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广播节目形态与功能的创新

2020-11-14 19:34
声屏世界 2020年18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听众音频

互联网时代,“跨界”“融合”“转型”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有媒体产业发展的指定动作。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使传播语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跨时空传播、去中心化、互动交流、尊重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大数据精准推送,新媒体的诸多传播特性,让线性传播的老牌传统媒体——广播面临巨大的挑战。来自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与此同时,广播的主要收听群体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居家收听的比重正在不断下降,而移动收听比重逐渐攀升。来自公安部交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3.4亿辆,全国66个城市汽车数量在100万辆以上,其中11个城市如北京、成都等超过300万辆。对于传统广播媒体来说,不管是蓬勃发展的新媒体形式,还是逆势增长的收听人群,都隐藏着巨大的机遇。只有抢滩移动用户市场,才能占领先机,拓展媒体影响力。

互联网时代广播节目受众群的新变化

以手机、平板电脑为渠道的随身移动收听群。传统广播“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的标配,官方网站的建设,再加上与一些知名的音频客户端(喜马拉雅FM和蜻蜓FM)的合作等方式,已经实现了广播节目的网络化呈现,实现了对移动媒介的节目覆盖。特别是在一些知名的手机音频APP上,诸多广播电台节目可以直播和点播收听,完全打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成为诸多移动人群随身收听、获取资讯和休闲娱乐的首选。

以车载媒体为渠道的伴随性移动收听群。中国广播索福瑞媒体研究(CSM)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35个城市的广播整体收听率继续呈现下滑态势,广播用户规模维持在6.8亿人,但是车载终端的收听市场却呈现结构性增长的趋势。而来自于赛立信媒体用户及其广播收听率的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车载广播用户4.01亿,近六成广播听众为车载人群。如何抓住小空间伴随移动收听群的耳朵,抢滩这一市场,成为广播人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在这一块,网络电台成为重要的竞争者,它们也在积极布局车载终端的音频市场。

以智能家具传输终端为渠道的居家收听群。这一收听群体更多的是一种对未来的畅想,未来的家居环境将会更加智能化,任何一款家具和电子设备都有可能成为可以接收信息的终端。这样的画面人们在电影中看过多次,冰箱的表面、普通的台灯、透明的茶几,只要简单地改变功能,就可以成为一台接收器,随心所欲地显示各种信息产品。

音频的智能接收可能更容易实现。比如现如今很多家庭都会有的“阿尔法蛋”“天猫精灵”等,就实现了智能化的人机对话,精准地播放用户想听的内容。

总体来看,移动互联网红利迸发的同时,对传统广播带来的冲击也非常明显。传统广播的优势,比如说短平快的新闻资讯、受众关注的交通资讯已经逐步个性,但远远比不上如“今日头条”等新闻资讯客户端以及导航客户端的数字化、精准化、定制化,广播节目从形态到功能的创新已经迫在眉睫。

幸运的是,目前广播媒体在融合转型的过程中,已经建立起了传统广播电台+官方网站+网络电台+微信微博公众号的立体传播矩阵,再加上积极与头部媒体合作,目前整体的影响力依然得到了保持并扩大。

传统广播在节目形态上的创新

立足内容优势,打造品牌节目影响力。互联网时代,传统广播依然应依靠经验丰富的采编专业队伍、主持功底扎实的优秀主持队伍,充分发挥专业制作优势,生产优质音频产品,立足内容优势,再拓展传播的疆界。值得人们关注的是,现如今音频市场也是竞争激烈,只有具有品牌知名度的节目才更具有辨识度,让听众过耳不忘。而品牌知名度的打造,就需要多管齐下的举措,优质的内容,传播渠道的拓展,节目的市场推广,与听众不断互动沟通等,这些都必不可少。

