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情感美

2020-11-16 06:04梁津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22期
关键词:情感美咬文嚼字设问

梁津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是初中阶段考查的内容,而情感美是古典诗词内在美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诸多原因,很多学生对学习和欣赏中国古典诗词失去了兴趣,他们不愿或无法去深入感受古典诗词里的情感美。因此,调动学生学会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情感美,提高他们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就势在必行了。

【关键词】古典诗词;咬文嚼字;设问;衡短论长;情感基调;情感美

一、古典诗词的情感美

人的情感有很多种,或喜悦,或悲伤,或愤怒,或不满,或五味参杂……当用文字把这些情感抒发出来时,读者的情感也会随着作者的情感跌宕起伏,这就是真情美。古代文人抒发情感的一个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中国古典诗词。他们在诗词里抒发情感时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或抒发离别之伤,或抒发难舍之愁,或抒发思念之情,或抒发爱国之情怀……陆机在他的《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也说:“诗者,吟咏性情也。”今天,我们学习的伟大诗篇,是中国古典诗词史上留下来的精髓,虽说不一定是“惊天动地”,但里面诚挚的情感给我们带来了震憾人心的力量和审美愉悦。

二、鉴赏古典诗词存在的问题

虽说中国古典诗词里的真情给我们带来审美愉悦,但可惜的是,这些愉悦并没有走进初中学生尤其是农村初中生的内心,作者的情感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自然也不能引起学生对作品美的感受。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以下两个原因:

(一)学生方面。古典诗词向来让初中学生尤其是农村初中生又爱又恨。一方面,古典诗词那精美的语言,多样的手法,丰富而真实的感情,总让他们深受感染。但是古典诗词的历史性让很多学生望而退却,语言凝练性也使很多学生无法体会或无法深刻体会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另外,很多学生在鉴赏诗词的时候往往只是抓住一两个词语就试图了解整首诗词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这种“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的做法理解出来的情感往往是单面甚至是不准确的,因此学生就无法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更无法感受到诗词本身真正的魅力、本来的美。

(二)教师方面。虽然近年来应试教育方式已经有所改变,但应试教育依然“遍地开花”。功利性的“分数论”依然是当今很多老师的教学追求。因此很多老师在进行古典诗词教学时纯粹是为了让学生在古典诗词默写题中拿分,他们只要求学生会默写就好,或是在教学的时候就会有意识地将诗词拆分来评讲。比如,一味地让学生去理解古典诗词的特有意象及其象征义,并告诉学生在鉴赏诗词时直接把意象的相对象征义套进去即可得分。虽说古典诗词的特有意象有它们的特有意义,有时候也的确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理解诗人的感情。但是所有这些意象都只是诗人感情的一种寄托,也就是说,随着诗人感情的变化,这些意象的象征义也并非一成不变。

三、与作者情感同起伏,感受真情美

要想解决学生鉴赏古典诗词难的问题,我们首先就必须要摒除“分数论”,重新回到诗词本身,与作者站在同一环境,然后去把握和理解作者的情感。下面介绍几种可以让学生感触到作者感情的方法:

(一)咬文嚼字,提炼精华,“泡”出真情美

古典诗词创作很强调炼字。我们在课堂进行古典诗词授课时,可以树立品字意识,咬文嚼字,提炼精华,引导学生潜心吟咏品味,品出关键字背后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还原当时现实生活画面。

比如,鉴赏岑参的《送崔子还京》:“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笔者问学生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时,很多学生只看到诗中的“泪”就单纯地认为是诗人与朋友离别时的悲伤之情。所以再问学生诗词里的“争”字好在哪里?很多学生起初回答不出来。于是,笔者引导学生理解去“争”字的含义:“争”有“争抢”之义。老师可以继续引导,“那谁与谁争抢呢?”联系题目与第一句可知,是崔子骑着马与鸟争抢。“他们在争抢什么呢?”从“争飞”可知他们在争抢谁飞得快。“崔子为什么会和鸟来抢飞呢?”再联系题目的“还京”和第一句的“归”字学生就可以知道,崔子是急着回京,疾驰飞奔,因此可以从中感受到他当时回京时的激动与欣喜若狂的心情。通过层层设问,把本无法理解的诗句转化成生动而熟悉的画面,学生就会明白“争”字好在哪里,自然也理解了这首诗不但表达了作者与朋友的难舍之情,还表达了朋友归家时那种急迫的心情。因此,学生通过咬文嚼字“泡”出诗的原味,自然也能“泡”出古典诗词蕴含的情感这种“茶”的美味了。

(二)字斟句酌,衡短论长,让情感“比美”

在古典诗词具体的评析论述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帮助学生搭建驻足欣赏的平台,让他们在“字斟句酌,衡短论长”中评出诗词真正的美。比如,柳永的《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把“无语东流”写成“无声东流”可好?这个具有比较性的问题首先会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然后他们就会在反复揣摩到底用哪个词会更好。

通过学生们讨论,学生会先理解两个词语的含义。“无声”是没有声音的意思,而“无语”是没有语言的意思,江水没有语言?江水没有声音?通过一番衡短论长之后,学生很快可以发现,“无声东流”只是写出长江水在静静地向东流走的状态,没有情感而言。可是“无语东流”却用了拟人的手法,这种手法首先让普通的江水一下子变得活泼生动了。再结合前一句的“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就很容易让人想到那似水的年华,流光飞逝,青春不再,时不再来。让人感受到诗人正借江水来传达他那浓浓的悲伤情感,从而引发学生与诗人在情感上的共鸣。因此,通过“比美”,学生会更容易更准确地找到真正的情感美。

(三)抓住情感基调,与作者“情脉”一起跳动

对于解答诗词鉴赏题来说,先把握感情基调,不仅为体味诗词感情打下基础,也为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指明方向,能较快地入情入境。下面简单介绍两种快速把握诗词感情基调的方法。1.抓住诗题。有些诗词的题目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如,许浑的《谢亭送别》。从诗题的“送”字可以看出此诗表达的是惜别之情;杜甫《旅夜书怀》,从诗题可以看出诗人抒发的是漂泊途中的心情。2.抓住关键词。有些诗词,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用语来点明诗的情感,只要我们抓住这样的关键词就能够快速把握诗词的情感基调。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由“故园情”一语我们可以把握此诗表达了思乡之情。对鉴赏诗词而言,抓住了情感基调,就相当于抓住了作者的“情脉”,只有抓住了“情脉”,才能和作者的情感同起伏。

四、總结

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目的,在于感受诗人抒发的情感,并通过诗人的启迪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当然,要让学生欣赏得到古典诗词的情感美并非易事,方法也不能一言以蔽之,但是要让学生有兴趣去鉴赏古典诗词就要消除他们与古典诗词之间的陌生感,就得让他们感受和理解到古典诗词中作者的情感,让他们与古人同喜同悲,让他们在古典诗词中受到感动。

参考文献:

[1]海伦·杜卡斯、巴纳希·霍夫曼.爱因斯坦谈人生[M].李宏昀,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2]谢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EB/OL].http://www.5156edu.com/page/08-07-12/35927.html.

[3]陈友冰.考槃在涧——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M].商务印书馆,2011.

[4]林兴邦.陆机文赋[M].福建美术出版社,2001.

[5]严羽.沧浪诗话[M].张健,注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情感美咬文嚼字设问
不因人文失语言 要因语言悟人文
历史课堂的双翼:设问和史料
浅析敦煌飞天艺术形象的情感美
自然视域下的情感美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试论历史教学中的咬文嚼字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文本细读
小学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初探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咬文嚼字》2015年十大流行语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