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20-11-13 02:09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思政英语教学院校

杨 青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710300)

一、引言

2020年5月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互联网+”的发展,近几年“互联网”+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发展成效有目共睹。“互联网+”其本质是“互联网+传统行业”。然而,这并非两者简单相加,而是借助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构建发挥各自优势的新形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出现“互联网+”微课、“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管理、“互联网”+O2O 教学模式、“互联网+”ESP 英语教学实践等研究视角,其研究内容和范围遍地开花,成果显著,有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然而这种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开展线上教学,所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与评价都离不开网络。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强调其实践应用性,服务专业教学以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互联网+”理念无法涵盖高职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那么如何才能使“互联网+”这一普适性理念与具有职业特色的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呢?正是基于此提出“英语+”概念。

二、“英语+”概念

“英语+”概念是以学生的“学”为目标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多元融合,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全方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融合多方面元素,全方位进行高职英语教学的创新和突破。

“英语+”旨在融合英语学科教学、职业素养教育、不同专业特点、终身学习引导、思维习惯培养、思政育人等于一体,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运用互动式教学平台,以小组协作学习模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探索高职教学创新模式。

“英语+”不单纯只是一个概念,而是旨在研究整个高职英语教学体系,以信息技术灵活运用于教学为基础,不以单纯教授学科理论知识为目标,从教学内容、方式、目标、实践和应用等方面创新教学模式,服务教学实践。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英语+职业化教育”“英语+学生专业”“英语+互联网”“英语+育人”“英语+思辨能力”“英语+多元评价”“英语+对外交流”等方面。通过将这些因素融合为一体,创新教学模式,从而适应当代大环境下教学和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三、构建“英语+”教学模式的意义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如何在信息化背景下创新教学模式以更符合当代学生需求,以及如何培养高素质综合应用型英语人才是近些年英语职业教育关注的焦点。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以职业化教育为目标、信息化技术应用为切入点,进行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使教学现代化,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挖掘高职英语课程的思政文化元素,并将其“润物细无声”式的融入语言技能的教学当中,全面提升高职英语教师的赛项技能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实训实操指导的创新性实战,但全方位综合考虑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研究成果却很少见。“互联网+”概念融合涉及到教学环境、教学环节和培养目标等全方位因素,探索适合高职英语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并将这一研究成果融于后续的教学实践中,使英语教学切实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服务。

四、“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一)“英语+”职业化教育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教育教学的职业化发展是体现学校社会化服务功能的主要标志。各高职院校有自己独特的行业特色,因此应将培养学生职业化的教学目标与办学特色紧密结合,把高职院校的职业化教育理念融入学生的内心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他们成为学校的“品牌”代言人。通过综合分析,“英语+”职业化教育可按如下发展脉络尝试:首先,利用对全体新生进行入学教育的时机,让学生明白学校的专业行业特点、办学定位、培养目标等,其中学生个体的职业化发展最为关键,而要在职业化道路上走的更远,必须辅以英语技能,为学生牢固树立英语教学贯彻职业教育始终的思想。其次,各个专业要进行市场调研,深入企业了解不同岗位的英语需求,收集就业单位对学生英语技能的要求,并将对英语的需求纳入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英语+”职业化人才;第三,对英语的需求进行细化。可通过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分解教学任务等方面,设计重在培养学生职场应用英语能力的教学任务。

(二)“英语+”课程思政

高职英语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课程,同时兼有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功能,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根据培养目标,英语学科的人文性与课程思政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等方面的理念不谋而合。根据语言学习规律,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学情,高职英语教师应把思政教育、人文教育和语言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课程思政理念贯穿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的新格局。第一,课堂教学是灌输课程思政的主战场。受外国文化、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影响,高职学生对我们国家崇尚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念会逐渐淡化,英语课堂是发挥其思政育人的关键渠道。教师可深挖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思政元素,包括思政教学目标、思政教学重点、思政教学设计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辩论或讨论,辩证地看待各类意识形态背后的精神实质,吸收精华,摒弃糟粕,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合体,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把第二课堂与思政教学相结合。

