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慕课建设谈高职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
——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基础会计理论与实务》为例

2020-11-13 02:09张志萍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精品学习者

张志萍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济源459000)

一、从精品课程、慕课到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回顾

(一)初次建设精品课程(2003—2010)

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宣布实行开放课件计划。从此“开放共享”在世界各校迅速传播,开放教育热潮兴起。2003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国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正式拉开序幕。从2003年到2010年,众多课程按要求建网站并提供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库、实践指导以及3位主讲人45分钟以上授课录像等资料,3910门课程通过国家精品课程评审。

申报成功的课程大部分2—3年实现了全程授课录像,并向社会开放。促进了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但部分课程网页无法打开、IP 受限、找不到文件等,说明此阶段精品课程建设和应用并未得到重视。

(二)以慕课为代表的中国特色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形成(2011-2015)

2011年,网络课程资源日渐丰富,随着国外慕课、微课兴起与传播,我国课程建设由注重课件展示转向从学习者角度设计课件;由展示高校教学水平转向为校内外学习者提供学习平台,并有逐步实现市场化运作趋势。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先后发布《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等文件,强调要突出开放、共享与应用,要在原有精品课程基础上转型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立项新建一批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开放、共享与应用等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2012年9月5日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三通两平台”建设号召。经过建设,“三通两平台”建设效果明显:以慕课为代表的中国特色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基本形成,以爱课程网为主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初具规模,为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大力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三)强化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应用(2015-至今)

2015年4月,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对中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一,我国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贯彻“以评促建”建设思想进行开发和建设,有精品课程建设经验、完整细化评审体系、反馈体系,充分考虑学习者特点,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

第二,“爱课程”网是近年大多课程资源发布的主平台,内容展示清晰,有检索功能、学习社区、讨论区等,还有其他网站平台也各具特色,再加上各高校从模块分布服务需求入手开发校内课程共享平台,既方便课程持续更新、数据采集,又能更好地了解学习者动态,分析学习效果并及时评价。

第三,在线课程的开放和共享,使校内外学习者(MOOC)借助电脑或手机,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学习。对于校内教学(SPOC),课前对已发布学习资源进行线上预习,课中强调重难点、解析学生疑难问题,课后归纳总结,实现了线上课程与线下教学结合,促进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评审与认定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不仅可以提升教师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促进教师重视教材编写、资源整合、教辅软件开发以及微课制作;而且可以解决学习者受学习时间、空间限制,解决学习者水平、学习门槛等制约问题。所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来受到高度重视。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评审认定有严格评定标准:首先,应在公开课程平台认证上线一年以上并完成至少两期教学活动。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其次,反映学科专业最新动态和教改教研成果,内容更新及时、大规模在线开放特征明显;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内容体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供测验、作业、考试等资源;充分开展在线教学活动并有讨论、答疑等环节,互动充分、社会影响大、共享范围广、示范性强。

2017年、2018年分别有490门、801门在线开放课程通过国家教育部评审。其中,高职院校分别为:22门、111门。会计课程理论枯燥难学,2017年没有高职会计课程通过评审,2018年通过评审的纯会计课程仅有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会计理论与实务》一门,该课程充分考虑了高职学生共有特质,而且具有独自特点。走过了:学院精品课程、河南省在线开放课程,到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之路,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三、高职院校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

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学生来源成分复杂、水平不一,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再加上会计理论枯燥乏味,所以,不仅要注重开放、共享与应用,还应从趣味、通俗、实用等方面加强引导。下面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进行说明。

(一)建设过程

1.初建学院精品课程。基础会计课程是经管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会计学生入门课,但大部分高职会计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影响后期课程学习。从2005年开始,组建团队建设网站,筹建课程资源;2006年,建成学院《基础会计》精品课,不断建设与应用。教材是课程建设的一部分,为了建好课程,参考借鉴大量优秀的会计教材,多次与主编沟通,甚至专程到山西财专、安徽商贸、河南经贸等学习请教。2009年8月主持编写的《基础会计》教材正式出版并多校使用,2011年7月修订后再版。

