话说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