(三)“英语+”思辨能力

最新修订版《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英语学科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思辨缺席”,会造成学生的思辨能力整体欠佳,主要以被动学习知识为主,缺乏创新意识,难以适应职业岗位对英语技能的需求。如何摆脱这一困境呢?第一,优化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围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开发设计英语课程体系,重点开设技能型和职业型课程,如英语基础课;语言、文化知识课;职业英语和文学鉴赏等。第二、通过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倒逼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职业英语技能大赛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信息处理、沟通协作等基本职业能力以及思辨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在平时集训中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形成个人的独立主见,并发掘他们头脑中的“闪光点”、“异次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并能合理论证。

(四)“英语+”互联网

“英语+”互联网是“互联网+”英语的反说。后者强调所有与英语教学相关的活动都以互联网为载体、为导向来设计,突显互联网在学习上突破时空限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资源丰富多样、答疑解惑实时交互等方面的优势[4]。而“英语+”互联网则淡化了互联网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媒介作用,把重心转向了英语。这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即在在线慕课学习、翻转课堂教学、线下线上协作等新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云平台、手机、课前自主学习、互助讨论评估等新工具,实现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路径、教学方向、评估标准等三个方面的构建。

(五)“英语+”学生专业

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与学生专业学习结合度不高,两者各自独立,相互脱离,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和未来职业规划,教学重心应向行业、专业领域倾斜。可按照公共英语→行业英语→专业英语的步骤实施。第一学期开设公共英语,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教会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第二学期开设行业英语,以行业大类(如经管、汽车、建筑等)等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与素养要求为依据,过渡到行业英语,课程教学设计注重语言基础知识与职业素养相结合,教学模式面向职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六)“英语+”多元评价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只是简单地把期末考试成绩或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B 级通过率作为评价英语教学效果的主要数据,这些仅从某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在现阶段的掌握情况,无法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英语综合水平。首先,可以把期末考试或A、B级成绩作为终结性评价结果,占比40%;其次,课堂形成性评价。包括基于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慕课在线学习情况、团队协助、小组展示、个人课堂表现及各类作业完成情况、职业岗位英语能力训练等,评价占比30%;第三,学生在各级各类英语技能大赛中获奖的、在第二课堂表现突出的,评价占比20%。这种综合评价机制可以从多方面、多领域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综合测评。

(七)“英语+”对外交流

跨校联研,共促成长。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创造相互开放、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教研环境,促进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应该走出去,和兄弟院校或本科院校共同开展跨校教研活动,积极交流教学经验,在探索教研新模式的道路上打破学校之间的壁垒,敢于创新尝试,使参与各方都能从中获益。

观摩优质示范课。不仅要观摩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更应扩大交流范围,加强同其他同类院校的优质资源共享。每个学校的英语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特点,而且呈现一致性。因此,通过对外交流观摩其他学校的教学有利于开阔教师视野,转变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效果。而且将这作为一种常态化交流方式,可以每个学期或某个阶段定期进行。

跨校选课,学分互认。目前超星、云职教、爱课程等各大主流平台上提供有众多学校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院校从学校层面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学生在线选修除本校课程之外的其他院校英语类相关课程,完成课程的学习及考试即可获得相应学分,所在学校应承认其学分的有效性,这样既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而且也扩大了课程的影响力。

五、结语

“英语+”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上,基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独特性。在教学实践中已进行多次尝试,“英语+”高职教学创新模式是基于全方位思考,打造整体、开放、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并非单方面的教学改革。它不以单纯的学科知识教授为教学目标,而是寻求学科、教育与学生发展的相交点,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方位思考教学环境、环节和目标的设置与实践。虽然该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相信随着不断地实践应用及深入研究,必定在探索创新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道路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思政英语教学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