升级音频数据新闻形态,满足高端人群的新闻需求。一般来说,移动高端听众群体对于音频数据新闻的需求量旺盛。来自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2015年一项调查显示,车载收听人群中,男性听众接近七成,其中24-44岁的中青年超过64%,个人月收入也在5000元以上,这是一个学历较高、消费能力较强的受众群,对于资讯他们的需求也更加高端化。他们往往对新闻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无论是财经新闻还是时政新闻,他们都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新闻解读。

信息爆炸时代,受众最不缺的就是海量化新闻资讯,他们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取讯息,但是很难看到权威的新闻解读、全面而有深度的调查报道。再加上网络时代车载收听人群的特殊需求,广播媒体不能再满足于简单的新闻播报,必须升级音频数据新闻的形态。对一则新闻事件除了报道最新的动态资讯,还要深挖新闻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帮助听众全方位地了解新闻事件,让重大新闻报道全面而权威,这样才能与网络新闻形成差异化竞争。

依托主持人名片效应,大力开发新媒体节目。现如今,网络直播和短视频成为新媒体最火的传播形式,在这两种新媒体形式中,主播的作用非常大。广播媒体的主持人本身语言驾驭能力强、主持功底过硬,拥有一部分听众基础,如果能够围绕主持人的个人和气质,来打造更加适合在移动终端传播的产品,无疑能够成为广播媒体在媒介融合中的重要突破口。打破传统传播的播音模式,揭开广播主持神秘面纱,依托主持人的名片效应,大力开发短视频和直播产品,打通线上和线下产品,可以更好地实现传统广播的跨界发展。

广播节目功能的突破与创新

业内人士认为,传统媒体集新闻、教育、娱乐与服务这四种功能于一身。新媒体同样肩负这四种功能,而且完成这些功能时,与受众的联系更加紧密,平等地互动交流,让用户能够在成为受者的同时也是传者。当众多的新闻资讯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能够在大数据运算的基础上,精准地向用户推送资讯时,传统广播泛泛而谈的新闻内容还能吸引广大受众吗?当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能够给人们精准地规划路线,指出交通拥堵等及时路况时,传统广播还能提供哪些更精细、更特色的服务?答案很简单,未来广播只有实现节目功能的突破与创新,才能生产出更精致、权威和个性化的内容。

立足本土优势,调用新闻资源,开拓新闻对话途径。任何时候,传统主流媒体作为党的耳目喉舌的身份不会变,因此在沟通民意、调用政府新闻资源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广播媒体亦是。在移动互动网时代,广播媒体要立足本土的优势地位,开拓公众与政府新闻对话途径,促进政务服务的公开化和智能化,将政府的信息服务、问题解答与广播行为结合起来,这是一种新媒体无法实现的功能承担。

这种做法虽然在国内还没有普遍开展,但是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国内的政务微博兴起于2011年,发展至今,一些地区已经实现了与媒体紧密合作,实现了新闻回应、信息沟通和服务功能的结合。比如人民网新媒体目前确立的发展战略就是要打通政务微博与新媒体用户的通道,在老百姓与政府部门的之间搭建一个沟通渠道,深度挖掘公众需求,充当社会公器功能。

做好专业,结合新科技探索更精准的服务功能。当下的私家车媒体终端已经可以通过语音进行歌曲点播。国外的车载广播则结合行车地点的变化,可以给出更加精准的路况播报,并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信息,进行有趣的播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技术完全可以在广播媒体发挥更多的作用,肩负起更加精准的服务功能。要实现更加精准的服务,难度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专业化,要真正分析听众的需求,为他们量身打造真正需要的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同台竞技,更年轻、更高端、对信息科技灵活应用的受众成为媒体争夺的焦点。只有适应移动客户的需求,顺应科技发展的趋势,打磨出更有特色、更有品质的优质内容,方能在白热化的音频市场杀出重围。融合发展的真理是内容为王,融合发展的突破在于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广播节目必须实现形态与功能的不断创新,方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听众音频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音频分析仪中低失真音频信号的发生方法
Pro Tools音频剪辑及修正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