2.再建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2年以来,随着环境变化,课程更加务实,要变革课程首先要变革教材: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整合内容,调整思路,将2012年来的“理论讲授+分散实训”、“理论讲授+集中实训”到“课证融合”+“纯手工与软件”双环实训,调整为“分散+集中”综合实训和理实一体化教学。重新编写《基础会计理论与实务》教材。以教材为依托,2014年12月,《基础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被立项为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从2014到2016年课程建设期间,根据教材建课程,根据课程改教材。2016年6月《基础会计理论与实务》的主、辅教材正式出版,同年10月精品资源共享课通过学院验收。

3.继续建设河南省在线开放课程。2016年11月,《基础会计理论与实务》继续申报并立项为河南省在线开放课程。首先,重申组建课程团队。接着,根据最新教材,将课程内容划分为100多个知识技能点,将任务分配到人。每一个微课都经过了:书写脚本、制作PPT、录制视频、音频与PPT 动画合成、人像合成等环节。2017年4月初,课程初次上线发布:

第一,发布开课公告。包括:课程介绍页、公告、评分标准、教学单元内容等;第二,上传资源。平均每周上传4-5个微课,每一个微课配套上传:视频、字幕、PDF课件、讨论题、视频中及视频后试题、答案以及周测题及答案、周作业及评分标准等;第三,关注讨论区。讨论区包括教师答疑区、课堂交流区和综合讨论区。老师要在讨论区发布问题并经常关注,和学习者线上互动和交流,不断解答疑难问题;第四,每周发布新课,发布考试题。第一周开课后,在课程持续期间,除了每周发布新课外,临近期中、期末,要提前发布考试题。

截止2017年8月,86个微课及配套资源陆续上线发布。通过了河南省教育厅第一次、第二次审核,并取得多项成果,获得河南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组二等奖、微课比赛一等奖等。

4.积极申报、认定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018年暑假,针对课程在线发布情况和既有的后台数据,取得河南省教育厅和学院支持,积极申报国家在线开放课程。2018年9月,课程第四次上线发布,30%以上资源更新,讨论区活跃度明显提升;2018年12月,通过国家教育部评审,2019年1月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二)应用中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根据上述表1、表2中教育厅提供的后台数据:前后期选课人数稍有增减变动,视频在完善、更新,测试、作业在提升、改进,发布公告数量增加,讨论区的交流互动发帖数明显增加,学习氛围在好转。截止目前,课程第六次线上发布进行中,在2017年86个微课基础上继续更新、完善,全部视频再录制,补充增加作业、讨论题等,加强互动交流,整体效果不断提升(见表1)。下面以第五次课程发布为例分析说明:

表1 第一至五期参与学习者有关情况汇总表 (数据来源于平台统计整理)

从表1可知:“测试”总体较好;“作业”存在问题较大,第五期有所改进但仍不理想。“考试”第四、第五期比前三期有改进,成绩有所提高,期末考试改为平时、期末两次考试,效果较好,“讨论”从数量看在增加,但内容质量上还需提升。

1.“周作业”得分较低。首先,“作业“多了一个“评分”环节。不仅要设置“作业开始”、“作业截止”时间,还要设置“开始评分”和“评分截止”时间。时间的顺序如果设置错误,后期更正,平台系统暂不认可,期末评定成绩不能确认。第一期经验不足,第二、三期,教师增加了作业量,但疏忽了细节问题,导致一部分作业成绩无法确认。第四期、第五期有所好转。

2.“考试”成绩整体不高。由表3 可以看出,前三期考核成绩低、参与者少,尤其是第二、三期。原因是考试题发布较迟,考试时间持续较短。第四、五期有所改进但仍需要再提升;在线考试采用客观题,但本课程的考试非常适合主观题。

