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玩2小时”对孩子多重要

2020-11-12 09:41黄蓉
大众健康 2020年10期
关键词:月龄户外活动下肢

黄蓉

近期,要求孩子“每天不玩满2小时不准写作业”的“虎爸”登上热搜,与传统“抱在手里怕摔了”的育儿观念形成强烈反差。那么,在放手让孩子运动和保护孩子免受伤害的矛盾中,家长到底该如何取舍?

“每天一万步,吃到七分饱,管住嘴,迈开腿”,这是成人世界信奉的健康法则。而孩子处在不断成长变化当中,科学运动又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我在门诊发现,爱运动的宝宝性格活泼,动作灵巧,思考问题反应快,体型适中偏瘦,不容易横向发展。出于儿童早期发展的理念,我们宁可宝贝“皮”一点但是爱运动,也不要把宝贝培养得过于乖巧不爱动。不同年龄段的宝宝,运动的侧重点不一样,下面为大家一一剖析。

初生小婴儿:重视俯卧位锻炼

人是在自然环境中优胜劣汰进化而来的。进化的关键在于运动变化以适应环境,所以说生命在于运动。那初生小宝宝,如何进行户外活动?

很多家长朋友理解的户外活动,就是宝宝躺在婴儿车里, 妈妈推着出去晒太阳,一幅岁月静好的模样。晒太阳没错,但“躺着”错了。躺着其实叫休息,不叫锻炼,最好能采取俯卧位锻炼。对于出生没多久的小婴儿来说,俯卧位是全身运动,是最好的锻炼,类似于大人跑步的作用,能让全身肌肉都得到锻炼。

小月龄宝宝还不会翻身,需要家长的帮忙才能实现俯卧位。家长可以帮助宝宝摆至俯卧位,双手重叠,放于宝宝下巴的下方,在身体前方头的高度,放个玩具逗引刺激宝宝抬头,有助于促进抬头和以后的爬行。

只要没下雨、风比较小,就可以带宝宝出去进行户外活动。

如果家长一开始就很少帮宝宝摆到俯卧位,那么有的宝宝以后就不习惯了,趴着就哭。怎么办?只有多尝试,让宝宝慢慢适应。通常次数不限,每天保持俯卧位至少30分钟。出于预防佝偻病的目的,建议每日户外活动在1小时~2小时,当然,这1小时~2小时都尽量让宝宝趴着,舒舒服服地晒屁股也未尝不可。

生后2周以上的小婴儿就可以到户外活动了。只要没下雨、风比较小,就可以带宝宝出去进行户外活动。特殊时期,可以先在自家阳台上锻炼,希望能晒到太阳,或皮肤能接触到白天的光线,注意不要隔着玻璃。

婴幼儿期:按月龄针对性锻炼

4月龄即可开始给宝宝做侧卧位锻炼。5月龄可以开始翻身锻炼和坐位锻炼。刚开始的坐位锻炼是在家长的辅助下让宝宝的胳膊肘伸直,手在前方支撑身体。

6月龄以坐位和俯卧位为主,偶尔可以扶站。8月龄~10月龄,以爬和坐为主。一开始用玩具诱导匍匐前爬,有时扶站。10月龄开始“四点爬”,即肚子不贴地,仅双手和双膝盖支撑身体,爬行时可以抓着床栏站起来。

11月龄的宝宝能扶着床栏横着走。12月龄以上就以站和走为主了。希望不用扶着,可以独自站立30秒。再过3个月,希望宝宝能自己走1米~2米。一岁半的孩子能扶着栏杆走楼梯,先上再下。满两岁了,希望能不用扶栏杆上下楼梯,会跑和双脚跳。此后,多让宝宝跑跑跳跳和上下楼梯,有助于孩子长高。

在情况许可的条件下,3岁的孩子可以开始骑三轮车或有辅助轮的自行车,从蹬半圈开始,直到能蹬整圈。

建议小于2岁的儿童不要看电子屏幕,每天久坐时间小于1小时。

儿童期:以身高为导向

适宜的运动有利于刺激生长激素分泌,刺激骨骺软骨增殖、骨化,促进长骨纵向生长。孩子运动还可以改善食欲,从而摄入更多的营养素。同时,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孩子在深度睡眠时可以分泌更多的生长激素, 促进长骨生长。

身高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下肢长骨的增长,比如小腿骨(胫骨)和大腿骨(股骨)的增长。而膝关节是连接小腿骨和大腿骨的关节。所以,促进身高最主要是下肢运动和对膝关节有碾磨作用的运动。比如跳绳、踢毽子、跑步、快走、爬楼梯、骑自行车、游泳等。

按照最新学龄前儿童运动指南建议,每日儿童进行各类活动的时间希望能大于3小时。其中,两小时是户外活动,而且中等强度的下肢运动不少于1小时。

推荐促进长个的运动方式

4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请专业教练教游泳。

大于6岁的孩子可以开始练习跳绳,为小学阶段做准备。跳绳对于场地要求不高,可以在自家阳台上进行。跳跃是促进身高排第一的运动,每天500下~1000下。跳跃是靠自己的力量脱离地心引力才有助于长高,所以不推荐蹦床。可以穿运动鞋(鞋底有弹性能减震),也可以在地上铺一块地墊以减轻地面的缓冲力,保护膝盖。

对于大孩子来说,每日坚持下肢运动40分钟~60分钟有助于长个,交替运动效果更好。可以选择跳绳与跑步等交替进行。跳绳是按个数计算,跑步、快走、爬楼梯等其他下肢运动则按时间长短计算。比如今天跳绳1000下,明天跑步40分钟。下午或傍晚运动的效果,优于上午。

如果孩子的骨龄到了13岁~14岁,已经进入身高增长的后期阶段,建议在上述下肢运动的基础上加入拉单杠运动或倒挂悬垂(倒挂金钩),每天至少15分钟,从而拉伸韧带和椎间隙,促进最后躯干骨的拉长来改善身高。

生命在于运动,对朝气蓬勃的儿童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不要用过度保护的爱,禁锢了孩子探索世界的运动能力,而是要创造和提供安全的环境,让孩子在运动中释放天性,成就自我。

猜你喜欢
月龄户外活动下肢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你的宝宝会这些手势吗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研究
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认识和了解HIV感染诊断和疾病进展的预测指标——CD4+T细胞
下肢最怕“凉、麻、痛”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实践探究
户外活动开始啦
宝贝的大运动发展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