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电力营销数字化审计应用研究

2020-11-16 22:16常琛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2020年15期
关键词:电力营销大数据

常琛

摘要:随着大数据与电网市场的改革发展,用户更加倾向于直购电交易方式,从而对电网的经济效益产生较大冲击。因此,新形势下,供电企业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应用与完善数字化审计,对电力营销业务进行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不断优化供电企业的运营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强化对经营风险的管控力度,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大数据;电力营销;审计模型、数字化审计

引言

电力营销作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电网市场改革的深入发展,大客户直购电交易越来越多,无疑将对电网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冲击,同时也是按照进一步提升供电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提升客户用电获得感,因此强化电力营销管理,加强对电力营销工作的审计,显得尤为重要。

1电力营销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审计技术方法存在弊端和不足

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业务类型较多,且需要对较大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审计工作的开展通常采用抽查、询问、观察与分析性复核等方法,技术手段相对落后,面对数量庞大的数据信息,难以保证审计工作的全面性,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其次,审计人员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对审计工作的前沿动态信息进行了解与学习,导致审计理念和方式的应用相对落后,难以及时发现电力营销背后的风险问题。因此,现阶段,如何对海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提高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成为供电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1.2人力资源配置方面

审计人力资源主要依赖具有人资、财务、工程、物资、营销五大类业务基础的专、兼职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只是在审计方法和技术方面有专业性,但对企业电力生产到销售、物资采购到报废、工程立项到转资管理等业务管理流程并不擅长。

2电力营销数字化审计应用的意义

大数据技术与审计工作的有效融合有利于减少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弥补传统审计方式与手段的弊端和不足,改变审计工作模式单一和落后的问题,推动审计方法由范围抽样向着数据全覆盖分析方向发展,将审计过程由以往的查询验证向着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以及疑点核实方向转变,有利于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扩大了审计范围,通过对被审计对象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提高了审计工作的质量,且有助于降低审计成本,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构建电力营销数字化审计的主要方法

3.1审计体系的构建维度

(1)按性质划分,可分为审计思想方法和审计技术方法。审计思想方法,即在审计工作中对全业务数据资源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分析、调查、判断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系统守恒法,即通过判断数据总体守恒,不同业务数据对应关联性来找出问题;数据一致法,即通过判断跨表业务数据、历史业务数据一致性或趋向性来分析问题;状态一致法,即通过判断数据与实物的状态关联是否相同来锁定问题。审计技术方法,即审计人员建立审计模型,对审计过程中多维数据采取的技术措施和手段进行多维分析。主要有“经验为主,抽样审计”的计算机自动审计法,适合广抓以审计问题为导向,横向多维数据自动对比,持续输出全过程疑点,适合广抓疑点的持续监督审计;“明确标准,详细审计”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法,能够通过指定衡量标准,跨专业、跨部门、跨时间精准打击,准确锁定问题,适合经济责任审计或专项审计。

(2)按内容划分,可分为审计规划技术方法、审计实施技术方法和审计管理技术方法。审计规划技术方法,即合理组织和安排审计项目和活动,确保审计工作顺利进行。针对大数据分析的覆盖特点,在制订审计项目计划时,该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以人为本,合理安排”,采用以数据结构相似为主,同类项目集中安排的审计规划方法。审计实施技术方法,即在进行具体审计时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手段,以确保审计结论和决定有可靠的依据。该方法改变了原有的经验导向、历史审计底稿导向的审计措施和手段,通过全流程分析数据流,以数据结论保证审计结论和决定的正确性。审计管理技术方法,即控制和规范审计活动和审计过程的各种措施和手段,旨在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确保各种审计资源有效利用,该方法改变原有的审计管理方法,由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转变为对设备资源进行管理,合理管理现有的计算机设备、审计作业平台、审计模型,以人力配合计算机运算能力,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3.2建立与应用多方位信息化平台,创新审计模式

首先,利用政府信息平台、企业信息平台、网络搜索引擎、论坛等网络渠道获取被审计单位供电区域的用电特点,并了解供电区域内的主要产业类型、用户分布情况、电压等级以及电力营销收入的组成等基本情况。同时,以企业审计项目管理工作为核心,创新审计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在组织结构上,需要依据审计人员不同的专业发展方向與能力特点,结合审计工作的基本需求,分别建立专门的前期审计调研规划组、数据分析组以及审计核查小组,三个小组通过协调配合开展审计工作,并由审计组长对各小组工作的实施进行统筹规划。前期审计调研规划小组的成员由主审和信息系统专业人员负责审计方案的制定工作,对审计任务进行规划,同时,对信息系统运行的环境进行调查与分析,依据审计工作的基本需求对各部门沟通协调报送审计数据与材料。数据分析小组主要由审计部信息化专责人员以及信息系统专业人员开展对审计数据和资料的分析工作,从而明确审计工作的主要方向,找到审计工作的重点和疑点内容,并依据数据建立审计模型。审计核查小组主要由审计部专工以及基层单位的业务人员负责对疑点问题进行审计,并对数据以外的事项进行审计核查。在创新审计管理模式上,需要各个小组将审计项目管理作为核心工作,建立审计协同工作机制,针对业务层的数据信息进行审计工作,进而有效拓宽审计工作的覆盖面积。首先,通过建立即时会商机制,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协商,共同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法。其次,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将现场核实的基本情况以及非现场审计工作的记录数据上传至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小组对审计相关数据信息的共享。各小组可以根据自己工作的基本需要对相关数据资源进行查找与分析,并抓住审计工作开展的切入点,提高对风险点定位的精准度。

3.3现场核实可疑数据线索,形成审计证据

对可疑数据线索进行现场核实,是关系到数据分析结果是否正确,能否被审计单位最终确认的关键环节。一是抓住关键审计证据。例如,筛查行业分类为农业,而执行电价为未农业生产电价用户,关键核实现场实际用电情况,从而得出结论。二是把握取证时机。要防止被审计单位提前了解审计人员意图,藏匿或转移证据等行为。例如,对落实免费电政策宣传到位情况检查时,对“低保户”“、五保户”清单,采取当场电话抽查验证录音,判断政策通知情况。

结语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企业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时期,供电企业需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形势,转变审计人员的思维模式,借助审计模型对营销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从而有效提高电力营销审计的数字化水平,保证审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弥补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弊端和不足,从而有效促进企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范逸欣.基于大数据的电力营销管理创新研究[J].现代营销,2016(8):25-26.

[2]陈颖琪.企业营销审计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6,(12).

[3]丰勇.大数据的电力营销管理创新对策[J].低碳世界,2017(14):114-115.

猜你喜欢
电力营销大数据
智能化抄表管理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运用思考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