3.“讨论”区师生交互较少。讨论区问题表现为以下两点:第一,主贴数量不多且师生交互不足。“课堂交流区”应是主讨论区但主贴数量少。如《基础会计理论与实务》第二期(见表2),发帖总数为22324 条,主讨论区的贴子数量仅为318条,在6226 名学习者中参与互动的学生仅有466人;第二,讨论多顾及数量不顾及质量。除了本课程,很多课程将发帖数量作为考核内容之一,致使部分学习者不顾及发贴质量,甚至存在复制、粘贴现象。

4.达标人数不多。对比各期“视频观看人数”发现,开课前参与学习的人数不多,随着开课进度的增加,参与课程的学习人数才逐渐增加。比如第四期、第五期,前期人数少,后期随着课程发布、资源更新,人数增加较明显,但达标人数不多。如第五期(见表2)

表2 第五期达标人数统计(爱课程网数据统计)

在参与学习的6226 余名学习者中,60 分以上达标人数为151人,占比2.5%。其中80分以上优秀学员仅为38 人。分析原因:平时学习、考试均无人管控,再加上学分转换暂未落实,对课程完成与否、考核通过与否等没有要求,大多数学习者随意性强。以上问题的存在,说明通过评审的在线课程也需要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改进。

(三)改进和应用建议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课程学习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习题设计、视频制作、平台维护等,同时也要讲究在线教学的技巧。

第一,提高慕课建设质量并加强应用,吸引更多学习者参与学习。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核心是精品,而质量是精品的保证。在开发建设课程时,要以质量建设为核心,突出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充分发挥在线开放课程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提升课程资源建设质量,吸引更多学习者参与学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学习效果。

第二,汇聚和优化应用服务平台,优势互补,不断改进。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平台中,由爱课程网携手网易云课堂打造的“中国大学MOOC”上榜比例最高,平均占比70%以上,还有智慧树、超星、学堂在线等也各有优势,国家应鼓励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团体等不同社会主体积极开办各具特色的慕课平台,各平台互相学习改进,比如中国大学MOOC 平台的时间修改确认、内容顺序调整、讨论区复制粘贴的杜绝等,还有校内课程共享平台,既方便又实用,多平台各自发挥优势和特色,扩大覆盖面,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形成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建设并应用在线开放课程。从申报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到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评审认定,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再加上后期课程的维护和应用等,付出的代价难以计算。

第四,增加师生互动并把发帖数量与贴子质量纳入考核。教师首先要做到在交互中积极主动:增加发表主贴数量、有计划组织讨论,鼓励学习者多发帖并要及时回贴;不定时检查帖子质量,利用域外成绩和教师调控权限把发帖质量纳入考核,提高交互在考核中的比例等,针对学习者分布不定,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公众号等加强管理,也可根据情况安排见面课,面对面交流,取得更好教学效果。

第五,建议政府尽快出台学分认定文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建议政府部门应尽快出台政策,促进高校利用精品开放课程学习平台开展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在线教育研究和制度设计,制定学分认定、证书发放、学籍管理等方面的规定,使本校和其他高校更多学生参与学习和交流;鼓励各高校采用“远程教育+本地辅导+学分转换”的教学模式,深化应用,规范学分转换制度,发挥在线开放课程(MOOC)最佳效果。

同时,在课程发布与管理上,还应注意以下细节问题:1.做好充分的开课准备。2.课程管理要形成机制。做好人员分工,加强对学习区、讨论区的日常管理,包括发帖、回帖等工作安排;每周发布内容的开课时间、发布状态要及时检查,随时关注后台数据变化,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充分考虑网络学生不可控因素,留充足时间测试、作业和考试。

另外,要发挥好域外成绩和教师的调控作用,引导鼓励更多人参与学习与交流,提高综合课程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精品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党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以南宁市委党校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高职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